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观看四平战役电影。
但黄克诚将军仍以顽强的生命力几次改善病情,但他毕竟老了,没挺过来。在黄克诚将军最后的日子里,他时而清醒,时而不省人事,但在清醒的几个小时里,他常常会产生幻觉,突然说起过去的战场情景,或者突然说他要向总司令汇报!
这位党和人民的忠诚卫士把他的一生献给了中国人民。直到生命的最后阶段,他的脑海里依然是那个充满战争的战场,以及他为之奋斗终生的事业。
黄克诚将军从来不怕死。在他生命的最后阶段,他经常拒绝治疗。他说他不能再为党工作了,不用在我身上浪费钱,把那些药留给能工作的同志!
他是多么的无私和高尚,他的心里只有人民和战友。他从不为自己着想。他总是想着党和人民。
黄克诚将军1925加入中国* * *产党。在60多年的革命生涯中,黄克诚屡建奇功,冒着生命危险。但是和其他* * *和国家将领相比,他还有一个特点,就是敢说真话,敢提建议。
别人的官越做越大,黄克诚的官却越做越小,几经沉浮,经常有打胜仗就被降职的事情。
在漫长的革命生涯中,黄克诚曾9次提出自己的观点,但不断被上级降职,因为他认为这是右翼,甚至有一次因为不配合肃反委员会的工作,差点被斩首。
人生跌宕起伏,有点像乘坐海盗船,但黄克诚没有动摇自己最初对革命的信念和对党的忠诚。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他甚至写了一首曲子:
在这篇文章中,我将和你一起走近黄克诚将军,看看他为真理挺身而出的光辉事迹,领略他作为一名将军的本色!
黄克诚是湖南人,1902年6月和1年6月出生在一个农民家庭。他从小就不富裕。在亲戚朋友的帮助下,黄克诚在一所私立学校学习了八年。1820年6月,他考上了湖南省第三师范,也正是从那时起,他接受了许多新思想。后来参加北伐,到处打仗。
1928年,黄克诚在湖南工作一段时间后,参加了湘南起义。造反派占领永兴县,黄克诚任党代表兼红卫兵团参谋长。
同年,蒋介石调集六个师从南、北两个方向同时进攻湘南起义部队。当时我不知道这是谁的主意。湘南省委、特委居然提出了一个“异想天开”:烧房子,烧粮食!他们以为只要把房子和粮食烧了,国军来了,没饭吃,没地方住,就呆不下去了,必须离开,湘南起义部队才能安全地呆下去。
他们想都没想:“如果你把房子和粮食都烧了,人都留不住了,那你打算怎么办?”你烧了人民的粮食和房子,人民还能喜欢你,支持你的工作?"
当时,在永兴县工作的黄克诚接到上级指示后,表示强烈反对。县衙里的房子可以烧,可街道和店铺怎么烧?普通人的房子怎么会被烧毁?食物不能被烧焦。一旦我们这样做了,即使国民党军队最后离开了,人民也会失去对红军的信任。没有老百姓的信任,红军部队如何在湘南立足?
然而,就在黄克诚找到上级县委书记表示反对时,县委书记反而指责黄克诚,说他右倾,还强调烧房子、烧街道是党组织的决定,命令必须坚决执行。如果黄克诚不执行命令,他将受到严厉的惩罚。
黄克诚已经黔驴技穷了。他可以不执行上级的命令,但不能对抗组织的决定。于是他开始了烧房子的行动。然而,黄克诚在这次行动中却“表里不一”。他只烧了县衙、个别寺庙、宗教祠堂的房子,而街边的大部分店铺、人民商店只是没动,全部还在。
为此,永兴县委还专门召开会议,严厉批评黄克诚的右倾倾向,要求他作出检讨。黄克诚说自己没有错,拒绝写检讨。这样一个“死命”的批评,一个“生死”都没写的检讨,黄克诚的县委委员职务就被免去了。
我们再来看看随后的发展:不光是永兴县在上级湘南省委、特委的指挥下,宾县、耒阳县的其他县委常委和其他有关人员也严格执行了上级发来的指示,不仅烧毁了县衙门的房屋,还烧毁了老百姓的祠堂、店铺和房屋,甚至有人烧毁了老百姓家的粮食。
当时他们觉得自己做得非常好。然而这件事被地主恶霸利用了。在地主恶霸的煽动下,老百姓心中不满,对县委书记夏明珍等人下了狠手。
一批批优秀的领导干部和革命群众就这样死了,或者死在老百姓手里,但我们不能怪老百姓!这些事件传开后,永兴县根据上级指示,停止执行这一政策。
俗话说,民以食为天,民以“房”为先。红军烧毁了老百姓的粮食和房屋。这还能让老百姓支持红军的工作吗?虽然奉上级之命,但黄克诚敢于直接质疑上级,说明他一直站在老百姓的角度思考问题,始终顾全大局,把人民利益放在首位。但他的发言被上级视为右倾机会主义,黄克诚因此被免职。太可惜了!
后来,黄克诚跟随朱德等人到井冈山,任中国工农革命军团长。1930年,黄克诚被派往彭领导的中国工农红军第5军。正是在这个时候,黄克诚与彭建立了深厚的革命友谊。黄克诚在这里担任过不同级别的政委、政治部主任,在几次战斗中表现非常出色。
赣州战役期间,彭与黄克诚加强了交往。尽管双方在是否打赣州战役的问题上争得面红耳赤,但这并不影响彭与黄克诚友谊的逐渐加深。
1931的冬天是第二次打AB团。其实早在几年前,AB团刚在苏区打出来的时候,黄克诚就后悔误杀了一位革命战友,至今难忘。
黄克诚认为,委员会的做法有些偏激,甚至可能因为个人恩怨牵扯到不相干的好干部。因此,黄克诚表面上一直支持肃反委员会的工作,私下里一直抵制肃反委员会的逮捕行动。
当时,黄克诚担任红三师政委。他收到了清除反革命委员会寄给他的被捕人员名单。当黄克诚看着这份名单时,他想,“真巧,这份名单上的人他都认识。他在开玩笑。如果名单上的这些人都是反对革命的人,那么整个红军队伍中就没有几个人是真心实意搞革命的。”
黄克诚像没有收到逮捕名单一样,仍然没有执行肃反委员会的命令。但委员会肃清反革命的力量很大,不是他一个红三师小政委能比的。所以红三师的一批干部还是被肃反委员会带走了。
后来,黄克诚想,“就算我不抓人,肃反委员会也会下来抓人的。与其等他们下来抓人,我还不如先把这些名单上的人藏起来,让委员会的人下来。如果他们找不到人,时间长了就忘了。”
就这样,在黄克诚手里抓到了名单上的人,听了黄克诚的建议,除了打仗,留在连队,其他时间都找地方躲起来。
这个方法确实有效。起初肃反委员会要下来抓人,拿着名单问黄克诚。黄克诚装作不知道,说他不认识这些人。你应该知道自己去找他们。肃反委员会的人来过几次,名单上找不到这些人,只好怏怏回家。
就这样,时间长了,名单上的人以为这事完了,打完仗也不躲了。如果他们不躲起来,就会出事。肃反委员会的人很机警,感觉像明朝的锦衣卫。这些干部被肃反委员会逮捕、逮捕、杀害。
黄克诚听到这个消息,伤心欲绝。他不仅愤怒地质问委员们为什么要杀害无辜的人,还和委员们大吵了一架。肃反委员会的这些人不丢脸吗?就这样,黄克诚被肃反委员会认定为AB团的一员。他不仅解除了第三师政委的职务,还准备逮捕他,把他处死。
幸运的是,当彭从瑞金回来时,他得知肃反委员会逮捕了红三师政委黄克诚,急忙跑到肃反委员会要人。他还质问肃反委员会成员,要求他们交出黄克诚是AB团的证据。这个肃反委员会怎么能拿出证据来呢?它不得不随便指控他右倾机会主义。
彭听了的话,反驳道,“如果黄克诚真是右倾机会主义者,他应该受到批评。他怎么能抓住他就想杀了他呢?连肃反委员会都没有这个权利。”肃反委员会的人无话可说,只好释放黄克诚,恢复他红三师政委的职务。
而这件事,彭从来没有告诉过黄克诚,黄克诚后来被告知才知道,彭对自己做了这么大的保护。
因为他错杀了一个同志,在肃反中犯了一个错误,所以他不能再犯同样的错误。此时的黄克诚,在强大的肃反委员会面前,不计较个人得失,甚至冒着生命危险,仍然敢于“违抗”,甚至把逮捕名单上的人推来推去让他们躲起来,充分体现了黄克诚为同志着想,从不轻易相信所谓简单事实的品质。
彭与黄克诚的相互关怀,在关键时刻挽救了黄克诚的生命,是真正可以托付生死的革命友谊。
1932年,黄克诚刚刚恢复师政委职务,继续反对临时中央政府的左倾冒险主义错误,多次受到批评和处分。但是,黄克诚就是这样的性格。只要事情做错了,不管是谁,我都会提出我的想法,不管是批评还是惩罚。
1934年,红军开始长征。作为部队的先头部队,黄克诚英勇杀敌,浴血奋战,掩护中央、军委渡江。但因为不断向上级反映意见,几次被降职;江山易改,本性难移。
抗日战争时期,黄克诚建议中央恢复政委制度,为人民军队建设做出了贡献。他还积极开展根据地建设,立足根据地发动群众,粉碎了国民党和日本侵略者的多次“扫荡”,为中国人民的抗日斗争做出了突出贡献。
日本投降后,国民党与* * *产党的矛盾开始升级,与国民党争夺东北这一战略要地成为当务之急。
1945九月14日,黄克诚亲自给中央发了一份电报。电报的标题是《关于当前形势和战略方针的建议》,引起了毛主席的注意。当时,毛泽东心里正在筹划东北问题。碰巧,黄克诚的电报来了,这与毛泽东的想法不谋而合。毛泽东对黄克诚的表现感到非常惊讶。
毛泽东对黄克诚的了解又加深了一步。他以前只认识黄克诚,没有当面和他打过交道。早在1935、165438+10月,中国工农革命军西北革命军事委员会成立时,黄克诚就严厉反对用严酷的手段整风,他的职位被滚到最后。
毛泽东得知此事后,专门去找彭雪枫了解黄克诚的情况,并听取了彭雪枫反映的黄克诚的情况。毛泽东说:“黄克诚有突出的优点,也有突出的缺点。他是一个敢说真话的人。”
后来,毛泽东还对黄克诚作了一个评价:“从中央到党支部,他什么意见都会谈。他有些不错的见解。”
这一次,黄克诚提出了自己关于及时出兵东北的建议。毛泽东对此非常重视。毛泽东回电说:“我完全同意。”
后来,毛泽东命令黄克诚带领3万多人进军东北。黄克诚不负党中央的嘱托,历尽艰辛,克服重重困难,终于顺利到达锦州附近,完成了向东北挺进的任务。
毛泽东以前认为黄克诚是一个敢说真话的人,但经过这件事,毛泽东对黄克诚有了新的认识,黄克诚有了成熟的军事家的眼光。他不仅低头战斗,还抬头看路,更难能可贵。
新四军军长陈毅曾这样评价黄克诚:“在进军东北这个重要问题上,你的老师黄早就给中央发电报,建议派十万人过关,建立战略根据地。别看他近视,但那副近视眼镜很厉害。他们是千里眼,看得远!”
2月1946,14日,苏军开始顺利撤离四平,紧张的气氛在东北蔓延。* * *制作方和国民党同时盯上了东北。接到上级指示,东北民主联军和地方党组织联合组织进攻,决定攻占四平,史称四平解放战争。
2月17日中午,战斗结束,东北民主联军不仅歼灭伪军3000余人和多名政府官员,还活捉了时任国民党辽北主席的刘捍东、保安司令张凯等重要人物。
正是这场战役让国民党官员恼羞成怒,因为国民党本来是想从苏联和平接收东北的,却被* * *产党抢先了。
别说国民党的这些官员,就连蒋介石也怒不可遏。冲新军、新六军、13军、52军、71军、94军,共6个军,多达24万人。他打电报说,他想从东、南、北三个方向发起扇形进攻。
国民党凭借24万人的数量优势和先进的武器装备,十天内攻占辽阳、抚顺、铁岭、鞍山、海城、开原、昌图,20多万大军步步紧逼四平,四平即将不得安宁。
原来国民党军的六个军分三路进攻四平。林彪与黄克诚商议时,黄克诚说要选择三路中最弱的一路,歼灭其一部分有生力量。听从黄克诚建议的林彪集中兵力,选择了陈明仁所在的21军,成功歼灭了陈明仁所在的21军87师。
就这样,国民党军对四平的第一次分路进攻被击退了。当时国民党高层怒不可遏,八路军、新四军将领则兴高采烈。
但他们高兴不了几天,却又得到一个消息,敌人将会以全部火力进攻四平,不分轻重,不分左右,不分正面。不仅如此,蒋介石还调动了两个军参加这次反四平战役。因此,林彪、黄克诚等人要面对的是八个军而不是以前的六个军,压力陡增。
毛泽东当时认为,虽然* * *产党刚刚进入东北,兵力少,基础不稳,但只要打好四平保卫战,苏联可能会给我们提供军事装备援助;为此,毛泽东还特意挑选林彪负责指挥四平保卫战,但黄克诚并不知情。
当黄克诚得知林彪要全力抵抗国民党军队,保卫四平时,大吃一惊:“无论从人员上还是装备上,我们都不是国民党军队的对手。如果这次非要防守四平,我军刚入东北就被削弱,伤亡惨重,财力过于单薄,实在经不起这样的消耗战。”
就算真的争取到了苏联的军事援助,他们能帮到多少?这始终是在自己的土地上打仗,靠外国军事力量,最后还不如靠自己,最好不要打这个仗。
确定了最终想法的黄克诚,连续几次从白城子给林彪发来电报,提出可以适当打击敌人,但不能与国民党军硬拼。遗憾的是,林彪既不回复他的电报,也不撤回。
随着东北民主联军伤亡人数的增加,当胜利的天平向国民党一方倾斜时,黄克诚更是忧心忡忡。他多次给林彪发电报,要求立即停止战斗,从四平撤军,这与林彪的策略是相悖的。
但林彪真的不知道,这场战役真的打不下去了。我们应该立即撤退吗?林彪也是一位身经百战,在战争中成长起来的将军。但是,林彪不能作出退兵的决定,因为坚守四平是毛泽东的亲自指示。如果林彪没有得到毛泽东主席的指示就撤军,他将受到严厉的惩罚。
但不明白毛泽东亲自下令坚守四平的黄克诚急了,于是在5月12日直接给中央发电报,对四平保卫战和东北战略形势提出了自己的意见:“四平很重要,但久战我军消耗大,不利于整个东北战局的考虑,请求立即从四平撤军。”但无论是中央军委还是毛泽东主席都没有把黄克诚叫回来。
直到09年5月19日,毛泽东主席才以中央军委的名义给林彪发电报,说如果这里守不住四平,可以撤军,把阵地战变成运动战。18年4月至18年5月,在长达一个月的四平保卫战中,* * *生产党军队死伤8000余人,国民党军队死伤1万余人。如果单看伤亡人数,对国民党来说肯定是很大的损失,但从整体考虑,对* * *产党来说是很大的损失。
因为从整体战局和整体军力来看,国民党已经超过* * *产党,在一个四平投入这么多兵力,损失这么多兵力,实在是不明智。
后来,在1959庐山会议期间,毛泽东和黄克诚共进晚餐。谈及当年保卫四平,黄克诚直言当年不该保卫四平。当初国民党军队推进到四平,我们可以给他一击,搓搓他的精神。但国民党军后来又加了两个军,打算重力围攻四平的时候,我们不应该固守四平。
当毛泽东说坚守四平是他的决定时,黄克诚不改初衷,仍然说:“连你的决定都是错的。”毛泽东不承认自己保卫四平的过错,却说到底是对是错,让后人评说吧!
四平地处常思铁路、四桃铁路、四梅铁路的交汇处,可谓是进出东南西北的咽喉要道。更夸张的是,据说谁有四平,谁就能控制整个东北的交通。这一次蒋介石集中了六个军的兵力,其中新六军参加远征军打缅甸,新六军也是国民党的王牌军,训练有素,攻击力强,装备精锐。
但相比之下,装备落后、兵力远不如国民党军的东北民主联军,更擅长游击战,而不是硬仗或顽战。如此悬殊的差距,黄克诚看得一清二楚,曾多次向上级汇报,但从未得到答复,尽管如此,他仍尽力保卫四平。
可见,即使他有没有上级指示就撤退的想法,他还是不会这么做的。这是一个真正把上级的命令看得比自己的命还重的人。尽管知道这是毛泽东主席的命令,黄克诚仍然不服输,敢于同上级争论和提出批评。他是一个不屈不挠、毫不妥协的绅士。
从人民的利益出发,从同志们的实际情况出发,从东北战场的大局出发,黄克诚在面对上级一次又一次的决策时,不畏惧领导,不放弃,但他没有放弃。他不仅口头上提出建议,而且付诸实践,例如他给同志们出主意,要避开肃反委员会的人,多次给林彪和中央军委发电报。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黄克诚先后担任党和国家的重要领导职务。他还三次受毛泽东委派主持津湘事务。他还提出了“党委集体领导负责制”,甚至直接领导了两个炸弹基地试验场的选址和前期建设。
黄克诚一生获得了许多荣誉。1955年被授予上将军衔,荣获一级八一勋章、一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
黄克诚一生敢说真话,只做实事。他不愧为中国十大将军之一。正如杨在黄克诚追悼会上所说,黄克诚不居功,不夺权,全心全意为人民的利益而奋斗。他是* * *制作人的典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