欠发达地区小城镇如何信息化
新技术的应用,新产品的发布 2008-2009年中国笔记本电脑行业研究咨询报告 2008年三季度国内笔记本电脑市场销量达到218.7万台,同比增速为34.5%,增速明显回落更多相关研究报告>> 目前,中国已经进入城镇化发展的关键时期,而发展小城镇是推进城镇化进程的重要途径。近年来,小城镇工农业生产和人民生活对信息需求不断上升。同时,随着小城镇的不断发展,管理内容日益复杂,对管理手段的要求越来越高。因此,小城镇也应逐步采取信息化手段进行管理。小城镇与广大农村的关系比较密切,小城镇信息化可以直接带动农村信息化,以信息化加快调整农村经济结构、促进农业现代化,增加农民收入,在较大程度上缓解“三农”问题。同时,小城镇也是城镇化的前沿地带,是农村劳动力流入的主要地区。通过信息化提升小城镇经济发展水平,可以扩大小城镇的“集聚作用”,从而进一步加快城镇化进程。 虽然北京、上海、深圳、杭州、青岛等一批大中城市信息化快速发展,但是对于决大多数小城镇而言,受管理条件和技术素质的限制,信息化非常滞后,特别是在中西部欠发达地区,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经濟发展和社会进步。这主要是由于我国小城镇普遍存在信息化意识不强、业务应用规模不大、信息化建设资金和IT人才缺乏、信息产业发展水平低下等原因造成的。 根据笔者对有关小城镇信息化方面的大量资料进行分析,结合到衡水、鄂州、九江、太仓、南浔等地的实地考察,初步总结出一套欠发达地区推进小城镇信息化的思路,具体如下: (1)大力普及信息化方面的知识和技能欠发达地区小城镇普遍比较闭塞,在引入新技术、新工具、新产品等方面行动比较迟缓,特别是在信息化领域。大多数在小城镇生活的人们平时很少接触电脑,也不了解计算机网络、数据库管理系统等现代信息技术,更不知道如何利用信息化手段进行生产、管理等。因此,首先要在小城镇普及信息化方面的知识和技能。这可以通过播放有关信息化方面的知识和技能的电视节目、广播节目来进行,也可以开展信息化方面的知识和技能方面的有奖比赛来进行,还可以请大中城市的专家学者做专题报告的形式来进行。 河南省巩义市多次邀请国家、省、市专家、教授,给市四大班子领导、全市科级以上干部和35岁以下青年干部及重点企业负责人作专题报告,不断提高公众对信息化的认识;充分发挥巩义广播电台、巩义电视台、市政府网站等媒介作用,大张旗鼓地宣传市委、市政府对信息化工作的战略决策和相关政策,宣传信息化建设的典型,为推进全市信息化建设营造了良好的社会环境。 (2)走低成本低的节约型信息化之路 欠发达地区政府财政往往非常困难,财政支出项目又很多,使有限的资金更加难以分配到信息化建设中来。因此,必须想尽各种办法解决资金问题,才能使欠发达地区信息化持续、深入地开展下去。在衡水市政务服务中心建设过程中,办公场所装修费用由一家银行贷款解决,通过中心运营之后所得各项收费逐月予以偿还;硬件设备购买费用、软件购买和开发费用以及整个信息系统的维护费用由网通公司承担,条件是衡水市政府必须租用网通公司线路,以政府资源换取市场份额。这表明,在欠发达地区开展信息化,不仅可能,而且不需要通过以政府财政高投入的方式完成。政务服务中心的建立极大地改善了当地投资环境,一些外资企业和国内民营企业陆续落户衡水市,并有不少投资商表示了投资意向。 河南省济源市的行政审批中心、便民服务电话中心、“济源之窗”网站和120急救中心采取“四合一”的模式,由一个机构来统一运行管理,节约了很多人力、物力和财力。两年前,河南省政府推广联合审批业务,要求各地都要有联合审批大厅。济源市政府考虑城市小,审批量不大,便将“12345”电话便民服务与《济源之窗》网站建设合起来做。当卫生部要求全国各市都要建立 120急救中心时,市卫生局提出了一个增加12个人员编制、80万元建设经费的方案,市委、市政府要求与前述工作合起来做,结果只增加了2个人员编制,花费了10万元建设经费,事情就办好了。 (3)充分利用发达地区的资源和经验 欠发达地区小城镇普遍缺少信息化人才,但小城镇教育资源和实力有限,很难进行信息化方面的高层次教育和培训,使信息化人才本地培养方式难以开展,信息化项目开发能力很弱。因此,必须借助发达地区的信息化方面的人才和技术资源。项目开发可以在经济发达的大中城市进行,但有关IT企业一定要深入了解小城镇的实际情况,走“大规模定制”的产业化道路,既要提供量身定制的个性化信息化解决方案,又要尽量通过软件复用技术来减低开发成本。发达地区的IT培训公司和大专院校可以在小城镇设立信息化培训中心,为欠发达地区小城镇培养信息化应用人才。欠发达地区小城镇政府也要定期派公务员到发达地区考察信息化,学习他们的建设经验,开阔视野,并结合自身特定条件使之“本地化”。例如,自2000年初以来,安徽省淮南市田家庵区政府与联想集团全方位合作开展信息化建设,建成了“中国数字第一区”,成功探索出了一条中西部地区“多、快、好、省”进行信息化之路。类似的例子还很多。充分利用发达地区的人才资源、技术资源,努力吸取信息化建设成功经验和失败教训,可以使欠发达地区小城镇信息化少走很多弯路,加速信息化进程。 (4) 走“集约型”、产业化的信息化之路 由于小城镇各个领域的信息技术应用规模都不很大,难以产生规模效应。因此,小城镇信息化必须采取“集中模式”,通过搭建公***信息平台加速信息化建设进程。例如,小城镇的政府机构相对简单,可以建立一个小城镇政府公***信息平台,所有政府机构在这个公***信息平台的基础上开展电子政务;小城镇的企业以中小企业居多,可以建立一个小城镇企业公***信息平台,所有企业在这个公***信息平台的基础上开展电子商务,实现企业信息化;小城镇的行业多是零售业、服务业、食品加工业、小型制造业,可以建立若干小城镇特定行业公***信息平台,所有某行业的单位在这个公***信息平台的基础上进行信息化,如信息发布、政府监管等。例如,有“耐材之乡”之称的巩义市北山口镇投资80多万元建成的“中华耐材网”,整合了全镇113家耐材企业的信息资源,并吸纳国内会员100多个,提高了耐材行业知名度和企业竞争力。此外,小城镇公***信息平台对于IT企业来说也是一个新的商机。 (5)充分发挥现有优势。 欠发达地区小城镇信息化建设要根据小城镇的实际情况进行,例如当地的经济结构、特色产业、优势资源等,充分发挥现有优势。例如,以小五金、服装、食品、中药为特色产业的小城镇,可以优先进行这些强势领域的企业信息化建设,提高产品质量,开展电子商务扩大市场份额和产品知名度;处于交通枢纽的小城镇,可以优先开展交通、物流方面的信息化建设,例如兴建以信息化手段为支撑的物流园区等;以优质瓜果等特色农业为优势资源的小城镇,可以优先开展农产品电子商务,努力增加农民收入。 目前,许多大中城市的市区土地资源非常短缺,而且存在交通拥挤、环境污染等城市问题。因此,可以吸引大中城市的一部分IT企业落户到小城镇的中小型信息产业工业园区,特别是IT产品制造企业,因为这类企业具有劳动密集型和员工技术要求低的特点,例如计算机组装、电路板烧制等。通过简单的培训,小城镇的中低专业水平的人员就能够胜任工作,这样可以为小城镇缓解就业压力问题。目前,江浙一带小城镇的IT制造业蓬勃地发展起来,极大地促进了当地经济的发展。欠发达地区的小城镇也可以利用自身土地资源比较丰富、劳动力价格低廉、自然环境好等优势,大力改善投资环境,积极开展招商引资,兴办中小型信息产业特色工业园区。这里强调“特色”是考虑信息产业工业园区不能搞重复建设、低水平竞争, 应该以主打产品为核心,其他产品作为配套产品,构成一条产业链,不断强化园区的核心竞争力。 (6)要为辖区内的农村服务。 小城镇是农村地区的区域政治、经济、文化等中心,因此,小城镇信息化要服务于辖区内的农村。以劳务输出为例,欠发达地区往往存在大量农村劳动力过剩,农民到经济发达地区务工不但可以增加农民收入,还可以带动欠发达地区的经济发展。以前农民工流向、求职都是靠自己或亲戚朋友的帮助,缺乏有效的组织和管理。因此,欠发达地区要加强劳务输出方面的信息化建设。例如,可以为农民工建立专门打工档案数据库,内容包括姓名、年龄、诚信记录、不良记录等,便于雇主雇佣合适的人选,也可以为地方树立良好的形象;可以通过劳务信息网等形式为农民工和雇主单位提供劳务信息,针对农民工的具体情况进行分类指导,各得其所;可以建立农民工救助信息中心,发布拖欠农民工工资的单位或个人名单,发布工作环境恶劣的雇主单位名单,发布劳务用工方面的法律法规信息,保护农民工的合法权益。 为了构筑劳动力输出平台,实现劳务输出信息化、网络化管理,河北省承德县在全县25个乡镇建立了劳动保障事务站,部分村成立了劳动保障事务所,形成了“县-乡-村”三级劳动力市场网络。该县劳动力市场还配备了计算机及配套设备,安装了电子显示屏等设施,强化网络建设,加快信息发布速度。他们还充分利用乡村两级劳动力市场,对全县农村劳动力进行了全面普查登记,摸清了全县劳动力底数,掌握了劳动力外出意向,并将京津等地的用工信息,及时利用县电视台、劳动力市场显示屏和乡村劳动保障事务站进行广泛宣传,帮助农民确定合作意向,组织劳务输出,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