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莱坞的中国电影

□羊城晚报记者武孝潘

诗学、文化和产业的三位一体

羊城晚报:为什么会在暨南大学开这个会?

蒋树卓:原因是这样的——暨南大学成立了一个世界中国文学学会,饶鹏子教授任会长。暨南大学作为一所华侨学校,研究世界华文文学,包括当下的中国新移民文学,已经成为我们学校的一项重要任务。暨南大学的中国文学研究一直处于领先地位。我们文艺学学科是国家重点学科,一个叫比较文艺学,一个是跨文化视角的海外华人文学。这些方向都强调要从文化的角度来看待文学。前年,我们成立了广东省重点研究基地——海外华文文学与华文传媒研究中心。其重点研究对象是海外华文文学和海外传媒。我们艺术学院也有电影导演系,所以这几年也逐渐扩大了对中国电影的关注。

羊城晚报:大会的主题是怎么确立的?

姜舒卓:“诗学”就是从美学的角度来研究电影。自媒体时代到来后,文学以不同的方式存在,可以存在于一般的小说文本、广告、电视、电影、网络中。电影是文学文本的外化。因此,对中国文学和中国传媒的研究应该把电影,尤其是世界华语电影纳入我们的研究范围。

用“世界”的范围,更有利于两岸四地的一种文化认同。国籍,他可能是外国人,但文化上,他还是中国文化的一个身份。

中国电影如何成为一个产业也是一个重要的问题。现在有人提出了“好莱坞”的概念,就是借鉴美国好莱坞电影业。无锡甚至还有一个叫好莱坞的电影制作基地。所以我觉得研究中国大片如何走向世界,产业规模如何发展,是非常有意义的。

电影如何成为一个产业?遵守艺术规律和行业规律,因为电影从拍摄到最终销售是一条龙的过程,不能像过去那样只拍不做。这是不对的。从审美的表达到产业的运营到文化的传播,应该是三位一体的。

电影理论研究滞后。

羊城晚报:这种会议以后会定期召开吗?

姜舒卓:我们计划明年和北京大学在北京举办第二届会议,还是叫“世界华语电影研究”,会邀请更多的导演参加,也就是促进电影从业者和电影理论研究者的交流,共同探讨世界华语电影的出路。以前理论界和评论界总是不配合电影界,或者说没有指导,没有理论,这样是不行的。你就像张艺谋的电影。人们为什么批评你?其实如果能更好的进行研究,互相交流了解,或许对中国电影的发展有所帮助。

羊城晚报:对电影的理论批评和研究是否相对缺乏?还是没有前瞻性

蒋书卓:往往是滞后的,出现问题才开始评论。在此之前没有指导和评论,实践者和理论家应该有更好的沟通桥梁。

羊城晚报:这也是中国电影一直不好的一个很重要的原因。

蒋树卓:没错。所以明年我们有一个想法,各个高校的电影生带自己的片子来参加和放映,还可以颁奖,邀请电影界的导演来评论。因为我们着眼于未来,除了做好世界对中国电影的研究,更重要的是着眼于培养人才。

倡导“中国电影* * *同体”

羊城晚报:在这次会议上,有人提出了“中国电影* * *同体”的概念。如何理解这个概念?

姜舒卓:好莱坞电影已经有了模式,中国电影没有。构建两岸四地文化的* * *同构,其实是一个文化认同问题。世界华语电影应该有一个* * *同构,一个* * *追求相同的文化价值,一个* * *矩阵相同的文化,或者说一个* * *表达华语电影的方式,就是形成华语电影的品牌。

羊城晚报:但没有“* * *”也是多样性的表现吗?

蒋树卓:是多元化的,但总要有共同点。我们现在的文化价值判断有问题,就是犹豫不决。在我们的电影表达方式中没有集中的东西,所以有时候会有很多低俗。书面语言的视觉艺术确实可以在文化上* *相同,每个人都有* * *相同的文化想象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