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哪部经功德超过其它经

出自:法界佛教总会中文网-宣化上人法宝官网www.drbachinese.org/

摘自:《 大方广佛华严经浅释入不思议解脱境界普贤行愿品》-上宣下化老和尚讲述

这一部《华严经》,在佛经里边是经中之王,也是王中之王。《妙法莲华经》也是经中之王,可是不能称为王中之王;这部《大方广佛华严经》却是王中之王,是佛所说的大乘经典里边是最长的,可是说的时间并不太长,释迦牟尼佛只仅仅用了二十一天来说这部大华严。

这部经有八十一卷,也有四十卷,也有六十卷,但都是不太全。这八十一卷也不全,不过已经具足序分、正宗分、流通分。

释迦牟尼佛说完了《华严经》后,这一部经并没有留传到世上,就是印度也没有这部经。被谁请去了呢?被龙王请到龙宫去供养,天天叩拜这部经典。在释迦牟尼佛入涅槃六百年之后,有一位龙树菩萨,聪明到绝顶,再没有人比他聪明的了。他把世间所有一切的文章、论议、经典统统都读完了,所以发心要到龙宫里去看藏经。他在龙宫里看见了这部《华严经》。《华严经》有上、中、下三本,上本有十三千大千世界微尘数偈。你看有多少!一个世界的微尘已经就无量无边了,大千世界的微尘就更多了。

怎么叫大千世界呢?一个须弥山、一个日、一个月,这是一个世界。积聚一千个须弥山、一千个日、一千个月,这是一个小千世界。再积聚一千个小千世界,这算一个中千世界。再集合一千个中千世界,这叫一个大千世界。一个大千世界里边的微尘已经就数不过来了,现在是十三千大千世界微尘数那么多的偈颂,那就更数不完了。

《华严经》上本有多少品呢?有一四天下微尘数品。所谓“一四天下”,“一”就是一个须弥山,“四”就是四大部洲(东胜神洲、南赡部洲、西牛贺洲、北俱卢洲),这叫一四天下。一四天下微尘数那么多的品,你说这有多少?我也算不过来。中本有四十九万八千八百偈,有一千二百品那么多。下本有十万偈颂,四十八品。这位龙树菩萨的记忆力非常好,他把下本记到心里,回到印度后,才把它写出来,以后又由印度传到中国。传到中国的有八十卷,三十九品,还有九品没有传到中国。

释迦牟尼佛分别在七个地方,一***是九次法会讲了这一部《华严经》。你如果能把这部《华严经》明白了,就是得到佛的全身了;你若明白《楞严经》,就是明白佛的顶;你明白《法华经》,就是明白佛的身。但这还是都不完全,你若能明白《华严经》的道理,那就把佛的全身和慧命都明白了。这《华严经》就比如大海,其余的经就如小小的河流一样,小小的河流和大海是不能比的。现在这个世界上,能讲《华严经》的不能说是没有,但是少之又少。如果说没有,我们现在这不讲了嘛?怎么可以说是没有呢!甚至于,有人学佛法学了一生,连《华严经》的经名都没有听过,你说这是多么可悲!这一部《华严经》不要说是讲,就是这么念过去,也很少人能把它念完一遍。念一遍最快也得要二十一天,所以这一部经是难遭难遇的。

这部经的七处九会,有一首偈颂这么说:

菩提场出九逝多,三四忉利及夜摩,

普光明殿二七八,他化兜率五六过。

佛最初在菩提场成道,就是在菩提树下说《华严经》六品十一卷;第二会在普光明殿,说了六品四卷;第三会在忉利天,说了六品三卷;第四会在夜摩天,说了四品三卷;第五会在兜率天,说了三品十二卷;第六会在他化天,说了一品六卷;第七会又在普光明殿,说了十一品十三卷;第八会也是在普光明殿,说了一品七卷;第九会是在逝多林,说了一品二十一卷。逝多林,就是现在所谓的坟场,是埋死人骨头的地方。这是说的下本的七处九会。

这下本前边的三十九品、四十四万五千偈,后来传到了中国,还有九品、五万五千偈没有传到中国。这部经虽然不足,但是序分、正宗分、流通分已经都全备了,所以在中国唐朝清凉国师弘扬《华严经》时,认为这部经已经可以作为全经了。

摘自:《大方广佛华严经疏序浅释》

◎美国万佛圣城宣化上人讲述于三藩市佛教讲堂

在佛所说的一代时教里边,《华严经》是最大的。以前在唐朝贞观年间,唐太宗问玄奘法师说:“佛所说的经典,哪一部是最大的?”因为唐太宗想要念经,但是他想要念一部大经,不愿意念小经,所以问玄奘法师。玄奘法师就对他说:“《华严经》是最大的。”那时候的《华严经》是晋译本六十卷,以后实叉难陀法师翻译的,加上二十卷,总***八十卷。

唐太宗说:“你说《华严经》最大,《大般若经》有六百卷,《华严经》仅仅只有六十卷,怎么说它是最大的呢?”玄奘法师回答说:“《华严经》一门能开无量门,重重无尽,这个法是不可思议的。至于《大般若经》只是《华严经》其中的一门”所以当时唐太宗,他就专门念这部《华严经》。

《华严经》这种境界,是你想也想不到的,思也思不到的。在以前,北齐的时候,那皇帝的第三个儿子,到五台山去,焚身供养文殊师利菩萨。当时有一位和他同去的太监,叫刘谦之。他看见这个皇子这样地发心,把自己烧了,来供养文殊师利菩萨,他就向皇帝请求出家,皇帝就许可他出家。他出家之后,专门读诵《华严经》,因为他特别地诚恳,昼夜精进,求一种的感应。又经过一个时期的修行,他就有胡须生出来。本来太监没有胡子的,但在修行中,他的胡子长出来,具丈夫相了──本来太监不会有丈夫相的,没有男人的胡须,但他修到把胡须也长出来了──现在具丈夫相了,从此他就开了悟了。开悟以后,他就写《华严论》;《华严论》写完了,他就无疾而终。

还有一位李长者,他也是专修《华严经》,读诵《华严经》。以后他想要找个好地方修行,在路上走路,就遇到一只老虎。这只老虎对他现出很友善的样子;虎本来是伤人的,但它见到李长者,就好像对老朋友一样友善。李长者就对这只老虎说:“我现在想找个地方修行用功,你可以帮我找一个地方吗?”老虎就向他点一点头,于是他将行李、衣单,连所有这一些东西物件,就放在这只老虎的背上,让老虎驮着走。走了有三十多里路,遇到一个山洞,老虎在这山洞外边就停止不走了。李长者一看,这个山洞很不错的,于是乎就在这个地方修行。但是这个地方没有水,就在这天晚间,刮了很大的风,就把一棵很老的松树,连根给拔出来;拔出以后,在原来扎树根的那个地方,就有水涌出了。在这儿修行的时候,他就饮用这水,也写了一部《华严论》。

这种的境界有很多,都是证明这《华严经》是不可思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