怀疑与坚持:从引力波的发现谈起

爱因斯坦曾经说过:“科学发现的过程是一个由好奇、疑虑开始的飞跃”。科学,就像引力波的发现一样充满奇幻。

1916年,爱因斯坦在广义相对论中提出了引力波的概念。但因为一直无法探测出引力波,引力波存在的说法饱受质疑。然而科学家们却从未放弃,经过无数次对研究方案进行修改、对探测仪器进行改进,终于,在2015年,科学家们探测到了引力波,证实了引力波的存在。在这跨度100年的时间里,科学家们前赴后继地为了一个不确定是否真的存在的引力波而努力着,不管他们的目的为何,我相信,正是他们心中同样充满着好奇与怀疑,这份心情驱使他们坚持着去证明、去发现一切藏在宇宙间的奥秘。因为,科学发现从来都是从好奇与怀疑开始,然后通过不懈地坚持和努力最后得到的过程。

美国著名生物学家摩尔根曾经是孟德尔遗传定律的质疑者,他曾在其他生物上做实验来验证,然而得到的实验结果却大相径庭,于是他认为这些定律可能只适用于豌豆而不适用于其他生物。然而在一次果蝇的诱发基因突变实验中意外得到了一个白眼的果蝇,之后他用这白眼果蝇与正常的红眼果蝇交配,发现子一代果蝇全为红眼,他又使子一代进行交配,最后发现红白眼的概率正好是3:1,正合孟德尔的实验结果,这让他大为吃惊,对孟德尔遗传定律由怀疑转变为了信服,循着这条线索继续研究,他发现了基因与染色体之间的关系,于是在孟德尔遗传定律的基础上,他提出了染色体遗传定律。这一发现成为生物遗传学史上重要的里程碑,摩尔根也因此获得了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开普勒是德国著名的天文学家、数学家,“行星运动三大定律”就是他提出来的,他的老师第谷晚年将他毕生的观测数据交给开普勒整理,并对开普勒寄予厚望,希望他能证明自己的行星运动学说。然而,开普勒在整理数据的过程中发现,无论是老师的定理还是前人的定理(哥白尼的日星说、托勒密地心说等)跟观测数据完全合不上,他果断对这些定理进行质疑,并最终努力提出了自己的“行星运动三大定律”,对天文学做出了重大贡献。

上述都是勇于去质疑、并努力去发现真理的例子。在科学研究中,亦不乏有对原有科学不怀疑、对自己的发现不坚持而错失良机的例子。

物理学家福尔顿曾运用新方法测出了固体氦的导热系数,但他却发现新数据与使用传统方法测出来的数据相差太大而不敢将他的发现发表出来。没过多久,一名年轻的科学家运用了同样的方法测出了与福尔顿同样的数据,不同的是,这名科学家果断将他的发现公布于众,引起了外界广泛的关注。事后福尔顿感慨道:“假如我摘下那名为‘传统’的帽子而戴上‘创新’的帽子,那么那个年轻人就不可能拿走本该属于我的荣誉”。然而世上没有后悔药,所以,科学研究就要勇于去怀疑、去坚持、去创造,否则有可能使自己错失良机,为科学研究留下遗憾。

不惧非议,勇于创造。面对质疑,敢于坚持。科学是奇妙的,永远没有固定的“真理”。或许若干年以后,我们所信奉的真理会被一一推翻,新的研究发现会接踵而至,正因如此,科学的世界才奇妙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