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三思而后行”英语翻译

"三思而后行"

"Think before you act"

三思而后行是一个汉语词汇,读作是sān sī ér hòu xíng。三思而后行出自《论语?公冶长》:季文子三思而后行。子闻之,曰:"再,斯可矣。"这句话的意思是;凡事都要再三思考而后行动。

出处

《南齐书?公冶度》:"季文子三思而后行。"

《论语?公冶长》:季文子三(1)思而后行。子闻之曰:"再,斯可矣。"

译文:季文子每件事思考三次才行动。孔子听说这件事,说:"再借鉴以往的经验就可以了。"

1.三:古人说"三"的时候,往往不指确数的"三",而是表示次数很多。但这里和"再"相对,所以仍旧看做确数。指考虑周到,然后再去做。

2.再,斯可矣:思考两次,(再借鉴以往的经验)就可以了。

英文

⒈Look before you leap

⒉think twice before you do

3.(Second thoughts are best.三思而后行)

4.Think first, then act.

词义

多次思考再行动,形容做事谨慎,小心稳妥。

造句

他非常细心,办事总是三思而后行。

译文辨正

《论语?公冶长篇》:季文子三思而后行。子闻之,曰:"再,斯可矣"。

传统译文:

1、季文子每件事考虑多次才行动。孔子听说这件事,说:"再借鉴以往的经验就可以了。"

此译文将"再"译作"再借鉴以往的经验"。显系衍文。"再"只是再,并没有"再借鉴以往的经验"的意思。如果这样,那再见的再,一而再再而三的再,岂不也要作类似的推衍。

2、季文子这个人遇到事情总是反复思考然后再行动。孔子听说这件事之后说:"考虑两次就够了"。

此译文将"再"字按"两次"翻译,整条译文的意思就变成了--孔子认为三思而行没有必要,思考两次就行。即使常人也不会说出如此骄傲武断的话,何况以"慎"著称的孔子呢?孔子《易?系辞传》"慎斯术也以往,其无所失矣",即说明孔子是主张"慎"的。此译文显然有待考究。

这个译文:季文子遇事总要思考多次,然后才付诸实行。孔子听说后,说:"再多思考几次,这样才算可以啊"(刘小烽嬴嘉丽)。

《说文》按"再者,加也"。此处的"再"字,应当按"再多加几次"理解。所以"再"字,承接前文而译作"再多思考几次"。在三思而行的基础上"再多思考几次",这样就完全符合了孔子一贯主张的"慎"。

"三思而后行"的古训出于《论语》,这句话的意思非常明确,就是教我们要养成做事前多思考的好习惯。

"三思而后行"并不是胆小怕事、瞻前顾后,而是成熟、负责的表现。

因此决定做一件事的时候,特别是重大问题时,必须要进行全方位的考虑,拿不准的时候多听听旁人的意见,也很有好处。

"三思而后行"对问题的有效解决有很大的帮助。但是在这个快速多变的社会中,稍一犹豫,时机会在瞬间错失。有的时候考虑得太多也是不好。正如鲍威尔曾经讲过的:在作决策的时候需要在掌握40%至70%信息的时候做出你的决策。信息过少,风险太大,不好决策;信息充分了,你的对手已经行动了,你就出局了。

"三思而后行"与快速地把握时机并不矛盾,做事情要学会把握时机,同时在决策的时候还要多去思考。这样的人才有希望达到成功的彼岸,立于不败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