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视作品分析的常规思维

影视作品分析的常规思维

影视作品的分析可长可短,可以聚焦于一部电影的一个镜头或一个电影现象。对于美术考生来说,很难对一部电影做出全面的评价。练习写影视作品的分析,可以对一个人物形象、一个情节、一个场景进行点评,对演员的演技、影片风格、色彩、语言、音乐进行单项评价。随着影评水平的提高,我们可以对某个人物形象发表自己的看法,如电影中的学生、老师、士兵等银幕形象,也可以纵向谈谈对电影某个阶段或电影某个流派的回顾,分析其得失;或者横向谈某一种风格的电影,比如西部片、贺岁片、娱乐片等。,或者横向纵向讲一个导演的风格,比如谢晋模式,张艺谋现象等等。初入影评写作,不宜贪多求全,要从一点一滴做起,思考挖掘,撰写文章。

具体来说,影视作品分析有以下步骤:

影视作品类型分析:

介绍性评论

介绍性的评论主要是关于一部电影的,同时也是批判性的。这样的评论对于那些没看过电影或者不是很熟悉电影,想了解更多的人来说,尤其需要。他专注于向人们提供电影的基本信息,如主题、情节、导演和演员。这类评论一般表现出明显的商业导向,承担着吸引人们观影的任务。所以在一般的考试中,不适合做这样的评论。

(二)赞赏式评论

鉴赏式批评也是常见电影批评的一种重要风格,或者叫鉴赏式文章。这种批评主要集中在对影片某一方面或某一角度的评论,其主要目的是通过对影片某些特征的分析,增强观众对影片某一方面的感受和理解。赞赏式批评的服务对象是大众,目的是让更多人通过阅读文章对电影有更深入的了解。这类评论一般可以忽略影片的全貌和整体特征,只评论影片的某一个方面,比如一个段落、一个情节、一个人物的特点,可以从一个普通的欣赏角度着眼于对一个点的描述和分析来表达自己的理解和感受,甚至不排除有一点感情的表现。

(3)理论评论

理论批评,又称解释性批评,是电影批评中最典型、最常见的批评方式。人们平时在报刊上看到的评论,主要属于这类评论。这类评论的写作目的主要是通过对电影的理解和分析,对电影做出科学客观的评价,让更多的人通过阅读评论对电影有准确的把握和深刻的理解。

(D)面向研究的评论

研究型评论是专业研究人员对电影团队的分析和评论,他们的研究文章更多是理论性的评论,有时是学术论文。

我们参加专业考试的时候,主要是要求写第二种和第三种评语。由于考官要求不同,考生必须选择其中一种来写——创作类专业要求的第二种,理论类专业要求的第三种。就艺术院校的招生要求而言,理论上不需要明确区分两种评论。

影视作品分析与写作的常规思维;

(一)捕捉感受。

一部电影涉及面很广,需要很多评论。这就需要反复思考影片,用心感受一遍,抓住影片中最感人的地方,让它在自己的笔下得到理性的升华。看《泰坦尼克号》,不能单纯的讲这个爱情故事,而要从主角面临的生死考验中感受到人性的光芒。

(二)抓住细节,解读其深刻含义。

所谓细节,就是对电影画面中表现对象的局部或细微变化的详细描述。细节包括手势、微笑、变声、道具使用、色彩配置、镜头移动等等。典型细节在展现人物性格、设置悬念、推动情节发展等方面起到积极作用。

(3)观念创新,深度挖掘。

写影评要有创新,要有独到的见解,要抓住要点,要有感觉。要创新,就要抓住电影的内容,找到现实意义;第二,要准确把握电影的精神实质,挖掘电影本身所蕴含的深刻内涵。比如对张艺谋电影的分析,要以时代背景为基础,但不一定要从思想意义的角度去分析。比如张艺谋电影中巩俐的形象塑造,张艺谋电影中的男性形象,都是可以探讨的领域。

(四)要实事求是地分析和评价。

客观真实的评价电影,需要我们站在全局来看,不仅仅是某一点,而是整部电影。

(5)注重电影的艺术分析。

电影通过艺术的手段表达主题,刻画人物,抒发感情,所以影评人要注重对电影艺术的分析,这种分析要具体细致,由表及里,言之有物;评估应该是明确和现实的。在艺术评价中,电影意识渗透在字里行间,尽可能恰当地使用电影艺术名句的用语,需要对电影艺术有深刻的感受和理性的把握。这可以通过阅读电影理论方面的书籍,欣赏优秀的电影来解决。

当你开始练习写作和分析影视作品时,你也要注意:语言要简单,要个性化。写影评的时候一定要说实话,说自己的话,不要抄袭别人的评论。只有自己的感受,简单的语言,才能让自己的评论充满个性和原创性,也能给读者带来新鲜的感受。

叙述应该合并,评论应该突出。电影批评离不开叙事。但是不要讲太多的故事,而是着重分析和评价。当然,评价和分析绝不能脱离影片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