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系婚史相关内容谈谈对电影《寡妇村》的理解?

电影《寡妇村》拍摄于上世纪80年代末,改编自陈立洲、王艳的电影文学剧本《寡妇村祭》。此剧发表于《中外电影》第5期1988。这部电影上映后,被当时的影评人普遍认为是“第一部从性意识角度描写和对待人与人之间关系的中国电影。”电影《寡妇村》曾以“16以下不宜观看”为题。当时,乃至今天,中国的电影分级都没有完善的规定。基于实际观看体验,这种说法是不合理的。今天,中国的电影已经进入了蓬勃发展的阶段,当性别问题的电影已经成熟的时候,我们再来回顾一下这部探索性的电影。

一、“性”的悲剧——人物命运分析

影片中的故事发生在1949左右,中国东南沿海的一个小渔村。这个村子里的老一代人都在一场海上大风暴中丧生了。此后,这里被称为“寡妇村”。村里一直坚守着这样一个祖传的规矩:已婚妇女生孩子前不能住在婆家,只能在清明、中秋、除夕去婆家,这也要求天黑进婆家,天亮前离开。而且,结婚不到三年,是不能和老公同床的。只能晚上坐。就是这样一条戒律,人们世世代代遵循着,更多人为的规则被加入其中。比如怕被嘲笑,女性婚后多年不育,结婚不到三年就怀孕的,最后都会跳海。“人要繁衍,却不给繁衍的机会。”这就是故事的背景,在故事开始之前就为一场“性”引发的悲剧埋下了伏笔。三个女人的故事就是在这样一个惨淡黑暗的背景下展开的。

1,两性都是弱比强。

阿婷是三姐妹中年龄最大的。她嫁到万福十一年了,还是住不到婆家,一年只能继续住三次。这样的日子对于两个人来说无疑是难以承受的。这种痛苦不仅是精神上的,也是身体上的。最后在一次会议上,阿婷因为身体原因不能和万福睡觉。无法控制的完成幸福的冲动导致了阿婷的血液崩溃。这是对阿婷身体的伤害,也是对她精神的打击。虽然伏完也是受害者,但在两性的对比中,他用男性的力量满足了自己一时的欲望。在这里,男人对女人的要求主要限于繁衍和性满足,直到万福决定破戒,带着阿婷出海,似乎是基于上述目的的进步之举。

阿婷最后跳海自杀是宿命的,就像电影里反复提到的“生命之水”。在没有被带走当兵的人都死了的消息时,阿婷只在梦中梦见万福被杀,想自己陪着他,于是义无反顾地跟着丈夫。当然,这里面有封建迷信思想的影响,同时也体现了以阿婷为代表的女性作为弱者对以伏完为代表的强者的无条件庇护。

2性的真实和幻想

如果说阿婷和万福更多表现的是两性的强弱,至少她们享受到了两性和谐的快感。但是阿多和赛德因为遵守规则,三年来一直是陌生人,导致三年结束时由于阿多的误会而未能同床共枕。这样,现实中真正相爱的两个人,都得不到对方的温柔。忠、诚、勤、柔四德在阿多和他的牛交易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阿多也因此深深的喜欢上了这个牛买主。由此,她更加痛恨自己的真丈夫。对高不可攀的异性的美好想象取代了她对现实中丈夫的感情,使她失去了把握真正幸福的机会。阿多对四德的排斥,来源于她对这种婚俗的排斥。

直到塞德作为一名士兵和男人一起离开,阿多才发现真相。当她意识到自己犯了一个大错时,已经太晚了。她在跳海的最后一刻停了下来。她的想法是真实的,所以她开始了另一个等待周期。

3两性在恋爱。

阿来和阿泰的相互爱慕是由两情相悦引发的。阿来作为三姐妹中最小的一个,性格叛逆不羁,一直在外地生活,在村子的影响下身材娇小,这为她大胆破戒提供了条件。阿来和阿泰与同村大多数情侣不同的是,他们是自由恋爱结婚,而不是父母包办,所以他们的感情是最坚实的基础。这样的一对年轻人自然无法遵循所谓的“三年不可同床”法则。

阿来和阿泰表现出来的是更多的性别平等。在某些方面,阿来作为女性,处于相对优势地位。随着新社会的到来,以及阿来和阿泰的孩子的出生,旧的规则终于被打破,寡妇村的女人们迎来了新的曙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