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像的结像力与形体感
按照台湾著名音乐评论家刘汉盛先生的理论,结像力就是音箱将虚无飘渺的音像凝结成实体的能力。换句话讲,也就是让人声或乐器声的形体展现的能力。结像力好的时候能明显感觉到音像的立体感。实际上,结像力与指向性有着较深的联系,如果扬声器没有优秀的指向性指标,结像力不会很强。类似于你在听一个柔美的女声,当你闭上眼,仿佛看到歌手就在你的面前歌唱,而且可以看到她的口在一张一合。
当我们听现场的时候,当一件乐器或一个人在舞台上演奏(演唱),我们可以感受到它的位置:不仅是横向的位置,还有纵向的位置(即离听者的大致距离)。除了位置(定位)这个概念外,还有一个概念是形体感。如果乐器离得较远,远到一定程度,形体感是消失的,只有一个发声点的概念,似乎声音是从某个点发出的。但如果是近距离地听乐器,那乐器的形体感应该是很鲜明的。比方听一把大提琴演奏,我们知道大提琴的发声除了琴弦在弓子的拉扯下振动外,还有琴箱***鸣的因素。这个琴箱的大小,如果凑得较近,是可以清晰感知的。这就是大提琴的所谓形体(Body)。钢琴的形体感也是很鲜明的,它琴箱内部从最左侧的低音琴键到最右侧的高音琴键,加上钢琴的琴箱,就构成了Body。
重播时同样要在声舞台上重建出乐器的形体。如果一把近距离录音的大提琴没有足够的琴箱***鸣形成Body,声音听起来是发自一个点的,那肯定是有问题的,无法实现逼真的重播。如果声音是发虚、发毛或散开的,无法形成一个稳定的、凝聚的发声点及形体,那也肯定是有问题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