状文言文

1. 文言文名词状是什么意思

全说完不可能,只说你要的名词作状语。

在古文中如果出现了“名词+动词”的搭配,有两种可能。(成语基本都是古代流传下来的,语法也大多遵循的是古代的语法规则,我就用成语给你做例子。)

一种是动词是名词发出的,就是动作是前面的事物或人做出来的,比如人来人往,来来往往是人所作出的动作,其实也就是现代汉语说的主谓结构。

还有一种就是前面的名词并不是后面动词的发出者,而是对动词的一种修饰限定,对动作状态的一种说明。比如鲸吞蚕食,鲸吞和蚕食都是名词+动词的结构吧,但是鲸吞蚕食的意思不是鲸鱼大口吞、蚕小口食,而是像鲸鱼那样大口的吞像蚕那样一点一点地吃,鲸和蚕要译为像鲸鱼一样和像蚕一样,那鲸和蚕就是做吞和食的状语了。再比如《鸿门宴》里有一句话,项庄舞剑时,“项伯翼蔽之”,这个翼蔽也是名词+动词的组合,但是不能译为翅膀遮蔽,而是项伯双臂张开“象鸟的翅膀一样遮挡住”刘邦。这种情况的名词自然就是活用里得名作状。

希望你看懂了。

2. 礼部尚书韩公行状文言文翻译

故正议大夫行尚书吏部侍郎上柱国赐紫金鱼袋赠礼部尚书韩公行状(节选)

唐·李 翱

曾祖泰,皇任曹州司马。祖濬素,皇任桂州长史。父仲卿,皇任秘书郎,赠尚书左仆射。公韩愈,字退之,昌黎某人。生三岁,父殁,养于兄会舍。及长,读书能记他生之所习。年二十五,上进士第。汴州乱,诏以旧相东都留守董晋为平章事、宣武军节度使,以平汴州。晋辟公以行,遂入汴州,得试秘书省校书郎,为观察推官。晋卒,公从晋丧以出,四日而汴州乱,凡从事之居者皆杀死。武宁军节度使张建封奏为节度推官,得试太常寺协律郎。选授四门博士,迁监察御史。为幸臣所恶,出守连州阳山令。政有惠于下。及公去,百姓多以公之姓以名其子。

摘自《百度贴吧》

(翻译)曾泰,皇上委任曹州司马。祖父王浚一向,皇任桂州长史。他的父亲仲卿,皇任秘书郎,追赠尚书左仆射。公韩愈,字后的,昌黎某人。生三年,父亲去世,养在兄弟会舍弃。长大,读书能记住他生命的所学。二十五岁,上进士第。汴州混乱,诏令以旧相东都留守董晋为同平章事、宣武军节度使,因为平定汴州。晋国公府以行,于是进入汴州,可以试着秘书省校书郎,为观察推官。晋死,公从晋国丧事而出,第四天,汴州混乱,凡从事居住的人都杀死。武宁军节度使张建封上奏为节度推官,可以试着太常寺协律郎。选授四门博士,升任监察御史。是到我所厌恶的东西,出任连州阳山令。政治有惠于下。当公离去,很多老百姓认为您的姓来命名他的儿子。

《百度文言文翻译》

3. 行状的古文出处

著名的行状有《大唐故三藏玄奘法师行状》、《赴英州乞舟行状》、《袁中郎行状》、《司马温公行状》、《节寰袁公行状》等,另有“逸事状”只记逸事,富于文学色彩,是行状的一种变体,如柳宗元〈段太尉逸事状〉。陈先行《打开金匮石室之门》 :“直到此书刻成后,陆时化方发觉第五卷中《董文敏行书节寰袁公(袁可立)行状册》有所谓触犯时忌之语,为免罹祸,急忙将印出之书追回,连同版片一并毁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