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轻的约翰电影
电影《超越》含蓄地表达了许多深刻的思想,值得我们深入思考和探索。对它的解读可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我觉得更像是一种自我救赎。
这部电影的叙事和表现特征是显而易见的。与大多数电影不同,《超越》相对复杂,包含大量的独白、倒叙和黑白色彩对比,并运用蒙太奇剪辑手法为故事揭示背景。影片中给我印象最深的是大量用来表现人物心理的面部特写。
主人公亨利是一名教师。有趣的是,他并不定期在某个学校工作,而是在不同的学校代课。对于亨利来说,一方面,他选择做代课老师,而不是在某个学校工作,是希望与学校、同事、学生保持距离,避免感情用事,让自己的身体随时脱离社会;另一方面,他通过广泛的阅读和深入的思考,形成了自己独立的思想,使自己不受外界舆论的干扰,灵魂超脱于肉体。
亨利开始是一所公立学校的代课老师。那是一所混乱的学校,学生公开威胁老师,到处都是冷漠和黑暗。亨利希望在短时间内履行他的职责,所以他开始认识每个人。在这里,他遇到了多次被同学嘲讽为“胖女人”的女同学梅雷迪思。亨利试图改变这种状况,但最终失败了。就像亨利的独白,“有些人认为我们可以改变世界,但当我们醒来时,我们发现我们没有。”学校不是空楼,是有生命的,老师有责任引导年轻一代,不能让他们垮掉。
不良的家庭环境会给孩子带来巨大的灾难。梅雷迪思的父亲不仅没有注意到她的绘画天赋,反而嘲笑她早早减肥,找了个男朋友。在学校里,家长把孩子丢给老师后,放任自流,推卸学校教育孩子的所有责任;亨利小时候也目睹了祖父对母亲的暴行,心理阴影巨大。父母作为孩子的第一任老师,没有尽到角色义务,反而导致了灾难的开始。就像有人评论的那样,觉得父母不用考试,太可怕了。在当今这个任何职业都要考试的时代,父母这个最神圣的职业却能胜任所有人,这难道不是赤裸裸的讽刺吗?
亨利的内心也承受了巨大的压力。他的爷爷即将走到生命的尽头,母亲自杀的阴影一直困扰着他。一天晚上,亨利情绪低落,一个人在公共汽车上哭了。这种情况被刚刚被妓女侮辱过的年轻妓女Erica看到了。下车后,她纠缠亨利,希望得到帮助,但亨利拒绝了。后来,亨利又遇到了无家可归的艾丽卡。这一次,他可怜她,把她带回了自己的家,给她吃的,把她放在这里。艾丽卡被亨利的善良感动,想要改变自己。当双方关系变得友好时,亨利觉得他和埃丽卡的关系违背了他的超然。他决定把艾丽卡送到福利院。然而,梅雷迪思的死让他意识到自己可能错了,于是亨利回去找艾丽卡,希望能弥补自己的错误。影片结尾,亨利和埃丽卡在夕阳下紧紧相拥,给观众留下了温馨的遐想。生活中的很多痛苦让我们希望自己能摆脱痛苦,但又很难脱离现实,完全的自由意志和独立是不存在的。现实中,我们和亨利一样,已经身处困境,又怎么能要求自己是局外人呢?我不在乎谁不会,但真正在乎是需要勇气的。那些我们曾经以为的痛苦,最终可能会成为我们自己的救赎。
事实上,亨利才是真正需要救赎的人。亨利曾在黑板上写下“双重思想”这个词,即他知道这是假的,但仍然相信它。面对混乱的学校,亨利知道自己很难改变现状,但他依然没有放弃,选择相信自己能改变的。当他的祖父快死的时候,他的头脑很混乱。小时候,亨利清楚地目睹了祖父对母亲的暴行,留下了心理阴影。他还是假扮妈妈安慰爷爷。亨利一直在自我救赎的路上。他祖父和Meredith的死可能让他有所感触。他改变了原来把艾丽卡送进福利院的想法,又找到了艾丽卡。就像亨利一样,我们都认为自己是救世主,但我们最终可能会发现自己被拯救了。
这部色调阴暗冰冷的电影向我们传达了一种悲观的情绪。人生是一个漫长而痛苦的旅程,而且是逐渐走下坡路的。在这个冷漠的时代,我们将何去何从?我记得《这个杀手不太冷》里有一句经典台词:
——人生总是这么痛苦吗?还是只有小时候?
-一直都是。
?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痛苦,但生活并不总是充满痛苦。人生有很多值得期待的事情,而且是真正的快乐。约翰·列侬曾经说过:当我五岁的时候,我妈妈告诉我,生活的关键是快乐。放学后,人们问我长大后想做什么。我写了《幸福》。他们告诉我,我误解了题目,我告诉他们,他们误解了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