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公旦为什么不取成王而代之,自己做王呢?
武王姬发消灭殷商成为天子后,也消耗掉了全部的精力,在位三年便病重不治。周公旦为了武王恢复健康,向天祈祷用自己代替武王受过,想以此来为武王换来健康,这在那个年代是十分可贵的,因为那个时候人们有信仰,能够拿自己的健康来换取君主的平安是不多见的,因为其他人即无心也无力。
武王病危时曾把周公旦叫到床榻之畔,说自己的儿子年幼不足以威慑群众,恐周天子不稳,要周公旦继承大统。周公旦为了天下安危,为了大周的基业并没有过多的推辞,毅然决然的肩负起兴周的重任。但是周公旦还有两个哥哥,他们不满周公旦继位,便联合纣王的儿子武庚造反。
出师有名,攻伐有术面对危难,周公旦先解决内部问题,因为自己继位太公望和召公颇有微词,他首先表示自己不过是临危受命,为了大周的天下,待成王成人后便会还政于成王,得到了太公望和召公的支持。在内部达成一致后,周公旦举行东征,出征前进行了占卜,发布了《大诰》。
看到了吧,周公旦出兵前总是会先在舆论上造势,做到出师有名。周公讨平管蔡之后,乘胜向东方进军,灭掉了五十多个国家,西周的势力延伸到海边。?
建章立制,劝君向善周公旦在平定天下,制定了完备的制度体系后,在执政的第七个年头,正式将权力完全移交给成王。在移交权力后,周公旦还心存社稷,给成王献计献策。指出天子要关心百姓疾苦,要避免奢靡保持勤俭,这样才能了解底层民众的需求,太安逸和贪图享乐会误人误己,最后导致败亡。
对待建议和抱怨要保持一颗平常心认真的分析原因,而不是怨恨,贸然行事,滥用刑法,这样会把越来越多的矛盾和冲突集中到自己的身上,影响自己的判断,同时让自己身处险境,对自己和国家都是极为不利的。
功成身退,秉公无私周公实际上做了七年的王,但是对于他来讲,他只是为了不辜负武王姬发的嘱托,为了安定西周的天下,为了成王能有一个好的执政环境。功成身退秉公无私,损一人而成天下,让一位而成贤名,周公吐脯,天下归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