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翰·拉贝在二战期间拯救了我国数十万人民,他是怎么做到的?
1937年12月13日,南京城沦陷。约翰·拉贝高举安全区标志旗,带领安全区工作人员拦住日军先头部队,阻止他们向安全区开进。他拿出地图指明“国际安全区”的位置,特别要求他们注意三处红十字医院。
拉贝在寓所的院子里修了一个结实的防空洞,并备置了食物、饮料、药品、浸醋绷带等物品。在防空洞旁,他撑起了一块长6米、宽3米的帆布,在帆布上画了有“卐”字标记的德国国社党党旗,以警告日本轰炸机:不许侵犯,这是德国人的领地,附近的居民纷纷前来躲避空难。
1937年11月,为了尽量减少战争给平民造成的伤害,金陵大学校董会董事长杭立武提议在南京设立难民区,拉贝是德国国家社会主义工人党的党员且有职务,被推选为南京安全区国际委员会主席。安全区占地3.86平方公里,包括金陵大学、金陵女子文理学院、鼓楼医院、美国大使馆等机构。安全区内非军事化,设立25个难民收容所,拉贝的住宅是其中之一,史称“西门子难民收容所”。
据助手韩湘琳统计,最多的时候,在拉贝的办公室和院子里投宿的人一***有602名(302名男子,300名妇女,其中有126名10岁以下的儿童。这个统计数字还不包括公司的14名职员、杂工和他们的家人,这样算起来总数约有650人。
日军频频骚扰,他们常以搜查中国军人为名进入安全区,拉贝不得不经常守在家中保护难民。在如此艰难的形势下,日军对德国国旗和纳粹党徽章表示了充分的尊重,多数情况下,拉贝只要展示他的袖标或者大喊一声“德意志”和“希特勒”就能震慑日本士兵。
为了安全区难民的生存,拉贝多方求援,甘愿以“南京安全区国际委员会”主席的名义四处奔波疾呼,为难民乞求善款、粮食、药品及其他基本生活必需品。
他带领十几位外籍人士向日使馆交涉20余万难民的食粮问题,同时敦请英、 美、德使馆出面,给日军施加压力,终于迫使日军同意难民区每天可购米1000袋。 拉贝又亲自拜访英、美使馆官员,希望能向中国难民伸出援助之手,最终募得21.5万元的捐款,购买到急需的粮食和药品。在拉贝的努力下,一度停炊的粥厂又升起 了炊烟,为衣食无着的难民提供了一份保命食物。 他还历尽艰辛,从上海为难民们弄来 了能预防脚气漫延的蚕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