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知道甲午战争平壤的细节
1894-1895年甲午战争期间,中日两军在朝鲜进行了最大规模的陆战。
光绪二十年(1894)六月,中日正式宣战前,清廷为加强驻朝兵力,派出魏的生子军(约1836-1895)和(?——1908的军)、左的和的阿?-1909) ***奉天联军生资营、吉林联军32营、13000人赶赴平壤驻扎。中日宣战后,叶志超、聂士成率领从雅山战役撤退的三千多清军迎击。清军在平壤的总兵力增加到1.6万,有1000多名朝鲜军队帮助守卫。雅山之战后,叶志超战败自夸,谎报战功,被赏。7月25日(8月25日),他受命指挥平壤的军队。消息传出“全军大吃一惊。”李鸿章按照“先守为局”的被动作战部署,派出大部分兵力在平壤紧急抢修工事,未能主动出击尚未集结的日军,失去了一次克敌制胜的良机。日军按照长期以来制定的作战方针,向朝鲜大量派兵,企图将清军驱逐出朝。
7月中旬,在朝鲜从事进攻作战的日本第一军16000余人集结完毕。山县有朋将军(65,438+0838-65,438+0922)任总司令,从首尔和元山分兵入侵平壤,并于8月16日(65,438+05年9月)前完成平壤之围。激烈的战斗同时在平壤的东南部、北部和西南部展开。在少将岛义正的指挥下,日本混成第九旅攻击了平壤南门(朱雀门)。马玉坤子怡军和盛骏第一营驻扎在朱雀门以南和大同江西岸。日军首先进攻清军在大同江东岸的桥头堡,遭到清军猛烈反击。大同江西岸的清军也过河开炮,暴露在开阔地带的日军进攻部队伤亡惨重。但日军指挥官下令宁死不退,逼得士兵拼命。堡内清军与江西沿海清军密切配合,顽强抵抗。不久,清军援军赶到,士气大振。下午1岛义正被迫撤退。这一仗,日军死伤430余人,平壤守军取得初步胜利。
硕宁支队和元山支队的7000多名日军是日军的主力,主要进攻平壤北部的牡丹亭和玄武门(北门)。左和姜子康的第二营坚守在这里,而的生资营是支持。这是平壤之战最激烈的战场。凌晨5时,日军集中炮火轰击牡丹台外的4座清军堡垒,掩护步兵冲锋。清军坚守基地,顽强抵抗。最终由于火力损失,四座堡垒在上午8点全部失守。日军随即推进牡丹亭。牡丹台是平壤的制高点,是整个城市的命脉。在左的指挥下,清军用大炮和速射机枪进行了英勇的反击,与敌人展开了殊死的战斗。突然,日军火炮打在牡丹台城墙上,清军火炮被击毁,压制不住敌人的炮兵力量,伤亡惨重。日军乘势冲锋,蚂蚁附之,牡丹台沦陷。看到这种情况,在玄武门指挥作战的左意识到局势已经崩溃,决心一死。他穿上皇军黄马褂,指挥士兵在玄武门向敌人射击,拒绝部下劝他进城逃跑的请求,亲自点燃大炮,狂轰滥炸日军。他身上多处受伤,仍然勇敢地支持着。清军将士情绪激动,个个斗志昂扬。左被流弹击中胸部,壮烈牺牲,成为甲午战争中第一位为国捐躯的清军高级将领。
不久玄武门被日军攻占。清军驻扎在平壤西南和大同江北的前线,是魏的兴军。野津道观率领的日本第五师团也于16日上午7时发起了进攻。清军骑兵反击,被敌人伏击,200名骑兵全部阵亡。此后清军以坚固的阵地顽强防守,但日军数次进攻均告失败,于是暂停攻城,与清军相持不下。中午过后,两军处于休战状态。平壤西部的静海门至七星门一线,由叶志超率领的鲁豫营(雅山军)防守,这一天没有发生战争。一天激战,中日双方伤亡基本相当,胜负不分。平壤北部的玄武门虽然失守,但日军不敢贸然进城。此时,叶志超作为平壤驻军的最高指挥官,怕死,惊恐万状,不与人商量就决定放弃平壤。下午4点,他在七星门上挂了白旗,派人向日本人要求停战。晚上8时,叶志超指挥清军从平壤七星门、静海门涌出,准备弃城逃跑时,遭到日军伏击,死亡近2000人,被俘500余人,武器、辎重损失无数。叶志超率军狂奔,途经苏南、苏州、安州、益州等地,跑过鸭绿江。17日,日军占领平壤。
平壤之战是中日甲午战争爆发后中日两军的第一次大规模作战。此战日军伤亡约700人;清军伤亡2000余人,被俘500人,是日军伤亡人数的两倍多。日军乘胜推进,完全控制了朝鲜半岛。此后更加猖狂,很快将战火蔓延到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