诫子书翻译全文简短

《诫子书》全文翻译如下:

君子的行为操守,以宁静来提高自身的修养,以节俭来培养自己的品德。不恬静寡欲无法明确志向,不排除外来干扰无法达到远大目标。学习必须静心专一,而才干来自学习。所以不学习就无法增长才干,没有志向就无法使学习有所成就。

放纵懒散就无法振奋精神,急躁冒险就不能陶冶性情。年华随时光而飞驰,意志随岁月而流逝。最终枯败零落,大多不接触世事、不为社会所用,只能悲哀地坐守着那穷困的居舍,其时悔恨又怎么来得及?

《诫子书》原文: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诫子书》是三国时期诸葛亮写给儿子的一封信,主要是对儿子的教诲和劝勉,表达了父亲对儿子的期望和关爱。其中最著名的句子是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强调了保持宁静心态对于修身养性和成就事业的重要性。整封信言简意赅,寓意深刻,是一篇具有启示性的家训。

《诫子书》创作背景:

《诫子书》是三国时期蜀汉丞相诸葛亮创作的一篇家训。当时,诸葛亮53岁,为了教导自己的儿子,他写下了这篇家训。这篇家训以诫子为题,旨在劝勉儿子修身养德、明志致远,强调了学习与实践的重要性,并告诫儿子要珍惜时光、不骄不躁、谦虚谨慎地做人。

在创作背景方面,诸葛亮在蜀汉时期长期担任丞相职务,对于国家治理有着深刻的认识和经验。他深知修身养德、明志致远对于一个人成就事业的重要性,因此在这篇家训中将自己的经验和教训传授给儿子。

同时,诸葛亮也深知当时的社会风气和人们的思想状况。在三国时期,社会动荡不安,人们普遍追求名利、急功近利,这种风气对于年轻人的成长和未来的发展有很大的负面影响。因此,诸葛亮在这篇家训中强调了修身养德、明志致远的重要性,希望儿子能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不为名利所动,不为浮华所迷,脚踏实地地做人、做事。

诸葛亮还考虑到自己儿子的性格特点和学习情况。他的儿子虽然聪明伶俐,但也有一些浮躁和不踏实的问题。因此,诸葛亮在这篇家训中特别强调了要儿子珍惜时光、不骄不躁、谦虚谨慎地做人,并告诫他不要被名利所迷惑,要始终保持一颗平常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