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民凯恩的电影情节

故事由报业大亨凯恩生前说过的一句话“玫瑰花蕾”引出:镜头缓缓靠近一座庄园的铁门,铁门顶端镶嵌着巨大的字母“K”。镜头从铁门前掠过,逼近这座宫殿式的建筑,然后越过窗户,逼近长沙发上一位奄奄一息的白发老人。我看见他的嘴唇在动,喃喃地说着“玫瑰花蕾”这几个字;他手里拿着一个水晶球镇纸,球的中心有一个农舍在雪花中的场景——突然,他手一松,水晶球掉在地上,哗啦一声碎了。被称为美国忽必烈汗的报业巨头查尔斯·福斯特·凯恩孤独去世,享年76岁。

一个新闻纪录片画面展现了凯恩的传奇一生,一张凯恩的黑框图片占据了整个屏幕。各种报纸都在头版报道了这个有权势的人的死讯。评论称:“在其鼎盛时期,凯恩帝国曾控制37家报纸、13家杂志和一家电台广播网。是帝国中的帝国。”《新闻镜报》追溯凯恩发迹的渊源,后创办《问询者报》,涉足政坛,成为风云人物。他结过两次婚,离过两次婚,一次是和总统的侄女艾米丽,升到了最高层;有一次我娶了“女歌手”苏珊,轰动一时。正是他与苏珊的婚外情被曝光,导致他竞选州长的政治生涯一败涂地,从此一蹶不振。大萧条后,“凯恩帝国”迅速衰落。晚年,凯恩一直住在桑那都庄园的僻静处,直到去世。

一家杂志的主编约塞顿对这部仓促剪辑的新闻片并不满意,于是委托年轻记者汤姆森对凯恩的生平进行深入调查,并请他找出凯恩临终遗言“玫瑰花蕾”的真正含义,以揭示这位“美国忽必烈”作为人的真实形象。

汤姆森拜访的第一个对象是凯恩的第二任妻子苏珊。她现在是亚特兰大一家低级酒吧的歌手。年近50的她还化着浓妆,却断然拒绝接受采访。“滚出去”的驱逐令,或许正隐藏着这位著名歌手的生活之痛。

在费城的塞西尔纪念图书馆,汤姆森被允许进入档案馆查阅未公开的已故银行家塞西尔的回忆录手稿。1870的那个大雪纷飞的冬天,凯恩的妈妈经营着一家家庭式的寄宿公寓。早些年有租客拖欠房租,用一个废弃矿的产权合同做抵押。没想到,这个废弃的矿后来被证实是富矿,凯恩一家立刻发了大财。凯恩的母亲把财产托付给他时,想把他送到大都市接受教育。小凯恩成年后不明白自己想成为什么,“美国首富”。他拒绝离开他的母亲和这个农村小镇,所以他用雪橇猛撞塞西尔。但他最终还是被带走了,留下了孩子们在雪地里玩耍的雪橇。凯恩成年获得财产权后,主动买下第一份报纸,出版《问询者报》。他公开反对塞西尔,有情绪的时候还大谈维护社会正义,假装保护穷人免受某大公司的剥削(他拥有这家公司的巨额股份)。塞西尔手稿中写的结论是,凯恩只是一个幸运的无赖,一个被宠坏的不负责任的无耻之徒。

在纽约《问询者报》的摩天大楼里,汤姆森遇到了与凯恩合作办报的总经理伯恩斯坦。老人回忆起1890凯恩接手报社的第一天。凯恩年轻自大。他主张不问真相真假,制造耸人听闻的新闻,与纪录片争夺读者。然而,在向公众发布的《原则宣言》中,凯恩郑重地写道:“我要向这座城市的居民提供一份日报,它应该忠实地报道新闻,不允许任何特殊利益集团干扰这些新闻的真实性。”凯恩信奉实用主义,勇于创新,从办报开始投身政治。他还把对手纪录片的全班同学拖进自己的报纸,甚至制造舆论鼓动美国卷入1897的美西战争。他还带着政治野心实现了与总统侄女艾米丽的婚姻。至于“玫瑰花蕾”的解释,伯恩斯坦无法破译,只说可能是他爱的女孩,或者“他失去了什么”。最后,伯恩斯坦建议汤姆森去找凯恩的大学好友、后来成为戏剧专栏作家的利兰,并称此人掌握了凯恩私生活的第一手资料。

在医院里,汤姆森发现了坐在轮椅上的利兰。穷困潦倒的利兰告诉他,凯恩靠权力生活。他是一个贫穷的报馆经营者。"他娱乐他的读者,但他从未告诉他们真相。"他与总统侄女艾米丽的婚姻纯粹是政治性的,其破裂是不可避免的;后来遇到了歌手苏珊,一见钟情,闹出了“金屋藏娇”的绯闻。当凯恩从政并竞选州长时,他的政敌加蒂斯用“凯恩陷入爱巢和‘歌手’的丑闻”击败了他。凯恩为苏珊建造了一座歌剧院,但苏珊天赋有限的首次演出失败了。利兰写了一篇文章,如实批评,说苏珊只是“一个漂亮的,但不充分的,业余的”。这篇批判性的文章,利兰因为醉酒而无法写出,是凯恩写的。文章发表后,利兰立即被凯恩解雇,他们的友谊破裂。凯恩在政治和爱情两方面都遭受了挫折,从此隐居在桑纳杜鲁宫的庄园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