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雁浩的人生经历

陈雁浩是刘翔心目中第一个跨栏对手,作为曾经的“亚洲栏王”,他荣获了国内外的各项殊荣。在1993年七运会后的几年内,他几乎垄断了国内男子110米栏项目的所有金牌。

伴随着“刘翔神话”在雅典诞生,他的教练孙海平也从幕后走向台前。这位被陈雁浩和刘翔唤作“师傅”的中年汉子,也被外界称为是陈、刘二人的师傅。

“孙海平是我师傅,也是我的恩人。当年,是他把我选进上海队的;当年,他还救过我的命!”过去18年里,陈雁浩一直把另一个人叫做自己的“恩师”,这个人叫梁仕强。“算起来,老头今年有73岁了!”尽管现在联系不多,但陈雁浩感慨万千:“老头给我的东西,我受用一辈子!”

梁仕强在陈雁浩心目中就是一位传奇人物。“老头是广东人,身高只有1.69米,是上世纪50年代的跨栏王,曾保持110米栏、200米栏和400米栏三项全国纪录。当教练后,培养了一批又一批全国冠军,我是他最小的徒弟。老头年轻时,还打过排球3号位,身体素质好得吓死人!800米的成绩是1分52秒;59岁那年,他可以在1米多高的跳马前,一口气完成10次跳上跳下。”

“老头很内秀,却不善于表达。训练理论,很有一套。1997年八运会后,广东队和香港队都要他去执教,可他说更喜欢带我训练。后来因为我的年龄到了,被调整回上海队,一度很失意。他知道后,就过来陪我。特别是2001年备战同年在广州举办的九运会时,他都66岁了。那年夏天,他母亲病危,他回广东见了最后一面,又匆匆回到上海带我训练。他的老父亲,雇保姆在照顾。老婆、孩子也都被他扔在北京。”陈雁浩这样说。

陈雁浩回忆说:“我进上海队不久,就去参加国家队集训了。孙海平带我5个月就去也门援外了,等他两年后再回来时,我已经是1993年七运会冠军了。后来梁仕强去孟加拉援外,再回来已经是1994年了。同年,孙海平就做了老头的副手。我的全部训练计划都是老头安排,孙海平记录和执行。”

“练得狠的时候,我晚上睡不着觉、脑神经衰弱。有一次在外期间,还发过一次癫痫病,要不是同住的孙海平及时救助,我差点就过去了。”孙海平也因此一直认为陈雁浩的训练量太大,但梁仕强一直强调“三从一大”。

陈雁浩说,那时他还是信奉“三从一大”的:在同一拨运动员中,他的身体素质只能说是一般,之所以能跃上亚洲之巅,正是因为有了比常人更多的付出。“那时,我已经对高负荷的训练周期产生了依赖。特别是当我从老头的同辈人口中得知,老头年轻时练跨栏甚至练到休克时。这更坚定了我的感觉。所以,当我觉得缺练时,会主动加练,否则心里会觉得不踏实。”

虽然并没有采纳孙海平的减量训练的建议,但陈雁浩始终小心维系着自己和恩人的情感。在连续夺得两届全运会冠军后,陈雁浩成了上海田径队的教练员兼运动员。1999年,训练理念更倾向于梁仕强的陈雁浩,悄然地和孙海平分成了两个组。两年后,孙海平率领刘翔在广州打败了梁仕强率领的陈雁浩。

2001年在广州举行的九运会,刘翔比陈雁浩快0.06秒夺得了110米栏的冠军。陈雁浩回忆说:“比赛之后,我留在广州,陪老头喝了三天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