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三年级数学《千米的认识》教案及教学反思

#三年级# 导语《千米的认识》是在学生掌握了米、分米、厘米、毫米等长度单位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的基础上,让学生认识在日常生活中常用到的比较大的长度单位千米。以下是 整理的小学三年级数学《千米的认识》教案及教学反思相关资料,希望帮助到您。

篇一小学三年级数学《千米的认识》教案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使学生认识长度单位千米,初步建立1千米的观念,知道1千米=1000米。

 (二)过程与方法:利用迁移的规律,体验探索1千米的过程,使学生进一步学会估算和分析问题。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在具体的生活情境中认识千米,让学生感受数学与实际生活的联系,在与同伴交流中体验学习数学的愉悦心情。

 二、目标分析

 “千米”是一个常用的长度计量单位,学生在生活中经常会听到、看到有关千米的使用信息。由于"千米"是一个较大的长度单位,对学生来说比较抽象,学习过程中千米概念的建立比较困难,是学习的难点。在设计本课的教学时,通过课前、课中、课后三段教学的融合,让学生在体验中发现,在发现中建构,在建构中实践,在实践中内化和提升。另外,在采集教学素材时,紧紧抓住了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实践感受,围绕着教学重点"千米的认识",组织学生积极主动的探索、研究和发现,让学生在愉悦的情趣中感受“千米”,建构“千米”,应用“千米”。

 三、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1、认识长度单位千米,建立1千米的长度观念。

 2、掌握1千米和1米的关系。

 3、会用分米作单位进行测量。

 教学难点:建立1千米的长度观念。

 四、教学准备:课件,皮尺,课前以小组为单位测量学校运动场跑道一周的长度。

 五、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复习旧知

 (1)说说我们已学过哪些长度单位?(教师板书)用你喜欢的方式表示1米、1分米、1厘米。

 (2)在()里填上合适的长度单位。

 ①一枝铅笔长18()。

 ②一枚1分硬币厚约1()。

 ③教室里的课桌高8()。

 ④教室地面约长8()。

 ⑤北京到黄山市的距离是1316()。

 2、导入新课

 揭示课题:北京到黄山市的路程很远,用米测量太麻烦了,我们需要用更大的长度单位来测量,今天我们就来认识一个新的长度单位——千米。(教师板书课题)

 设计意图从简单的回顾中引入新课,既复习了旧知,又为探索新知做好铺垫,同时使学生感受到知识之间的系统性。提出测量北京到黄山市的路程,从学生的现实生活出发,让学生产生认知上的冲突,使学生感受到认识千米的必要性。

 (二)联系生活,建立表象

 1、初步建立1千米的观念

 (1)说一说:对于"千米"这位新朋友,你想知道些什么?

 (2)想一想:1千米到底有多长呢,你能否具体说说你心目中1千米的长度?(可以结合课前了解到的信息来描述)

 2、进一步建立1千米的表象

 (1)结合课前测量学校运动场跑道一周的长度,你认为1千米有多长?(每个学校的跑道可能不相同,实际教学时,尽可能用学生身边的数据。)

 课件出示:我们学校运动场跑道一圈是200米,沿跑道走()圈的长度正好是1000米,1000米用较大的单位表示是1千米。教师板书:1千米=1000米。

 (2)出示标准化跑道的图片,注明跑道一圈是400米。

 课件出示:沿跑道走半圈是()米,走()的长度正好1千米。

 3、实际感受1千米

 (1)到操场上量出100米的距离,让学生仔细观察一下。(此环节也可以在课前完成)

 (2)让学生按一般的步行速度实际走一走,所需时间大约是1分15秒。

 (3)让学生想象一下10个100米有多远。

 4、欣赏生活中的千米

 课件出示指路标志、珠穆朗玛峰主峰高度、汽车速度表等图片,让学生欣赏生活中的“千米”,做生活中的有心人。

 设计意图此环节的设计关注学生的心理需求,联系生活提供丰富的学习材料作为数学教学的活教材,具有时效性,使数学充满真实感和亲切感,学生能感受其存在的价值。让学生能更充分地建立1千米的长度观念,印象更深刻。

 (三)实际应用,巩固新知

 完成教材第28页练习六第1题、第2题和第3题。

 设计意图综合练习题让学生自主探究与合作,在解决问题中强化对千米的认识,培养学生的长度观念。

 (四)课堂总结,明确目标

 1、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2、你能从生活中找出1千米吗?

 (五)实践应用,延伸拓展

 完成教材第26页“做一做”。

篇二小学三年级数学《千米的认识》教案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认识长度单位千米,也叫公里,知道1000米=1千米。

 过程与方法:让学生在亲身体验中感知一千米的长度,建立一千米的长度概念。并通过观察、推究等方法明确1000米=1千米,会进行单位之间的换算。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教学,培养学生推理能力,并且通过教学内容能够喜欢体育,培养学生锻炼身体、积极学习的好习惯。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认识长度单位千米,知道1千米=1000米,及长度单位间的换算。

 教学难点:使学生亲身体验1000米长度,建立1千米的空间概念。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建立联系

 1、在之前的学习中,咱们学过哪些长度单位呢?能从小到大背出来吗?并且用手表示每个小单位。

 教师板书:毫米(mm)、厘米(cm)、分米(dm)、米(m)

 2、我们一起用手表示一下1毫米、1厘米、1分米、1米的长度。

 二、联系实际,导入新课

 1、同学们,观看过体育盛事——奥运会吗,在奥运会中有些什么比赛?学生思考回答。

 2、那么跑步比赛中有一些什么项目呢?学生列举100米、200,米、400米、800米、1000米、1500米、3000米等。

 3、跑步比赛中都是在规定的跑道内完成,你们试跑过这些长度的锻炼吗?在跑步比赛中最长的运动是什么项目?——马拉松(ppt展示)

 4、教师简介马拉松比赛。马拉松为什么用千米作为单位,而千米是比米更大的单位,大多少呢?

 5、学生推想:1千米=1000米(因为1000g=1kg)通过孩子们已知的知识构架能够清楚地推出此公式。

 三、切身体验,感受长度

 1、联系实际,提示咱们学校的操场一圈大约是200米,那么如果我们要跑1000米的话需要跑几圈呢?

 2、估想:1000米是多少个100米,那么在操场上会跑多久就是1000米了呢?

 (学生快速的思考,有的在草稿本上计算,有的自己默默的想)

 3、总结出正确的圈数:200+200+200+200+200+200=1000(米)

 4、那么平时我们在操场上跑操正好是5圈,也就是1000米的真实长度,下面和大家分享一下自己的感受。

 四、分享感受,继续探究

 1、全班***同分享感受。

 先让同学们在小组内交流一下,然后教师组织班上交流。

 2、那么我们再次来从小到大把咱们学过的长度单位整理一遍。

 教师板书:毫米厘米分米米千米

 总结:在计量比较远的长度时我们通常用千米(公里)作为单位。

 3、想一想:如果我们要完成3000米,得在我们的操场上跑多少圈?学生思考后得出结论:200米一圈得15圈才能完成3000米。

 那么,3000米有多少个1000米呢?教师引导学生讨论得出结论:3个。

 4、算一算

 6000米=()千米  5千米=()米  ()米=7千米

 9000米=()千米  3500米=()千米+()米

 5、小结:

 整理板书:1千米=1000米,1米=10分米,1分米=10厘米,1厘米=10毫米

 五、看书质疑,巩固练习

 1、看一看书,想一想还有什么地方不懂或是有疑问提出来,我们一起解决。

篇三小学三年级数学《千米的认识》教学反思

 《千米的认识》是在学生掌握了米、分米、厘米、毫米等长度单位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的基础上,让学生认识在日常生活中常用到的比较大的长度单位千米。

 “千米”是一个较大的长度单位,它不象之前学习的那些长度单位一样看得见、摸得着,能比划。建立“1千米的表象也比较困难,往往上课时只能照本宣科,让学生知道1000米=1千米,然后就是一大串的练习。其实,正因为这部分知识对三年级学生来说缺乏感性认识,所以建立1千米的长度概念就成了本节课的难点。在教学中,我经过课前准备、课中实践和课后巩固三大步骤,较好地突破了这一难点。

 一、课前准备。在上千米的认识前一天,我专门抽下午自习的时间,带着学生来到操场,用测绳和同学们一起测量了10米和100米,并让学生分别走一走10米和100米,数一数要走多少步,大约要用多少时间?然后指出:10个100米就是1千米(初步感知1千米有多长),我们的操场一圈大约是100米,绕操场走上10圈大约就是1千米,让学生明确:千米,是一个较大的长度单位,在计量较远路程的时候,通常要用到千米。

 二、课中实践。让学生回忆走100米的情况,让学生思考几个100米是1千米,根据昨天走100米所用的步子数和时间来推算走1千米需要多少步、花多长时间。这一系列的活动意在让学生在课前走一走、量一量的基础上,再通过估一估、算一算、说一说等丰富的活动中更充分、更深刻地理解1千米的长度。然后,为了更准确的体验1千米有多远,我带领全班同学带上测绳,从学校出发往丁家坑方向测出了1000米,和同学们一起走这1千米,再回来的时候,和同学们一起数步数,看时间。通过这一实践,学生总算是对1千米有了比较感性、准确的认识。

 三、课后巩固,为了让学生了解生活中“千米”的应用,我收集了一些有名的山峰、河流、公路及大桥的长度资料和步行,骑自行车、小汽车,飞机,宇宙飞船1小时的速度(以千米为单位的),通过多媒体投影展示给学生,让学生感受到长度单位“千米“的广泛使用,并让离家较远的学生在下一次回家的时候,估算自己家到学校的路程是多少千米。通过这些活动,最终使学生建立了比较明晰的“千米”概念。突破了教学难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