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时见到的露天生姜种植过程复杂吗?怎样种植?
生姜的种植方式有露地栽培和保护地栽培两种模式,总体上说,由于露地栽培投资比较少,管理也相对比较简单。那么露天生姜种植,怎样种植才能达到科学高效的种植?今天我们就来说说露天生姜的种植过程。
一、选姜种
生姜的品种较多,不同地区的差异较大,所以应结合当地的实际情况选择适宜本地区栽培,市场需求量大的优良品种作为种姜。如果种姜选择的不好,就会出现出苗不齐和长势弱等问题,影响产量和品质。
在选择姜种的时候,应选姜块肥大、丰满,皮色光亮,肉质新鲜,不干缩,不腐烂,未受冻,质地硬,无病虫害的健康姜块做种姜。
二、培育壮芽
培育壮芽是生姜获得丰收的基础,从外部形态来看,壮芽粗壮钝圆弱芽身细长,芽顶尖细。生姜种芽的强弱和种姜的营养状况、种芽着生的位置等因素有关。
1、影响壮芽的因素
种姜的营养状况:一般情况下,凡种姜健壮鲜亮者,新长的姜芽多肥壮;种姜干瘪瘦弱的,新长的姜芽也多数比较瘦弱。种芽着生的位置:受顶端优势的影响,种姜上部芽及外侧芽多数肥壮;基部芽和内侧芽多数比较瘦弱。催芽的温度和湿度:催芽的适宜温度是22℃~25℃,在这个温度范围内催生的芽健壮,当温度超过30℃或低于20℃,新长的芽较为瘦弱细长。催芽期如果湿度过低或过高,种芽都容易出现瘦弱现象。2、培育壮芽的方法
培育壮芽是生姜种植中的一个重要环节,通常有晒姜、困姜和催芽三个步骤。
(1)晒姜
播前30天左右的时间取出姜种,洗净泥土,平铺在室外空地上或草席上晾晒1~2天,晒种的主要目的是为了提高姜块温度,打破休眠状态,促进种芽早发,并减少姜块的水分预防腐烂。晒姜还可以区分病症比较明显的姜种及时淘汰。在晒姜过程中要注意夜间要将姜种收进室内,以防发生冻害。如果晒姜的时候阳光强烈,可用遮阳网或席子遮阴。
(2)困姜
姜块晾晒后,再放置于室内堆放3~4天,用草帘或农膜覆盖进行困姜,促进姜块内养分分解。晒姜和困姜操作重复2~3次,即可进行催芽。
(3)催芽
通过催芽促使幼芽提前萌发,带芽种植的姜田出苗快且出苗齐,在一定程度上延长了生姜的生长期,因此催芽是一项很重要的增产措施。在我国不同的种植区,催芽方法也多样,有室内催芽池催芽、室外土炕催芽、熏烟催芽、阳畦催芽、温室催芽、电热毯催芽等,不同种植区要根据当地实际情况灵活运用。
不论采取哪种催芽方式,催芽最重要的是调控温度。也就是变温催芽,前期高温,促芽萌发(适宜温度为28℃~30℃);中期平温,促芽生长;当芽长接近0.5厘米的时候将温度调控在25℃~28℃,以利于形成粗、短芽;后期低温炼芽,当芽长1厘米左右的时候将温度调控在16℃~18℃,进行炼芽。
三、整地施基肥
姜田选定后,在前茬作物收获后,进行秋耕晒垡。第二年解冻后进行耙地的同时进行施基肥,中等肥力的土壤推荐亩施腐熟的有机肥3000㎏、过磷酸钙50㎏、硫酸钾50㎏;同时每亩用3%辛硫磷颗粒剂2㎏拌土12~15㎏撒匀,用来防止地下土传病害的发生。
四、播种
1、播种时间的选择
当耕作层的地温稳定在16℃的时候进行播种,北方地区一般这个时间点在4月的中下旬,这样确保达到生姜135~150天的生长期。
2、掰姜种
把前期催芽的姜种掰成小块,保证每个小块保留1个短壮芽,其余幼芽全部去除,便于养分集中供应留下的主芽,同时在掰姜种的过程中,发现幼芽基部发黑或掰开的姜块断面变褐色的也应予以淘汰。
3、浸种
浸种是先用药剂进行浸种后晾干再用植物生长调节剂浸种。
药剂浸种:为了预防姜种带菌,在播前应对姜种进行消毒处理,消毒药剂有波尔多液、甲醛、草木灰、硫酸铜钙等,可根据实际情况选择一种方式进行浸种即可。植物生长调节剂浸种:播种前将掰好的种块放在乙烯利溶液浸泡15分钟,促进植株分枝、增强长势、提高产量。4、做畦播种
播种前需不需要做畦,不同地域有所区别。北方地区多采用开沟播种,而南方和长江流域多采用高畦栽培。
北方地区:在整好的地块开沟,沟距50厘米,沟宽25厘米,沟深15~20厘米。南方地区:由于雨水较多,多采用高畦栽培。做畦宽1.2米,畦间沟宽30厘米、深20厘米左右,种生姜3~4行。将生姜种子按照20厘米左右的株距将姜块压入土中,使姜芽与土面保持一致。一般中等肥力的田块,行距为50厘米、株距17厘米,每亩种植8000株左右。
6、覆土
为了防治日晒伤芽,所以播种后应立即覆土盖住姜块及姜芽,覆土用细湿土,一般覆土厚度4~5厘米为宜,不能太厚,否则会影响出苗,也不能太薄,以免落干。
7、地膜覆盖
生姜播种覆土后,先喷施除草剂后在覆膜,喷药后应保持地面湿润;然后覆盖地膜,一般一幅地膜可覆盖两行,覆盖的地膜应拉紧压实。待种姜出苗长至1~2厘米的时候,及时将幼苗上方的膜划破放苗出膜,并用细土将苗孔周围盖好,以利于保温保墒。
五、生姜的田间管理
生姜的田间管理主要有遮阴、水分管理、施肥管理、中耕除草、培土五项工作。
1、遮阴
生姜属于耐阴性作物,不耐强光和高温,生姜的幼苗期正处于夏季高温期,因此必须进行遮阴操作。
遮阴的方法多种多样,但无论采用哪种遮阴方式,都需要遮光60%~70%,让姜苗处在花荫的环境下生长。在我国北方地区遮阴方式主要为?插姜草?,而南方地区多采用?搭姜棚?的方式进行遮阴。
目前遮阳网等材料逐渐用于姜苗的遮阴,表现效果较为良好。
2、水分管理
生姜不耐旱,需勤浇水,但也不耐涝,浇水过多容易引发姜瘟病,因此需要合理浇水。
发芽期水分管理:出苗率达到70%浇第一水,浇水后及时中耕保墒。这一时期的浇水不宜过多,以提高地温,促早出苗。幼苗期水分管理:幼苗期由于根系尚弱,所以应小水勤浇,浇完及时中耕保墒,浇水时间夏季早晚为宜,遇到下雨天气应及时排涝。旺盛期水分管理:立秋后,植株进入旺盛生长期,需水量大。一般5~7天灌水一次,浇深、浇透、不积水为原则。入秋以后雨水增多,应及时排涝,防治积水引发姜块腐烂。收获前3~4天可再浇水一次,有利于收货时姜块潮湿带泥,有利于下窖贮藏。3、施肥管理
由于生姜的生长期较长,所以喜肥。在不同的生长期,要根据生姜的长势,进行适时追肥。
(1)幼苗期的追肥
生姜幼苗期植株需肥量不大,但幼苗生长期较长,为了让幼苗健壮生长,在幼苗长至30厘米高并有1~2个小分枝的时候进行第一次追肥。每亩可随水冲施腐熟粪肥500㎏、尿素10㎏、硫酸铵15~20公斤。
(2)旺盛生长期追肥
7月底至8月初,植株进入旺盛生长期,此时应该结合除草或拆地膜进行第二次追肥。除草后在姜沟北侧(东西向)或东侧(南北向)距离株基部15厘米左右出开深沟,将肥料施入沟中后覆土封沟培垄,使原来姜株生长的定植沟变为垄,原来的垄变为沟,最后浇透水。亩施饼肥75㎏、尿素30㎏、硫酸钾10㎏、硫酸锌0.5㎏及硼砂0.25㎏。
9月中旬,当姜苗具有6~8个分枝的时候,是根茎迅速膨大期,可进行第三次追肥。亩施硫酸铵10~15㎏、硫酸钾15~20㎏或复合肥25㎏。
生姜施肥忌前重后轻,否则容易造成姜苗徒长,后期脱肥,植株枯黄早衰,产量降低。
4、中耕除草
有句谚语叫?九锄棉花,十锄姜?可见中耕除草的重要性。在实际操作中,一般结合灌水、施肥、培土每月中耕1~2次,以疏松土壤,促进根茎的生长发育。
5、培土
生姜根茎膨大期为了防止根茎外露,需要进行分次培土。
北方种植区:一般在立秋前后,结合第二次追肥进行第一次培土,培土厚度3~6厘米,将原来垄背上的土培在植株的基部,变沟为垄。此后,每15~20天,结合浇水、追肥进行第二次和第三次培土,逐渐把垄面加宽、加厚。南方种植区:一般从夏至开始,结合中耕、除草和追肥进行1~4次培土。若收嫩姜,培土应高一些,起到软化作用;若收干姜,培土应浅一些,使根茎粗壮。每次培土注意不可伤根、伤苗。多年来生姜的种植主要还是考前辈人的经验相传,但是如果能改变一些传统的生产方式,加强病虫害的防治,实现生姜的规范化种植,获得5000㎏的亩产量也是很有可能的,种植效益也会大大增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