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红电影

文/李自凯?

这是一部关于萧红传记的电影。她一生都渴望稳定和自由,不停地四处奔波,离开一个笼子又进入另一个笼子。

私奔,只是为了摆脱家的牢笼。

起初,萧红爱上了她的堂妹陆哲顺,一个有夫之妇,所以她断绝了婚姻关系,与陆哲顺私奔了。可惜的是,路哲顺受不了家人的压力,最终抛弃了她。她的私奔成了呼兰县轰动一时的恶事,于是他们举家搬迁。回国后被父亲软禁10个月后,她逃了出来,过上了居无定所和被背叛的生活。表姐路哲顺是她爱的第一个男人,但我觉得她当时并不是真的爱路哲顺。她只是欣赏他的才华,让她摆脱了家里的牢笼,所以她毫不犹豫地和他私奔了。事实上,萧红真正想要的是自由。

贫穷的生活造就了一代作家。

出走后,她投靠了前未婚夫王恩嘉。在一个夏天的晚上,王恩佳离家出走,从此杳无音信。就这样,萧红又被抛弃了。这时,她怀孕了。更糟糕的是,他和王恩佳在酒店住了7个月,他们靠空口袋生活,欠酒店600多元,这在当时是一笔巨款。无奈之下,她写信向报社求助。报纸没能把她从困境中解救出来,但她结识了萧军,萧红在等待王恩嘉的时候,写了一首这样的诗:“去年五月是我在北平吃青杏的时候。今年5月我生活中的痛苦真的尝起来像青杏。”

那个时代的女性是悲哀的。她没有找到一份工作来养活自己。可能在那个年代女性独自外出工作并不容易,所以那个年代的女性很难过。反而又一次投靠了一个男人,又一次被抛弃不能说可怜。但也正是在这样的历史环境下造就了萧红的文学高度。

许广平曾评价她的《巴扎》,“她写饥饿和贫困、饥饿、寒冷和贫困写得那么好,但没有人写得那么震撼。”

遇见萧军是她的黄金时代。

一天黄昏,我遇见了萧军。萧军钦佩她的才华,并与她交谈。当萧军问萧红为什么你还眷恋这个世界;萧红说,在这个世界上,仍然有一些东西可以让我死不瞑目,只是因为它可以维护我。这个我也不太懂。这是什么?是自由吗?是爱情吗?但我不认为那是她的孩子。孩子出生后,她看都没看就送人了。也许她明白自己不能过好自己的生活,孩子对她来说是一种负担。这是她和王的孩子,她不想去想她过去的生活。是命运把她从酒店救了出来。一场洪水淹没了哈尔滨,所以她摆脱了困境。这就是命运。

起初和小军在一起的生活贫穷而幸福。起初,他们甚至租不起每天五毛钱的床上用品。当他们在萧军当家庭教师时,他们吃了一顿大餐。在回家的路上,灯光照耀着整个城市的人们,钱在我的口袋里。就这样,两个人自信地走在街上。我想,此时,正是萧红的黄金时代。有人爱有地方写,小军的感情没有问题。但这样的生活并没有持续多久。

随着萧军的情感裂变,感情生活越来越痛苦。

当他们的生活越来越好时,小军遇到了程女士。程女士成了他们家的常客。萧军和她一起滑冰,给她写信,和程的关系越来越好。这时,萧红问萧军,如果她没有才华,她还爱她吗?萧军只是笑。这时,萧红写下了被遗弃的孩子,她的心很失望。她似乎看到了他们关系的另一面。虽然程女士后来回到了南方,但正是从这里为后来与二小的关系奠定了基础。本质上,我认为萧军并没有那么爱萧红,而是欣赏萧红的才华。

后来,由于一系列的事情,二小开始了他们的流浪生活。他们先离开哈尔滨去了青岛,然后去了上海见鲁迅。他们与鲁迅的关系越来越好,但与二小的关系开始慢慢发生变化。有人说萧军达到艺术高度完全是靠她自己的勤奋和努力,而萧红是靠她自己的感情和才华创造的。我认为,萧军本质上是一个大男子主义者,萧红的成就不能允许高于他;萧红爱他胜过他爱萧红,导致了下面的悲剧。

在日本,笼子里的黄金时代

萧红在上海期间,依靠鲁迅先生的顶梁柱,去了一段时间的日本。鲁迅去世后,她写下了这样的文字。“当白月洒在窗户上时,我愿意闭着灯坐下来。当我沉默的时候,我突然像闹钟一样来到我的心里。这不是我的黄金时代吗?这时,我摸了摸桌布,转身摸了摸藤椅的边缘,然后把手举到前面,模模糊糊,但确认那是我自己的手。是的,我在日本,自由自在。平静而无忧无虑,没有任何经济压迫,这真是一个黄金时代,而且是在笼子里度过的。”有人认为萧红去日本修养身体,安心写作。也有人认为,她逃到日本是为了逃避她与萧军岌岌可危的感情;我更喜欢后者。在日本期间,她再次迎来了她的黄金时代,舒适无忧,没有经济压迫,但这个黄金时代是在笼子里度过的。如果此时小军和她在一起,小军的感情没有问题,她应该不会认为这是一个牢笼吧?

萧军在与萧红相处期间对萧红不忠,为了结束萧红无果的爱情,萧军帮助萧红尽快回国。在此期间,他们的精神生活是痛苦的,他们的感情发生了质的变化。

后来他们去了武汉,在临汾教书。在这里,萧红遇到了端木。在国民革命大学,他们只呆了20多天。日军攻占太原,士兵分两路逼近临汾。他们决定撤退。招募来的作家,愿意留下的随学校教员撤退,不愿意留下的随丁玲的西北战地服务团去了Xi安。无论去留,萧红和萧军都坚持自己的选择。萧军想留下来打游击,说这是他的夙愿,他不愿意只当作家。萧红只是想要一个安静的环境写作,她的身体状况无法支撑她四处奔波。他们就这件事进行了激烈的争论。最后我们决定暂时分开,再见面的时候,想在一起就在一起,不想在一起就永远分开。这时,萧军对萧红产生了厌恶,想摆脱她,于是他遵循着他以前说过的爱情哲学。如果他爱,他会爱,如果他不爱,他会离开。此时的萧红依然爱着萧军。她不想离开萧军,但她最终还是和端木一起撤退了。这时,端木已经暗恋上了萧红。

再次见到你,再见。

两个萧又见面了,是萧军带着丁玲他们回来了。萧军知道萧红与端木的感情;此时,萧红已经怀上了萧军的孩子,但他们毅然选择再见一面。萧红仍然为爱而爱萧军。她不喜欢端木的懦弱,但她看到了她和萧军的感情,相比之下,端木可以给她稳定的生活。她也知道自己的生命不长,所以她选择了更稳定和适合的生活。对于孩子,萧红是自私的。她的第二个孩子没有活在世上。从小到大,除了她的爷爷,没有人让他感到温暖,所以她从来没有感受过母爱,也不知道如何做母亲。

虽然结婚了,但我一直一个人战斗到死。

萧红随端木回到武汉,嫁给了端木。读了那么多书,经历了那么多男人,端木还能在萧红怀了别人孩子的时候娶她。萧红对端木很满意。而端木也是懦弱自私的。当武汉局势紧张,所有人都忙着撤退时,萧红把唯一的一张票给了端木,端木走了,只剩下萧红一个人挺着大肚子。萧红选择在江津生产,但端木仍然缺席。最后,在香港的时候,端木也曾想在枪林弹雨中留下萧红。端木是个懦夫。

而萧红,当端木离开她独自去重庆时,就注定了她后面不会有幸福的生活。

在香港,小红被诊断出患有肺结核,她的生命走到了尽头。在她弥留之际,陪伴她最多的罗是他哥哥的朋友。最后,他死在了反对史蒂威的临时医院里。

花园里的黄金时代

花园里,亮堂堂的,红的,绿的,绿的,花开了,就像花儿醒了一样;鸟儿飞翔,就像天空中的鸟儿;这只虫子吠叫着,好像在说话;一切都是有生命的,拥有无限的技能。你可以做任何你想做的事,任何你想做的事,你是自由的。黄瓜愿意结一次果,就结一次果;如果你不愿意,就不会有一根黄瓜,一朵花,也不会有人问它。不幸的是,后花园每年关闭一次。秋雨过后,花园开始枯萎,变黄变黄,似乎所有的花都很快熄灭了,就像有人催促它们残废一样。春夏秋冬,一年四季,自古以来就是这样。风霜雨雪都过去了,受不了的人寻求自然的结果。结果自然不好,一声不响地拖着一个人离开这个世界。

她自私,她不爱惜自己,当她怀上上一个男人的孩子时,她抛弃了自己的孩子,总是和另一个男人在一起。其实从始至终,萧红所追求的始终很简单,就是一个稳定的写作环境和自由的生活,仅此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