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愤怒的男人影评约1500字。

这部电影描述了纽约的一名年轻人被指控杀害了他的父亲,并将因一级谋杀罪被判处死刑。11名陪审员裁定嫌疑人有罪,只有一名陪审员(8号陪审员)认为情况可疑,坚持已经看到并提出异议,并以耐心和毅力说服其他陪审员逐一推翻他们的初衷,最终为这起几乎不公正的案件平反。故事本身并无新意,但影片选择了一种极其特殊的方式来表现:场景单调而离奇——全片只有一个场景,那就是陪审团休息室,包括旁边的小厕所在内,面积不会超过40平方米!一个半小时的全片几乎所有情节都发生在这里。担任本案陪审团的12人应在案件结案前在陪审团休息室讨论案件,直到嫌疑人有罪才能正式结案。这部电影是从11到1的整个过程,当嫌疑人被判有罪时,到12的人都认为他是无辜的。出色的演技,精彩的对白,巧妙的切换,一气呵成,让人看到的情绪跌宕起伏。

“这部电影试图向人们展示(在理性的条件下)各种观点可以充分讨论和论证,以达成理解并达到客观真理的地步。”8号陪审员从一人对十一人的绝对劣势到最后全面他人的过程,靠的不是武力或权威,而是规则。两个规则,一个是逻辑规则,一个是制度规则。

其他十一个人有不同的背景。一开始,他们让观众觉得他们有些“合理”,有些“不合理”。说到底,仔细想想,那些“不讲道理”的人还是讲道理的。至少,他们应该遵守基本的逻辑规则,并通过论据论证自己的论点。如果你想证明我的论点是错误的,你可以指出我的论点与事实不同,我的推理不严谨,我的论点总结不科学。如果你不能反驳我,那么你应该只同意我的这个论点,而不能通过先偷换概念来扭曲我的论点,然后再谈论别人的论点。到最后,如果你说不出来,你会拒绝承认或关心他。8号陪审员提出了一个又一个合理的假设,对控方提出的证据提出了一个又一个质疑。他每次提出假设都会有人先反驳他,但当他证明自己的假设是合理的,对方找不到反驳的理由时,对方就会放弃之前的有罪判决,倾向于无罪释放。这难道不“合理”吗?

第二个规则是系统规则,这里特指投票系统。要决定有罪还是无罪,必须全体一致,“一票都不能少。”投票的过程是每位陪审员履行陪审员职责的具体体现。在这部电影中,许多陪审员的意见都在变化,有些甚至来回变化。但他们表达观点的方式从未改变。投票!刚开始讨论底,投票,1:11。劝一个,然后投票:2:10。提出一个假设,证明一个,然后投票,3: 10...直到11:1,12:0结束,口水战不断发生,但每个人对每张选票的尊重都是一致的,不是说在数量上,现在我们在质量上,我认为你比我更愚蠢,而且你的投票应该只有一半,甚至0.1。一人一票,每一票都是平等的。这是另一个规则。

逻辑和系统,正是这两个规则确保了少数人能够说服多数人,一个群体可以从持有自己的意见到达成理解并接近客观真理。

我不知道是否有足够的话。如果没有,就去电影网找找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