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保田的《清醒》撕掉了很多老戏骨的“遮羞布”?
很长一段时间,这是一个贬义词。
老戏骨的群体也代表了行业的良心,是一部剧的质量保证。
但是这个词是什么时候开始变化的呢?
我觉得是从一些老演员放弃艺术追求,放下人格尊严,收割庄稼,赚钱,抱着娃娃不顾一切开始的。吃相真的很丑。
不知道大家有没有注意到,最近我们看影视剧,夹杂在其中的“老骨头”总是几张老面孔。
他们一会儿是好官,一会儿是奸臣,一会儿是富人,一会儿是老农。
看看他们能做什么。似乎没有他们演不了的角色。
但是四处演戏,还是一样,千人一面。
一开始我们还能忍受他的演技。毕竟我们有几十年的表演经验。角色的塑造,与肤浅的小鲜肉有关,自然会更有深度和内涵。
但时间长了,都成了“老油条”。他们深谙娱乐圈生存法则,演戏有套路,处世有招数。与菜鸟演员相比,他们知道如何用最简单的方法赚更多的钱。
娱乐圈的学习特别差。
刘敏涛曾经揭露过这样一件事。
2006年,她进入《大宋调关2》剧组,才发现演对手戏的演员不仅不背台词,不离位,还全靠助理导演完成对手戏,以至于只要镜头拍不到他,他连嘴都懒得开。
而且这个演员是个“老戏骨”,还获得过百花奖最佳男主角的称号。
按理说,他们是受人尊敬的老艺术家,是演员行业的行业标杆,所有年轻演员都应该向他们看齐。
但是他们扮演了什么角色呢?
难怪现在娱乐圈很少有人这么坏,认真演戏了。
它们呈现的“油腻感”800米外都能闻到。
久而久之,他们在观众中留下的那一点点好感都没了。
现在每次看到他们玩,我都会默默的转频道。
不过话说回来,这些人真的能代表老戏骨那群人吗?
我不这么认为。
那么谁能代表它呢?
我认为李可以代表,席美娟可以代表。
哦,对了,还有被很多人称为“恶霸”的李宝田也能代表。
不过他好像很久没有出演影视剧了。
这是为什么呢?他没救了吗?没有电影合同吗?
针对大家的提问,李保田特别做了回答:
不是机会不多,而是我不喜欢这个角色。那么多老头来找我,都是一边倒,没有能力打就不想打。
你看,一个老艺术家的品格是什么,一部老戏的坚持又是什么?
我想就是这里了。
一个真正的艺术家总是知道如何选择。
在他们的心目中,名利永远不会是第一位的,艺术才是。
1946 165438+10月28日,李宝田出生在江苏徐州贾汪区。
他家里没人搞艺术,但他从小就很喜欢演戏。
每当看到梆子剧团演出,他都走不动。
当时家里穷,没钱买剧场的票,就蹲在剧场门口看着观众早早离开。他捡起别人扔掉的票根,偷偷溜进去看了个尾场。
这样,也让他心里满意。
后来他想,如果舞台上的人会演戏,他也可以。我把自己的想法告诉了家人,没想到遭到了分歧的反对。
家里人都笑话他,就因为长得“歪”就能当演员?
李宝田偏信邪,14岁时,真的考上了徐州梆子剧院,学唱小丑。
这就是李保田艺术的开始。
他知道机会来之不易,所以一直很努力。
另外,他从小个性就很强。他只愿意事事第一,拒绝落后,所以总是比别人付出得多。
当时是三年自然灾害,李保田正处于长身体的中期。过度的杂技和营养不良让他筋疲力尽,得了伤寒,长期坚持,甚至差点进了“鬼门关”。
但即便如此,他从医院出来后,还是努力练习。
因为他想成为一名大演员。
什么是伟大的演员?就是那种角色能影响几百万人的演员。
1966,20岁的李宝田被调到徐州地区文工团。在那个特殊的年代,他想深造,却无处可学,于是在文工团唱了十二年舞。
1978,听说中央戏剧学院举办导演干部进修班,他喜出望外。虽然此时他已经32岁了,但他还是决定报考。因为他等这一天已经等了很多年。
结果他第一次尝试就赢了,从此成为中国话剧界最高学府的学生。
就像进了梆子剧团,李保田又一次如鱼得水,很珍惜这次学习的机会。同时,他的表演天赋也得到了充分的发挥。1981年,因为在校表现优异,被留在中戏,成为一名表演老师。
1983年,天津电影制片厂准备将吴祖光的《穿越江湖》搬上银幕,岑凡、方深担任导演。岑凡对演员的选择一向很严格,这次也不例外。
于是,他选择了去,找到了正在中央戏剧学院任教的李保田。
李宝田以前从未演过电影。
然而,他对中国传统戏剧有很好的掌握,而《江湖》中的主人公张乐天也是一名喜剧演员。岑凡很看好自己的“生活”,也很看好自己独特的“单纯”,相信自己一定能演好“彩儿”。
结果电影上映后,李宝田真的得到了欢呼。
他的荧幕形象,其实不高也不帅,显得有点“卖老”。用四个不惊艳的人来说也不为过。
但他的一笔一式都极为优雅,既契合了角色的性格,又发人深省,以至于观众一直担心角色的命运,一直没有演下去。
《江湖》这部电影并不是当年的重点影片,但李保田深厚的演技给很多追求艺术效果的导演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随后,他出演了《流浪的韩》、《天鹅》、《圣母》、《别叫我刀疤》等电影。,并创造了各种角色。他简单幽默的表演风格很受欢迎。
1987年,女导演黄蜀芹执导的电影《人鬼情未了》,展现了河北梆子艺人。其中,女主角裘芸的养父,一个有着奇怪经历的角色,找到了李宝田。她以为只有李保田才能演好这个角色的精髓。于是,李保田以精湛的表演,描绘了秋父亲的喜怒哀乐。
李保田获得第八届中国电影金鸡奖最佳男配角奖。
这是他第一次获得表演大奖。从此被放入实力派演员行列。
李保田真正出名是在90年代。
1990年与赵、六小龄童、丁佳丽等演员主演电影《过年》。在影片中,44岁的李宝田和62岁的赵扮演一对老年夫妇。无论是长相还是演技,都是相得益彰,毫无违和感。
1991被曾经获得国际认可的大导演张艺谋选中,搭档巩俐出演电影《菊豆》。李保田大胆而恰到好处的极限的强势表现给很多观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1993因在凤凰钢琴中成功塑造私教俞校长,成为华表奖、百花奖、金鸡奖得主。
在我们大家的印象中,张艺谋拍电影一般有两个选择演员的标准,一是演技好,二是有市场号召力。在他早期的电影中,李保田是他最喜欢的演员之一,原因不外乎李保田在角色塑造方面的非凡天赋。比如《摇一摇》、《摇到外婆桥》、《好好说话》等电影里,都有李保田的身影,而在这两部电影里,李保田的角色都很精彩。
无论是《摇一摇,摇到外婆桥》中的黑社会老大,还是《好好说话》中的中年知识分子,在广大粉丝心中都与李保田有着天壤之别,但都被李保田演绎的惟妙惟肖,令人叹为观止。
我想也是从这个时候开始,李保田成为了更多观众心中最佳男主角的代名词。
当时他也是市场收视率的保证。
所以很多影视导演都喜欢用他。
基本上,他演了一部又一部电影。
例如,好男好女、宰相刘、神医喜来乐、新章等。,都让观众经常看新电视剧。
那时候的李宝田其实已经成为大家心中的老戏骨了,他的存在简直肯定了这部剧的质量保证。
但是,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娱乐圈很多人开始用“恶霸”这个词来称呼他。
甚至还有很多与之相关的笑话。
有个笑话,某剧组的一个演员每天迟到,导致所有剧组人员集体等他。李保田认为这种人不仅不尊重其他剧组人员,也不尊重艺术,所以极力主张更换演员,删除自己拍过的镜头。
如果你是另外一个人,你可能只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毕竟同在一个娱乐圈,要互相帮助。你帮我介绍一个剧组,我帮你介绍一个角色,互惠互利。
但李保田不是。他很认真,尤其是面对艺术创作。他的眼里容不得沙子。
这样自然就突破了圈子里所谓的“规矩”。于是很多人开始“踩”他,但在演技上拼不出来,于是泼脏水,损害他在观众中的形象。
许多观众是通过电视剧《宰相刘》认识李宝田的。他扮演的宰相刘,既直言不讳又幽默风趣,很受观众的欢迎。还获得了14中国电视金鹰奖的影帝称号。
他和张国立、王刚的组合也被称为“铁三角”。
当时很多网友都在喊可以拍续集,最好拍成康熙私访那样的连续剧。
但这个愿望至今未能实现。
为什么?因为李保田的不情愿。
当宰相刘不再推广时,他拒绝参加。
后来在采访中透露,我不会和“铁三角”里的另外两个人合作。
因为方式不同,没有共同的目标。
另一件事发生在《钦差大臣》剧组。
李保田发现,由主演兼艺术总监的《钦差大臣》被肆意灌水。
这又一次触及了他的底线。他采取的措施是将该剧制作方告上法庭,索赔654.38+0.9万元。
于是,像马蜂窝一样,李保田一度成为“众矢之的”,不仅被诬告造假,还被十几家影视制作公司封杀。
在那之后,我们真的很久没有在荧幕上看到他了。
然而,在此期间,越来越多的“老戏骨”已经退场。他们抓住一切机会熟悉对方,然后开始收钱,或者不遗余力地捧孩子当“星二代”。
他们越来越贬低“老戏骨”这个词,最后变成了“油腻感”的另一个称谓。
这让我们越来越怀念李保田这样真正的老戏骨。
6月65438+10月65438+2020年8月,李保田亮相第30届中国金鹰奖,他获得电视艺人终身成就奖。
在后台的一次采访中,他说这些年来有很多歌剧女伴找过他,但他没有回答。不是因为他不缺钱,而是因为没有能打动他的好角色。
所以,他的标准是——质量而不是数量。
他认为一个演员应该为他的角色而生,而不是为名利而生。
如果每个人都进入了金钱,那么艺术创作就不再是正宗的了。
现在,为什么优秀的影视剧那么少?他认为这是最重要的原因之一。
这年头,有几个艺人能像李保田一样坚持唤醒心灵?
而李保田的《觉醒》又扯掉了一些老戏骨的“遮羞布”?
有些老演员真的不配“老戏骨”这个词,充其量只是“戏油”。
他们因为某部剧成名后,基本上不懂得在意自己在大众心目中的形象。他们不只是为了钱拍什么烂剧,还拿虚假广告来忽悠老百姓。总有一天,他们玩不动了,会及时把孩子推出来,包装成所谓的“星二代”,然后忽悠他们。
面对这样的情况,观众已经不是一天两天能忍受的了。
而这些老演员,就是这样一步一步失去了在观众心目中的好感。
或许,从一开始,他们就没有明白“好了就停下来”的道理。
在这一点上,李保田真的做出了榜样。
他以扮演清官而闻名,所以他在生活中变得更加自律。他不拍广告,不做虚假代言。如果你没有合适的角色,你永远不会把鱼和珍珠混在一起。甚至他的儿子李米也是一名演员。他也鼓励儿子凭自己的能力报考中戏,但作为中戏老师,他绝不会给儿子开后门。这让李建联考了好几年才终于如愿以偿。
是的,一个真正在乎自己羽毛的老戏骨,更能赢得我们的尊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