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磊彻底崩溃了。他是怎么打烂一手好牌的?
他的争议点包括影视作品和副业投资。先是有了“黄厨房抄袭案”,然后是天价火锅店。我老婆生三个孩子的时候也叫“重男轻女”,《烦恼家庭》的导演也在大街上。最近争议最大的电视剧《午夜食品店》也由他主演,并参与投资。
墙倒众人推,更何况之前被塑造成完美男人的黄磊。所以人们说黄磊的人都崩溃了,成了喜欢圈钱的商人,太难看了,吃不下。
是黄磊变了,还是大家误会他了?今天我们试着分析一下。
-我是一个分割线太大的摊子-
《午夜食品店》已经开播一周了,从观众的反应来看,可以说是引起了众怒。第一个原因是它是日版的翻版,这让它像一部说中文的日剧。
总之,《午夜食品店》的翻拍很可怕,就像当初的《孤芳自赏》普及了观众的铺垫知识,中国版的《午夜食品店》刷新了观众对当下电视市场的认识。
那么黄磊应该为这些差评负责吗?
针对观众的恶评,导演蔡岳勋不仅为自己开脱,还为黄磊辩护。针对大量硬栽的广告,他说:“我很后悔。我犯了个错误。我真的犯了一个错误。我不应该让他们这么做。我应该更难……”。
他说黄磊拍戏的时候也很无奈,说“为什么?”但他别无选择,只能按照合同办事。
但事实上,黄磊不仅是《午夜食品店》中国版的制作人,也是广告赞助商之一。资料显示,该剧由鲁花白娜和火石联合出品,火石的法人是黄磊的姐姐曹晖(随母姓),黄磊是董事长,何炅也是这家公司的股东之一。
在这样的利益下,黄磊通过剧来推广自己的“黄厨”品牌是很正常的,这里的植入镜头也很明显。
所以他本质上和其他赞助商一样,花钱看剧里的直接广告效果。吊诡的是,他也是男主角,也是以前教表演的老师。他太清楚观众的体验有多重要了。所以我只能难受。一方面不想广告太多,另一方面作为赞助商也有广告需求。我能怎么做呢?我只能忍受恶心。
这是由他的双重身份决定的,他不再是一个纯粹的演员,而更像是一个身兼多职的渗透者,所以他有时似乎无法表演。
导演蔡岳勋说,他们在正式拍摄前花了四年时间,从场景、人物、设计、服装、衣料、菜品等方面做了无数的设计。然而从结果来看,他口中的“四年”似乎并不真的存在。
这让人们想起了黄磊编剧、导演、演出、制作的《烦恼的家庭》,它是日本电影《家庭的苦难》的翻拍版。但实际上《烦恼的家庭》是该片在香港上映时的译名,并不是黄磊执意要从原著改过来的。
这部被称为黄磊准备21的导演处女作,也被指是“翻译”而非“翻拍”,没有本土化。有人给他找了很多理由。比如日本人对“原汁原味”的需求是变态的,甚至日本的编剧、灯光、导演都会在拍完之后参与,导致翻拍的作品不接地气,完全照搬。
但黄磊在接受采访时,经常强调原导演对他的信任,对改编给予高度评价。但从影片结果来看,人物关系、性格,甚至对话、生活环境都有高度重合。反而日版中一些有趣的细节消失了。
这两部作品之后,曾经被贴上文艺青年和才子标签的黄磊,变成了一个只抄袭没有原创或者达不到观众期待的不合格文艺工作者。
以“午夜食品店”为例。影视行业的浮躁和他的浮躁在一起,只能形成一个尴尬的画面。每一次广告植入都不再像其他电视剧中那样自然,而是争先恐后地在镜头前露出一张特写的脸,仿佛在说“买我吧,买我吧”。
观众想看的一直是有诚意的作品,而《烦恼一家》《午夜食品店》都在态度上失去了民心。
作为一个演员,他对自己的工作不负责任。作为明星,也因为副业而消极。这不就是热度本身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