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B-17“空中堡垒”轰炸机
美国B-17“空中堡垒”轰炸机
B-17“空中堡垒”轰炸机是美国波音公司在20世纪30年代为美国陆军航空军所发展的四发动机重型轰炸机。
研发历史
1934年8月8日,美国陆军航空军对外公开了一份用来取代马丁B-10轰炸机的多发轰炸机需求案。
当时参与竞争此200架新型轰炸机合约的还有道格拉斯和格伦·L·马丁两家公司。在三家竞争者之中,波音公司设计的机型不但性能突出且更加符合美国陆军航空军之期望。然而,由于B-17的原型机在一次试飞时坠毁,波音公司最终并没有得到该笔合约。
不过由于陆军航空军对波音公司的B-17设计印象深刻,因此仍旧订购了13架B-17型轰炸机作为后续评估使用,也自此揭开B-17轰炸机辉煌的战争岁月。自1938年第一架B-17出厂之后,B-17轰炸机在二战前后历经多次改良,以适应快速变化的空中战场与局势。
机体结构
B-17轰炸机在整个设计与生产过程中经历数次重大的改良,也因此衍生出许多不同的机型。在生产线建立并开始量产B-17之后,波音公司仍持续地改良B-17的基本设计。为了强化B-17的低速性能,B-17B改用比原本设计更大的尾翼与襟翼控制面。
B-17C则将原本三个椭圆形的机枪塔更改为两个流线形的椭圆形枪塔,与一个位于机身底部的澡缸状枪塔。B-17自A型到D型的改良主要都是针对它的防御性,而B-17E则是第一个以侵入性战争作为主要任务的改良机型。
作战性能
B-17轰炸机早期的型号在二战中的欧洲战场上被证明并不适合直接面对高强度的作战。一直到B-17E加入战场之后,B-17才成功地在美国陆军航空军中立足。但不论如何,战前认为轰炸机在紧密编队下的自卫火力足以自保的理论在欧洲战场上被证明并非如此有效,要达成有效的轰炸任务,轰炸机队仍需战斗机的全程护航。
衍生机型
YB-17:首批生产型。
B-17A:安装了涡轮增压器。
B-17B:改用了比原本设计为大的尾翼与襟翼控制面。
B-17C:将原本三个椭圆形的机枪塔更改为两个流线形的椭圆形枪塔,与一个位于机身底部的澡缸状枪塔。
B-17E:拥有较大的后段机身、垂直尾翼、尾舵与尾翼。
B-17F:1943年第八航空队用来对抗纳粹德国的主要机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