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方言的方言语法
与普通话和其他方言相比,青海方言的口语语法、动词和宾语都有突出的特点。宾语和动词用法在普通话中,宾语一般在动词后面,但在青海方言中,情况正好相反,比如“你吃了黑米吗?”(普通话:吃晚饭了吗?);“你喝茶了吗?”你喝茶了吗?);状语和否定副词用在否定副词之前,如“不要乱说”(你不要乱说);“你赶紧把饭做好”(你赶紧把饭做好);在普通话中,驻京办用“A比B好”来表示,但在青海方言中,往往相反,如“有的房子不如那些房子”(这些房子不如那些房子);“我们的话不像你的”(我们的话和你的不一样)。青海方言中一些语气词的用法与普通话有明显的不同。如普通话中的“给”是动词,青海方言常表示一个动作的完成或一种祈求、征询的语气:“畜生喝了”(畜生喝了);“给你添麻烦了”(给你添麻烦);“哈”在青海方言中广泛用作语气词,“沙锅红哈”(沙锅已经红了);“我病了两天”(我病了两天);“A”在普通话中作为前缀,但在青海方言中除了称呼人为亲属外,在很多方面也经常使用,如:“A孟佳”(发生了什么事);“你什么时候来的”(你什么时候到);“白”在青海方言中广泛用作助词,如:“瓜老了”(瓜熟了);《家没来》(他没来);“着”在普通话中是虚词,青海方言在不同的语言条件下可以有两种不同的读音,如“张工还没来,人家挂了”,前一个“着”读作“赵”,后一个“着”读作“盖”。“着”这个词有很多用法,比如:“你阿里晚上去了”(你昨天去哪里了?);“你先走,我随后就来”(你先走,我随后就来);“傻”在青海方言中常作为语气词出现,如:“你叫阿沙”(你叫它);“你把真相带给了沙”(你真的把真相带给他了吗?);“佛”在青海方言中常用于句末,作为语气助词,表示疑问或肯定的语气,如:“甲阿蒙来佛了吗?”他为什么没来?);“家不能说佛”(他说不来了);在青海方言中,“量”的意义和用法除了“有儿”和“我们儿”的结构外,与普通话相同,其他用法比较特殊,如“有(有吗?);“不用剪刀剪,用刀剪”(不用剪刀剪,用刀剪);"我戳那个大洞,我戳那个大补丁."很多句末都带“儿”,如“华二”、“梨儿”、“酷儿”、“狗娃儿”、“铃儿”、“电影儿”、“钩儿”、“老婆”、“羞脸”、“月牙儿”,等等。青海方言为了加强语义,还使用重叠语、拖腔、腔调,如“鞋”、“帽”、“碗”、“勺”、“尺”、“锥子”(尺子、锥子);“今晚很黑,很黑,到处都很黑!”今晚特别黑。戏剧性如“一个胖乎乎的婴儿”(孩子胖乎乎的);“你做的扁食不是棉花,硬棒不好吃”(你做的饺子太硬,吃不下去);强调诸如“没人打扰这个放荡的家伙,所以我会试着把他当成一个阿明和哈萨克人”。青海汉语里还有一部分人不叫我瑙,还是按照标准叫我沃,而是叫我们阿门。
回族和汉族说话一样,有的人说河州话(临夏以“八方”话为主),有的人说西宁话。回族人说话有唇音、舌音、牙音,在发音上与汉族人略有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