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州会战淮河战役的起因和过程是怎样的?结果如何?

1937 12 13随着南京的陷落,日军大本营决定华北军和华中军分别沿津浦路南下和北上,南北夹击中原中国守军,目的是连接华北和华中战场。

日军的行动很明确,这个计划也很合理。所以淞沪之战、南京之战之后,双方争夺的点就是中原军事重镇、津浦路上最重要的交通枢纽徐州。

为了尽可能地打赢接下来的徐州会战,确保中原安全,国民政府军委迅速制定了详细的作战计划,并开始调整第五战区的作战序列。李宗仁司令员负责徐州会战。

李宗仁

因为中国刚刚经历了淞沪会战、忻口会战、南京会战,中国的兵力损失非常严重,所以为了保证第五战区的兵力足够完整,蒋介石调动了当时几乎所有能调动的部队,包括各路地方军阀部队。因此,在第五战区,我们可以看到当时全国主要的地方军阀部队,如川军、桂军军、东北军、西北军和山东地方部队。可见国民政府对这场战争的希望和决心也是非常大的。

对于即将到来的徐州会战,李宗仁有着非常清醒的认识。他很清楚,日军一定是南北夹击。但以中国现有的兵力部署,如果北方日军成功渡过淮河,进入中原,中国军队必然难逃一死。因此,考虑到自身实力和当时战场的地理因素,李宗仁在战前下达了这样的作战命令:

战区对于津浦南段之敌,必定不肯停在淮河以南地区,继续从其侧面进攻,逐步驱逐消灭,同时巩固鲁南山区。对津浦北段、陇海东段采取侧击,牵制敌人南下或西进,保卫徐州。

通过这个作战命令,我们可以得到以下两条信息:

1,中国军队决定两条战线同时开战。2、李宗仁等高级将领一致认为,不能让北山日军过淮河,这是非常正确的认识。然后在有了明确的作战计划后,李宗仁开始调兵遣将,与此同时,战斗从津浦南段爆发。

徐州会战中的日军

至于战斗为什么会在津浦南段爆发,主要原因应该是攻占南京的日军士气比较旺盛,而南京保卫战之后,附近的中国军队处于瓦解状态,尤其是津浦路南端的浦口,没有任何中国军队防守。这也很容易让日军产生一个错误的认识,那就是津浦路南段好像不会再有中国军队了,可以肆无忌惮地加入华北军队了。

但是,他们的理解一定是错的。虽然浦口附近没有中国军队防守,但李宗仁已经意识到了津浦南段的重要性,所以当日军从浦口出发时,李宗仁早已将刘士毅的31军调往滁州、明光一带,阻止日军北上。

如前所述,李宗仁的作战计划是阻击日军北上淮河以南,浦口在滁州以南,淮河南岸重镇蚌埠在明光西北。所以滁州和明光是日军北上渡淮河的必经之地。31军是桂军,李宗仁把它放在津浦南段第一道防线上,可见李宗仁抵抗日军的决心。

而31军也没有让李宗仁失望。10月26日,1938,日军在北方的13师在这里遇到了顽抗的桂军。31军依靠有利地形层层阻击日军,让日军感到既愤怒又屈辱。毕竟,桂军的武器装备与日军完全不同。日军每前进一步都要付出非常惨痛的代价,所以这让13师的士兵感到前所未有的耻辱,但越是耻辱,他们的复仇心态就越膨胀。

刘士毅

日军从南京调来重炮和坦克时,31军坚持不住,13师士兵同时分三路推进。31军无法应付,明光、滁州迅速沦陷。1年2月,日军占领临淮关,2月2日占领蚌埠、凤阳、定远。它的先头部队已经到达淮河南岸。

如前所述,如果日军主力渡过淮河,那么津浦路南段的中国守军将无险可守,进而整个徐州会战的形势将一落千丈,于是李宗仁决定,无论付出多大代价,都要把日军堵在淮河南岸,防守淮河的任务就落在了于学忠将军和他的51军身上。

著名的抗日爱国将领于学忠曾是东北军的一员。他当年是张学良的得力助手。九一八事变后,他主张抗日。在担任河北省主席期间,他对日本人的劝说和利诱不为所动,始终是一个抗日积极分子。因此多次被日本人暗杀。1936积极支持张学良的倡议?军事建议?,第二次敦促全国* * *合作抗日,随后率部参加徐州会战。

于学忠非常清楚保卫淮河的重要性。与此同时,他和他的51大军已经期待很久了。自九一八事变以来,他和他的部下一直忍受着全国人民的痛苦和责难。他们一直想有机会证明自己,报仇雪恨。所以,对于即将到来的淮河战役,他们虽然没有必胜的把握,但却是志在必得。

于学忠将军。

于学忠将军来到前线后,把部队部署在蚌埠和五河之间,五河是淮河南岸的重镇,五河位于蚌埠以东,是淮河北岸的重镇。蚌埠淮河一线将面对从北方过来的日军13师。

日军的行军速度让51军的士兵大吃一惊。当他们还在抢着修工事的时候,日军已经迎面而来,于是两军立刻陷入了激战。2月3日,日军利用偷来的民船和自己的橡皮艇,在飞机和大炮的掩护下渡过淮河,但4日被51军逼退。但日军第26旅成功渡河至蚌埠以西,攻占怀远河。于学忠获悉后紧急调整部署,将防御重点放在与蚌埠隔江相望的小蚌埠镇怀远河一线。

由此,小崩埠镇成为双方争夺的焦点。8日,日军20多架战机猛烈轰炸小崩埠镇,随后日军在密集炮火的掩护下再次渡过淮河。51军113师官兵拼命抵抗,两次击退日军。无奈之下,日军只好夜间渡江,随后一度登上淮河北岸并占领。但113师337旅674团团长梁忠武立即率部反击,双方激战至凌晨。最后,674团的战士击退了日军,夺回了小崩镇。

10拂晓,日军再次向小崩埠镇发起进攻,674团陷入苦战。因为伤亡过半,不得不退出战斗,小崩埠镇沦陷。

徐州会战态势图

小崩埠镇第二次沦陷后,于学忠上了前线,他命令113师337旅组织敢死队进行反击。旅长窦光典先率领敢死队,他们拼死一战,随后与日军陷入肉搏战。经过几个小时的肉搏战,日军被赶出淮河,数百名日军被淹死。

在窦光典率领敢死队与日本展开激战的同时,东线日军为了配合西线日军,开始从临淮关渡河,甚至一度攻占了淮河北岸的几个村庄。在此防守的114师,在其师长牟仲衡的带领下发起反攻,随后收复了所有丢失的村庄。

但51军的英勇防守,却引来了日军更加猛烈的报复。11日,坚守了近10的51军迎来了最血腥的一天。这一天,日军发动了全面进攻。先是日军飞机、重炮、坦克密集轰炸51军阵地。士兵减员也很严重,然后日军猛攻。51军的战士们不畏生死,数次发起反击。仅小蚌埠转手就多达五次!现在因为实力和武器装备的悬殊,小崩埠镇终于落入日本人手中。

就在这个关键时刻,于学忠将军把全体指战员召集起来,说?东北衰落之痛,铭刻在我们心中。如果我们想生存,我们必须和日本人战斗到底。我们决心死,我们都可以死,但一定要让日本人付出代价!?

既然留不住,就死在冲锋的路上吧!

65438年6月3日,于学忠将军命令51军誓死反击。于学忠将军本人、两个师长、四个旅长全部奔赴战斗最前线,在这关键时刻,一支中国援军及时赶到战场。

他们是张自忠将军领导的59军。

张自忠将军。

张自忠将军来了,于学忠将军知道他能像自己一样保护好这个地方,因为张自忠将军和自己一样,也曾经被中国人民谴责和误解,他一直希望能以行动洗刷自己的冤屈。于学忠将军对此印象深刻,可以安心退兵。

至于淮河战线的未来走向,于学忠将军坚信张自忠会给自己和全国人民一个满意的交代。

余学忠走了,但战争远未结束,淮河暂时成为日军不可逾越的屏障,但他们绝不会就此罢休。张自忠将军来了,会不会给焦灼的淮河战场带来一点转机?

虽然张自忠的加入使徐州会战津浦路南段战场成为转折点,但机会稍纵即逝。张自忠认为,在日军支援完全到位之前,各条战线都应立即反击。张自忠的计划得到了第五战区司令长官李宗仁的认可。为配合59军的行动,李宗仁还命令的48军、的31军和周的7军分三路出击,以策应59军的前方。

张自忠将军。

张自忠心中对即将到来的战争充满了憧憬。是的,因为平津失陷,张自忠受到国人的谴责和诋毁,让他感到辛酸。他明明很在乎自己的国家,却无法说出来,甚至被国人误以为?叛徒?。作为一名军人,他不仅没有保家卫国,也没有为国捐躯,所以他感到内疚。所以,面对国家舆论的批评,他选择了沉默。他没有考虑如何用语言来反驳它。他想的是有一天用行动挽回自己在中国人心中的形象。

所以,当他接到参加徐州会战的通知时,他和他的部下都很激动,复仇的时刻就要到了。

反攻前,张自忠面对的是59军全体战士。他没有说很多激动人心的话。他只是淡淡却坚定的说:?谁也不许退,跟着我保家卫国。。

大家都知道这句话是什么意思,这场战役意味着什么。他们没有一个退缩,甚至还充满了向往。事实证明,如果一支军队的所有官兵都不怕死,那也将是一支让所有对手闻风丧胆的军队。

徐州会战态势图

2月15,反攻开始。在友军的配合下,59军全体官兵像火山爆发一样,从阵地上喷薄而出。他们谁也没有犹豫,以死亡的意志向敌人的阵地发起了猛烈的进攻。

整个淮河阵地充满了悲惨的状况。59军的战士日夜奋战。经过十多天的努力,日军终于开始撤到淮河南岸,59军官兵收复了小邦布镇。中日两军再次在淮河两岸形成对峙。

不得不说,淮河之战是抗日战争爆发以来中国军队取得的一次振奋人心的胜利,这达到了李宗仁的战前提法?北方的日军会局限在淮河南岸吗?战略目的,从而粉碎日本的企图?南北夹击?之后日军不得不调整之前的策略,将之前的付诸实施。南北夹击?改成?守南攻北?。

日军战略的改变,缓解了津浦路南端的局势,但为此,日军华北军改变了以往的行军速度,开始大规模沿津浦路北段南下实施。守南攻北?新战略,结果金浦路北段形势变得严峻。

韩复榘

时任山东省主席的韩复举负责津浦路北段的防守,因为津浦路北段的防守重点在山东。但由于韩福举本人对蒋介石和南京国民政府的不信任,对其他国军进驻山东非常抵触,这也让李宗仁非常不放心把山东交给韩福举。

于是当华北日军开始沿津浦路南下时,李宗仁亲自到了济南,与韩福举长谈了一夜。李宗仁详细分析了当前国内抗日形势以及徐州会战胜利对韩复举的重要性。他理智而感性,希望韩复举认识到积极镇守山东的必要性和应该肩负的责任。

然而,韩复举的想法完全没有受到李宗仁的影响,当时他满脑子都是这个?保存实力?即使下属提醒他这是全民抗战,任何兵力损失都会得到补充,他还是固执地回答:?就算开战,最后也要开战?。

所以,了解了韩复举当时的真实想法后,我们就不难理解他为什么从来不让日军占领大半个山东了。

韩福举丢失山东,对当时的徐州战场造成了灾难性的影响。因为短短二十多天,韩福举撤退数百里,失去了黄河北岸、济南、泰安、曲阜、济宁等地的阵地,导致津浦路北段的打通,直接使徐州和陇海铁路暴露在日军的威胁之下。第五战区不得不重新制定新的战略部署。最终,李宗仁认为,要扭转山东失守带来的不利局面,唯一的办法就是主动出击。

李宗仁将军。

因此,当于学忠部、张自忠部在津浦路南段与日军苦斗时,津浦路北段也开始主动抗日。

反攻的首要目标自然是徐州以北的济宁和临沂。具体的作战计划是:

第三军到集宁,第二十二军到邹县,第三军到蒙阴。

但各部队的反击遭到日军的强烈抵抗,最终反击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济宁不仅还在日军手中,连第三军团也被日军第十师团重创,不得不退守鲁豫交界的巨野地区。

与此同时,日军第五师团板垣征四郎已在青岛登陆,这是日军中一支非常有战斗力的部队。第五师刚刚参加了忻口战役,士气如日中天。日军大本营给他们的命令是在青岛登陆,从津浦路北段沿太纬路取临沂,再从这里直降徐州。

第五师参战就像一把剑,要随时插入我们的心里。为阻止第五师南下,李宗仁催第三军急赴临沂防守。

庞炳勋

第三军团原本属于西北军,虽然这支军队名义上是?军团?但实际上只有一个军,第40军。更不可思议的是,第40军虽然是一个军,但实际上只有一个师,第39师。

于是,庞炳勋的第三军团实际上只是一个加强师,师长不是庞炳勋而是马法五,部队只有一万多人。

所以这么杂的军队,一个顶着脑袋?军团?荣耀其实只是一个加强师的杂牌军。能否抵挡住装备精良的日军第五师团即将到来的进攻?我想当时的庞炳勋一定会有这样的疑问,但答案只有他自己知道。

徐州会战的大幕已经拉开,庞炳勋退不了。他只是不知道前方是有转机还是无底洞在等着他。他没有时间去想,只能带着部队一往无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