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琴海上千次余震,为何余震这么频繁?
用地理知识来回答的话,地震多发于板块交界处,世界上有两大著名的地震带,分别为地中海-喜马拉雅地震带和环太平洋地震带。爱琴海所在区域位于地中海-喜马拉雅地震带而且恰好位于非洲板块、亚欧板块和阿拉伯板块交汇处,尤其是在爱琴海以东阿拉伯板块和亚欧板块之间有相互挤压作用,所以这一地区容易发生地震。在地震发生之后能量有一个持续和衰竭的过程,因此强烈地震发生之后,在震源区周围及其附近地区经常会有余震出现。
据新闻报道,希腊佐泽卡尼索斯岛的地震已经造成土耳其西部伊兹密尔100名居民死亡,送医治疗的994名伤者还有147人正在接受相关治疗,已经有847人出院。10月30日该地发生6.9级地震之后,又先后经历了1464起余震,其中有44起余震震级超过了4级。
余震的强弱和主震的大小有关,一般来说,主震的级别越大到余震的次数越多。余震的发生次数会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渐衰弱,而且不同的地质构造余震的持续时间也不同,有的可以持续几个月,有的可能会持续十几年甚至更长。虽然余震的震级和烈度一般不会高过主震,但也不可以掉以轻心,尽量不要呆在破坏的建筑物附近,即使自家的房屋,没有倒塌,也不要着急住进去,一定要遵守救援人员的指示。其次要防止次生灾害,比如山体滑坡、水库溃堤和堰塞湖崩塌泄漏等,提高防范余震的意识。
地震通常发生于地下深度数千米到上百千米处,人类难以企及,由于地下板块和岩层运动积聚了能量,累积最后超过岩层的承受能力后就形成了地震,由于深度不确定,所以何时到达临界点时难以预估的,平时一定要做好灾害预防的准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