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易斯·琉米爱尔的发明电影
英国摄影师麦克布莱德知道这件事后,说有解决办法。他在跑道上并排放置了24个摄像头,全部对准跑道;跑道的另一边,打了24根木桩,每根木桩上都绑了一根细绳;这些线穿过跑道,系在对面每个摄像机的快门上。一切准备就绪后,麦克布赖德让马从跑道的一端开始跑。当马经过安装摄像头的道路时,它依次绊倒了24条引线,与此同时,24个摄像头的快门依次拍下了24张照片。从这连续的照片带中可以清楚地看到,一匹马在奔跑时总是有一只蹄子在地上,所以持有这种观点的人赢得了赌注。与此同时,麦克布赖德不小心快速抽动了照片胶带。结果照片中静止的马被折叠成了会动的马,马“活”了!麦克布莱德还把这些照片做成透明的,按顺序均匀地贴在一个玻璃圆盘上,做一个同样大小的金属圆盘,贴在照片的位置上,开一个和照片一样大小的洞,然后用幻灯放映到白色的屏幕上,把两个圆盘互相颠倒,就可以看到马奔跑的连续动作。麦克布莱德把他设计的机器称为“监视器”。它利用了人眼的视觉暂留效应,即人的视觉反射可以在大脑中停留很短的时间。所以,如果一张静止的照片快速旋转,相邻的两张照片就可以在这短短的时间内连接起来,画面就“活”了。1887年,发明家爱迪生受到显示器的启发,制成了第一台“放映机”:外形像一个长方形的柜子,里面有一面凸出的镜子,里面装有电池和驱动电影的设备;胶片缠绕在一系列纵横交错的滑轮上,以每秒46帧的速度运动;在胶片通过镜子的地方,放置一个放大倍数很大的放大镜。当观众从镜子的小孔观看时,快速移动的电影在放大镜下形成了一个活动的场景。
4月,1894,第一家影院在美国纽约州百老汇正式开业。这家影院只有10台放映机,每次只能卖出10张票。结果电影院门口人山人海,人们以看了电影为荣。但这种“电影”无法投射到银幕上,导致观众受限,影像不清晰。因为它让胶片连续不断地通过片门,而不是“动停”(即胶片在动时盖住片门,胶片不动时打开片门)。爱迪生对自己发明的这个“放映机”也很不满意,想解决胶片传输方式的问题,但一时又无可奈何。法国科学家奥古斯特·卢米埃尔和路易·琉米爱尔也对电影的发展非常感兴趣,希望克服发展中的困难,拿出真正的电影。1894年底的一个晚上,路易斯在设计胶片传输的模拟图时,突然想到:用缝纫机缝衣服时,材料不就是在做一个“动一停”的运动吗?缝纫机针插入布料时,布料不动;当缝纫机缝一针并把它竖起来时,材料就向前移动。这不是很像电影传播所需的方式吗?于是,他兴奋地告诉哥哥奥古斯特,他可以用缝纫机压脚之类的机械产生的运动来拉胶带。当牵引机构再次上升时,尖爪会从下端的孔中退出,使胶片静止。经过实验,路易斯的想法被证明是可行的。后来,奥古斯特在一篇文章中说:“我哥哥一个晚上就发明了电影机器。”此外,两兄弟还利用许多科学家的研究成果对原著进行了许多改进。
1895 65438+2月28日。在卢米埃尔兄弟的邀请下,巴黎的一些名人来到卡佩辛街14号的大咖啡店的地下室看电影。在黑暗中,观众在白布上看到了一幅逼真的画面。有记者报道:“一辆马车被一匹飞奔的马拉着,坐在我旁边的一个女人吓得一下子站了起来。”这是世界上第一部真正的电影,意味着电影技术的成熟。后来人们把这一天——1895 65438+2月28日定为电影诞生日,卢米埃尔兄弟也被称为“现代电影之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