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颓子科植物有哪些
胡颓子科植物有哪些如下:
本科有3属(沙棘属Hippophae、胡颓子属Elaeagnus、水牛果属Shepherdia)80余种,主要分布于亚洲东南地区,亚洲其他地区、欧洲及北美洲也有。我国有2属(沙棘属Hippophae、胡颓子属Elaeagnus)约60种,遍布全国各地。
胡颓子科(学名:ElaeagnaceaeJuss。(1789))是被子植物门双子叶植物纲的一科。该科植物属灌木、乔木或藤本,被银白色或褐色至锈色盾形鳞片,有的有星状绒毛,其中沙棘(HippophaerhamnoideseL。)是优良的固沙植物品种。
胡颓子科有三属,分别为沙棘属,胡颓子属,水牛果属。其主要分布于亚洲东南地区。
形态特征:
常绿或落叶直立灌木或攀援藤本,稀乔木,有刺或无刺,全体被银白色或褐色至锈盾形鳞片或星状绒毛。单叶互生,稀对生或轮生,全缘,羽状叶脉,具柄,无托叶。花两性或单性,稀杂性。
单生或数花组成叶腋生的伞形总状花序,通常整齐,白色或黄褐色,具香气,虫媒花;花萼常连合成筒,顶端4裂,稀2裂(Hippophae),在子房上面通常明显收缩,花蕾时镊合状排列;无花瓣。
雄蕊着生于萼筒喉部或上部,与裂片互生,或着生于基部,与裂片同数或为其倍数(Hippophae),花丝分离,短或几无,花药内向,2室纵裂,背部着生,通常为丁字药,花粉粒钝三角形或近圆形(Shepherdia则为椭圆形)。
子房上位,包被于花萼管内,1心皮,1室,1胚珠,花柱单一,直立或弯曲,柱头棒状或偏向一边膨大;花盘通常不明显,稀发达成锥状。果实为瘦果或坚果,为增厚的萼管所包围,核果状,红色或黄色;味酸甜或无味,种皮骨质或膜质。
无或几无胚乳,胚直立,较大,具2枚肉质子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