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评价刘德华的电影《桃姐》?

在中国电影业中,一直存在一个奇怪的悖论:具有很高艺术价值的文艺片总是被用来赢得奖项,而不是主导电影市场,就好像它们在春天里一样,而观众来自下里巴人,永远无法在一个频道欣赏它们。

2010上映的香港文艺片《桃姐》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

这部关于主仆关系的电影获得了五项大奖,即最佳电影奖、最佳导演奖、最佳剧本奖、最佳男主角和最佳女主角。可以说是31香港电影金像奖的最大赢家。如果这些奖项不能证明一部电影是否成功,那真的很不公平。

当然,这部电影的成功不仅与导演许鞍华的敬业精神和主演刘德华、叶德娴的完美演绎密不可分,还与电影视听语言的出色运用,尤其是音乐制作和色调的运用密不可分。

电影《桃姐》讲述了一个平凡的主仆故事,塑造了生活中最真实的人物形象。然而,导演通过平静的音乐和简单的画面向观众传达了影片中复杂的情感表达,这些表达或无奈、或温暖、或发人深省。即使整部电影表面上看起来像一面镜子,但实际上里面有一股暗潮,在平淡中爆发了一场情感海啸。

深沉温柔的钢琴曲奠定了影片平淡、随性、生活化的情感基调。

电影中音乐的运用可以充分渲染人物的情感,准确而深刻地揭示人物的心路历程。此外,音乐深化了电影的主题,奠定了电影的情感基调,增强了电影的艺术魅力。

影片开头有一段介绍钟春涛的话,就是涛姐、她的籍贯等。,它随着一首深沉而温柔的钢琴曲一点点地出现在银幕上,然后随着电影进入主角陶姐姐的记忆中。这首钢琴曲采用了四四拍的节奏。众所周知,四四拍节奏的音乐是抒情的最佳选择,钢琴悦耳的音色结合四四拍节奏起到升华主题和情感的作用。

然后刘德华饰演的阿杰出现在画面中。他一个人坐在火车站旁边的长椅上,用一种冷漠的眼神看着火车站来来往往的人。然后他坐火车离开了。这段话还配有钢琴曲。这里的音乐是用来表达阿杰对陶杰的无限向往,也是阿杰的记忆和不习惯的心的反映,这一直被陶杰照顾着。

陶姐姐老了被安排在养老院。阿杰会经常去看望她,经常带他回原来的家。有一次陶姐姐回去了,在那里她悄悄收拾了自己的旧物,过去照顾阿杰,一点点回忆起和阿杰一家的幸福画面。

特别是当她从阿杰那里拿起一条表带时,另一首音乐在画面中缓缓流淌,穿过陶杰和观众的心,滋养了过去的几十年。这里的火柴愿意表达陶杰当时的快乐、温暖、幸福和满足,这里的音乐将陶杰的心理感受表达得淋漓尽致。

随着音乐的流动,镜头从陶姐的面部表情转向陶姐手中的照片,无论是新的还是旧的。这些照片激发了涛姐对过去生活的怀念和怀念,也包含了阿杰对这个从小就默默照顾她的母亲般的涛姐的向往,以及对岁月无情让涛姐容颜逐渐衰老的无奈。

音乐作为现代社会的七种艺术之一,其主要功能是加强人类情感的表达和升华。在电影《桃姐》中,音乐作为电影的重要组成部分,与电影浑然天成,使整部电影的艺术价值达到了更深的层次。

当然,这部电影的电影声音不仅仅是钢琴曲,还有后来出现的管乐。整部电影中,音乐出现了不下十次。这些音乐与人物心理状态的变化、拍摄镜头的变化和电影画面的变化相匹配。每一次出场都是对电影意境的提升。

这幅极具特色的冷色调图片讲述了主人公陶杰的平凡生活。

色彩是电影艺术表现的重要因素,色彩的使用为电影增加了更多的想象空间,扩展了电影艺术的思想性和情感性。没有色彩,电影艺术是非常单薄的。

在电影《桃姐》的视听艺术上,除了音乐的完美融合,画面也很有特色。整部电影采用了类似深灰色的冷色调,为电影构建了主要的电影基调。虽然从头看到尾不是我们通常理解的黑白电影,但几乎没有明亮美丽的暖色。

看完整部电影,你仿佛在欣赏一副恬静淡雅的水墨画,古朴典雅,意蕴悠长。这正是许鞍华导演作为一名优秀女导演细腻人文情怀的体现。

画面的冷色最明显地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人物的服装,二是场景的设置。

可以说,在这部电影中,人物的服装几乎被黑色、灰色和蓝色所承包,尤其是主人公陶杰和阿杰。涛姐经常穿的是那件灰色的开衫,上面有一点深色的花,这象征着涛姐低调而沉默的个性。阿杰喜欢穿黑色毛衣和蓝灰色外套。每当陶杰和阿杰在一起时,整个画面的色度更暗,就像两人之间沉重的友谊。

同样,导演将冷色调应用于场景中的不同事物,尤其是画面中的各种家具。无论是养老院还是陶杰的故居,我们能看到的家具,包括沙子、床和橱柜,都是深棕色和棕色的,甚至灯光在黑暗中也很暗,有点亮,就像陶杰是阿杰生活中的光源一样。

可以说,导演许鞍华使用了电影中可以使用的一切来服务于他想要创作的电影的基调。画面节奏舒缓优雅,色调保守沉稳。这难道不是陶杰平凡生活和人生态度的体现吗?

虽然电影《桃姐》中没有关于音乐和色彩的奖项,但导演并不吝啬电影中这两方面的创作。正是电影中对音乐和色彩的出色运用,让这部电影更具艺术感。

《人文气质》的导演许鞍华通过将陶杰塑造成一个没有社会地位和财富的普通小人物,展示了她无限的真情和爱,从而赢得了他人的尊重和喜爱。在付出与回报之间才能体现出人们心中的善与美,最终实现人与人之间的平等与尊重。

报告/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