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爆竹的起源和意义
放爆竹的起源是为驱赶吃人的年兽而进行的活动;意义是寄托中国劳动人民一种迎祥纳福的美好心愿。
起源:相传是为了驱赶一种叫做年的怪兽。当午夜交正子时,新年钟声敲响,整个中华大地上空,爆竹声天宇。在这岁之元,月之元,时之元的三元时刻,有的地方还在庭院里垒旺火,寓意旺气通天,兴隆繁华。
意义:放爆竹是中国传统民俗,已有两千多年历史。旺气通天、兴隆繁盛、吉祥如意,表达劳动人民渴求安泰的美好愿望。在现代的传统节日、婚礼喜庆、各类庆典、庙会活动等场合都会燃放爆竹。爆竹声响是辞旧迎新的标志,也是喜庆心情的流露。
放鞭炮注意事项
1、孩子必须在父母的看护下放鞭炮。父母应该注意,年龄太小的孩子不宜放鞭炮,而年龄大一点的孩子也应该在长辈的监护下放,防止发生意外。有的孩子害怕鞭炮等声音,家长在放鞭炮时,还应该将孩子抱离声音源,防止鞭炮爆炸声吓到孩子。
2、远离易爆物品。放鞭炮时应该远离易燃易爆物品,比如柴草堆,煤气罐等,一旦发生危险后果将不堪设想。
3、人群远离。燃放鞭炮时,人应该尽量远离,不可因为好奇而凑近。鞭炮声过响的话,还应该用手捂住自己的耳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