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关条约后台湾军民进行了哪些抵抗
1894年,日本在美英帝国主义的支持下发动了侵略中国的“甲午战争。由于清政府腐败无能,一味妥协退让,致使清军节节败退:先败于朝鲜,后败于辽东,北洋舰队全军覆没,清军全面溃败,京津危急。面对这种形势清政府惊恐万状,决意乞和。1895年,甲午战败,清政府签到领了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清廷割让台湾、澎湖、钓鱼岛等领土给日本,日本殖民台湾的时代正式开始。
同年,日军开赴台湾,萨摩藩的桦山资纪被任命为第一任台湾总督,亲自率领的“台湾总督府直属部队”登陆台北,总兵力近7000人。此外,日本亲王北白川宫率领的精锐的近卫师团约15000名日军和29艘军舰组成的舰队一同进取台湾,日军登陆台北时,本以为按计划接手台湾将是非常顺利的,根本没有意料到台湾军民的殊死抵抗会给日军带来严重创伤。各路抗日武装队伍在新竹、屏东、台南、台中等各个战场展开了殊死战斗。台湾各起义军创造了奇迹,借用台湾的丛林优势,通过大小战斗数百场,用劣势装备坚守城池近5个月,期间日本大本营不断增兵,最终日军伤亡3.2万人,精锐的近卫师团半数被歼灭。
台湾军民的顽强抵抗使日本得到的却是被战火损毁的台湾岛,此时台湾农业歉收,原本薄弱的基础设施被破坏,工厂倒闭,流民遍地。随之,日军残暴的反游击清剿取得了显著成效,可日本却付出了相当于甲午战争的军费开支、以及比甲午战争更大的伤亡,导致日本政府巨额财政赤字。日本大本营陆续发布新动员令,前后将全国三分之一兵力抽调到台湾,之后日军屠村频繁,凡是不配合的百姓及投降士兵一并杀戮,终于在1898年剿灭大多数台湾义军,并控制台湾所有城市。宁折不弯、反抗日本统治的台湾义军在清缴中几乎死亡殆尽,甚至后代也被屠杀,少数活下来的义军被迫流亡海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