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之南的大河之南
周公在禹都阳城兴建测影台,从礼制上确定了中原为天下之中的崇高地位。“中国”一词,亦源于此。由夏至今的4000年的时间里,其中3200年,中原一直是中国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以海纳百川的胸襟,中原成为一个吸纳、交流、融合和锤炼四方文化精髓的大熔炉,这也是中华精神的主脉。随着北宋汴京的沦陷,中国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南迁、北移,中原的辉煌随之终结。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还。”河南,古称豫州,地处九州之中,又称中州、中原。 据西周青铜器“何尊”铭文记载,周武王在消灭了殷商之后,在洛邑嵩山告祭时说:“余其宅兹中国,自之乂民。”“中国”一词即源于此。
夏、商、东周、东汉、曹魏、西晋、北魏、隋、唐、五代、北宋等王朝,帝王的车臣一次又一次地驻足于河洛;郑州、安阳。洛阳、开封、许昌等曾经的国都,一次又一次地彰显问鼎中原统摄华夏的至尊。
历史上开封境内黄河大堤曾数次决口,其中7次水淹开封城。破坏之后是重建,因此有了“开封城,城摞城”的奇观。但是每一次破坏必然伴随文化的迁徙和破损。战争和洪患慢慢地侵蚀着中原大地的肌体,一次次的迁徙则将中原文化带往异地他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