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兆武主要经历

侯兆武

侯兆武,男,汉族,1976年1月2日生,吉林长春人。1998年6月毕业于长春教育学院英语教育专业(专科),本科学历,东北师大教育管理研究生课程班结业。现为长春市第二十三中学校语文教师、科研主任,长春市朝阳区语文学科优秀教师、区骨干教师、区科研骨干教师、区教育学会理事,长春市优秀教师,市级农村骨干教师,长春戏剧家协会会员,吉林省教育学会会员、吉林省楹联家协会会员、吉林省作家协会会员。

中文名:侯兆武

国籍:中国

民族:汉族

出生地:吉林长春

出生日期:1976年1月2日

职业:教师

毕业院校:长春教育学院

主要成就:语文教师、科研主任

代表作品:《现代教育科学》、《吉林课程改革》

性别:男

简介

1994年(高二)起在《希望周报》、《中学生文摘报》、《新文化报》、《作文成功之路》等报刊及电台发表文学作品近百篇(首),有诗入选《’97中国诗文选粹》、《情系三峡》等书。著有诗集《推开那扇窗》(吉林人民出版社2005年3月出版)。有多篇论文在《现代教育科学》、《吉林课程改革》、《教学研究》、《长春教育》上发表并获奖。有《一片爱心》等10余部小品情景剧在苏州电视台2套“开心茶馆”栏目播出。教学中尝试课本剧的创作,2006年10月31日,《吉林日报》、《城市晚报》以《把古文改成课本剧学生记得更牢固》为题作了报道;

荣誉

所教的学生多人次在《城市晚报》、《长春晚报》、《中学生优秀作文》等报刊上发表文章并获奖。先后参与或主持国家、省级教育科研课题10项,

1998年12月,《良好的师生关系是有效课堂教学的关键》在区教育学会第十一届年会上评为二等论文。

1999年1月被团区委评为1998年度优秀团干部;

1999年10月,《浅谈邓小平人才人事理论对新时期人事工作的指导作用》在朝阳区人事局组织的人事编制工作调查研究活动中,被评为一等奖;

2000年8月,在中***长春市纪律检查委员会、长春市监察局举行的长春市党纪政纪条规知识竞赛中获三等奖;

2001年6月,加入吉林省青少年作家协会;

2002年3月,被团区委评为2001年度优秀团干部;

2002年3月,论文《班主任怎样做好后进生的转化》在《校园周刊》(吉林日报报业集团主办、省教育厅合办)3月9日A4版发表;

2002年5月,被朝阳区教育局评为区优秀班主任;

2002年8月,在朝阳区教育局举行的新千年第二届青年班主任基本功大赛中,获二等奖;

2002年11月,被朝阳区教育局聘为村屯终身教育辅导员;

2003年2月,被团区委评为2002年度优秀团干部;

2003年8月,在吉林省中小学德育办公室、吉林省青少年作家协会等六部门举行的吉林省青少年首届“环保杯”文学作品大赛中被评为优秀指导教师;

2003年12月,《数学教学中的德育》发表于《现代教育科学》(吉林省教育科学院主办)2003年第8期;

2004年1月,被团区委评为2003年度优秀团干部;

2004年4月,《例谈三角形三边关系的应用》发表于《初中生数学学习》(江苏教育出版社主办)2004年第10期;

2004年6月,被朝阳区教育局评为区优秀班主任;

2004年6月,《数学教学中的德育》在中央教科所课程教材研究中心组织的教育科研成果评审中,被评为三等奖;

2004年7月,在吉林省教育厅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吉林省青少年作家协会举行的吉林省青少年“七彩之夏”作文竞赛中获优秀指导教师奖;

2004年8月,《谈新课程下的数学课堂教学》发表于《教学研究》(双月刊,吉林省教育学院主办)2004年第4期;

2004年9月,在第十五届“希望杯”全国数学邀请赛中,被长春市中小学数学教学研究会评为指导教师优秀奖;

2005年2月,《数学课堂提问五“注意”》发表于《长春教育》2005年1-2合期;

2005年3月,在区教育局、区进修学校组织的区级农村实用技术课技能优秀课评比活动中,获优秀课贰等奖;

2005年3月,被团区委评为2004年度区优秀团干部;

2005年3月,诗集《推开那扇窗》由吉林人民出版社出版。

2005年4月,《创新作文教学的误区及对策》被中国教育学会中学语文教学专业委员会、“创新写作教学研究与实验”课题组评为研究论文二等奖;

2005年5月,《谈班级自主管理》在由中国教育学会和人民日报出版社组织的第四届“现代教育理论与实践论坛”征文中获一等奖,并收入人民日报出版社大型教育文献《现代教育管理理论与实践指导全书》;

2005年5月,《以德为本,切实加强学校的德育工作的力度》获中央教科所《教育文摘周报》社组织的全国“求是杯”优秀论文大赛一等奖,并收入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出版的《全国教育教学论文暨教案选萃》;

2005年5月,被聘为吉林省青少年作家协会中小学作文教学与写作研究专业委员会首届常务理事;

2005年6月,在中国儿童文学研究会等四部门举行的五洲之星杯“新思维”全国第二届中小学生作文大奖赛中,获优秀指导老师奖;

2005年9月,在朝阳区首届班主任“桃李杯”技能大赛中,获优秀奖;

2005年10月,《创新作文教学的误区及对策》发表于《吉林课程改革》(吉林省课改办、吉林省教育厅教学研究室主办)2005年第5期;

2005年11月,任《楠木风》(师大附中学生胡亚楠个人文集、吉林人民出版社2005年11月出版)副主编,吉林省青少年作家协会“沃土丛书”编委会编委;

2005年12月,加入吉林省教育学会;

2005年12月,加入吉林省楹联家协会;

2006年2月,《理想的语文课堂》发表于《长春教育》2006年1-2合期;

2006年4月,《关于信息技术与语文课堂教育整合的思考》在长春市朝阳区教育学会第十四届年会上被评为一等奖;

2006年4月,被华夏出版社《课外阅读》编辑部聘为特邀编辑;

2006年4月,在教育部基础教育司等举办的“新童谣、儿童诗歌、儿童歌曲”征集活动中,《追黄蝶》获二等奖,并收入中国少年儿童出版社出版的《新童谣》(幼儿版)一书;

2006年8月,《古诗文与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的研究》课题被省教育学会批准立项为省教育学会十一五规划课题;

2006年8月,参加了由长春市教育局组织的长春市第二期农村骨干教师培训班的学习,并合格结业;

2006年9月,在朝阳区“阳光德育”第二届班主任“桃李杯”大赛活动中,被评为优胜者。

2006年9月,在吉林省教育学会第七次教育科学研究优秀成果评奖中,《创新作文教学的误区及对策》获论文类一等奖;

2006年10月(2005年7月1日),被朝阳区教育局认定为区级语文学科骨干教师;

2006年10月31日,《吉林日报》、《城市晚报》以《把古文改成课本剧学生记得更牢固》为题作了报道;

2007年1月11日,在朝阳区教育学会2006年工作总结大会上作个人经验发言;

2007年4月,在2004—2007年度吉林省教育学会“两先一优”评选中被评为优秀会员;

2007年4月,在朝阳区政府举行的首届“为百姓排忧解难”故事大赛中获三等奖;

2007年4月30日,加入长春市戏剧家协会;

2007年6月,在吉林省“学人杯”新思维写作大赛中,被评为“最佳指导教师奖”;

2007年12月17日,加入吉林省作家协会;

2008年4月,被朝阳区教育科研领导小组、朝阳区教育局认定为区级科研骨干教师;

2008年5月,论文《以德治班,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获吉林省教育科学“十一五”重点规划课题《构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机制的研究》课题成果一等奖;

2008年5月,论文《谈德育管理在班级工作中的运用》获吉林省教育科学“十一五”重点规划课题《构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机制的研究》课题成果特等奖;

2008年6月,《以德治班,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发表于《现代教育科学·中学校长》2008年第3期;

2008年6月,《中华传统美德教育与初中语文教学》在中国教育教学研究会主办的“2008中国教育系统优秀教案(论文)全国评选”活动中获二等奖;

2008年6月,《初中古诗文课型模式初探》在中国教育教学研究会主办的“2008中国教育系统优秀教案(论文)全国评选”活动中获二等奖;

2008年8月,论文《谈德育管理在班级工作中的运用》收入《长春市未成年思想道德研究》一书;

2008年9月,被长春市朝阳区委、区政府评为区师德先进个人;

2008年9月,被朝阳区教育局评为区级学科优秀教师;

2008年9月,在二OO三年——二OO八年朝阳区实施教师专业发展型学校工程中被长春市朝阳区教育局评为先进个人;

2008年9月,《中华传统美德与初中语文教学》在长春市教育局教育发展年活动中获二等奖;

2008年11月,论文《初中古诗文教学模式初探》在中国教育学会第21次学术年会上获三等奖;

2009年2月11日,在《新文化报》、欧亚卖场举行的吉林自然、民俗文化原创灯谜活动中,获三等奖;

2009年3月1日,东北师范大学研究生课程班教育管理专业结业。

2009年5月4日,被朝阳区教育局聘为朝阳区教师志愿者。

2009年5月,吉林省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重点课题成果《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研究》由吉林出版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出版,任编委会成员,负责书中第二部分育人·探索篇的编辑和全书的二校。

2009年7月15—18日,参加吉林省教育学会中小学作文教学研究会主办的长春市首届中小学骨干教师作文师资培训班的学习;

2009年7月20—25日,在长春市第一期中小学语文教师中华经典教育高级研修班学习中,修完规定的课程,成绩优秀。(长春市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办公室、长春市普通话培训测试中心、吉林省素质教育研究会主办)

2009年8月24日,被学校任命为教育科研主任;

2009年9月,被长春市朝阳区委、区政府评为区师德先进个人;

2009年9月,被认定为区级骨干教师;

2009年9月,被认定为市级农村骨干教师;

2009年10月,论文《学科生命教育理念下的语文常态课》发表于《现代教育科学中学教师》2009年第5期;

2009年11月28日,在东北师大二附小参加长春市骨干教师第三届论坛,获得金星奖,发言的题目是《拿什么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2009年11月,被区教育局、区教育学会评为区教育科研先进工作者;

2009年11月,在朝阳区教育学会第十五届年会上被选为新一届教育学会理事;

2009年12月13日——20日,赴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参加长春市中学骨干教师第三届高级研修班并结业;

2009年12月,在2007-2009年度吉林省教育学会“两先”评选中被评为先进工作者;

2009年12月,《教学风格与教师的素养》获“十一五”全国教育技术研究规划重点课题《有效促进城乡均衡发展的实证研究》(立项证号082411766)优秀课题成果一等奖;

2009年12月,合作参与的“十一五”全国教育技术研究规划重点课题《有效促进城乡均衡发展的实证研究》(立项证号082411766)子课题通过评估验收并顺利结题;

2009年12月7日,论文《古诗文对提升中学生的语文素养的价值研究》在全国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国家教育部课题“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教育的实践模式研究”第十九次学术研讨会上,被评为教育科研优秀成果一等奖;

2010年1月11-15日,参加了在长春教育学院举行的长春市农村骨干教师培训班的培训并结业;

2010年1月,主持的吉林省教育学会十一五规划课题《古诗文对提升初中学生的语文素养的价值研究》(立项编号0142)经吉林省教育学会学术委员会评审,通过验收,顺利结题。证书编号:11511009

2010年1月,参加的吉林省教育学会十一五重点课题《课程改革与控制农村流失率的研究》(立项编号jkz0002)经吉林省教育学会学术委员会评审,通过验收,顺利结题。证书编号:

2010年4月,论文《拿什么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发表于《现代教育科学·中学教师》(双月刊)2010年第2期;

2010年5月,论文《重视古诗文的教与学,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发表于《实践新课程》(月刊)2010年第5期;

2010年8月17日,论文《以德治班,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获得第四届长春市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三等奖;

2010年9月,在朝阳区第七届“名师杯”大赛中被评为朝阳区学科优秀教师;

2010年9月,在区现代理想杯教学精品课例大赛中获得二等奖;

2010年9月11日——9月20日,参加吉林省农村中小学骨干教师中学语文学科省级培训,考核成绩合格并结业。(培训单位:吉林省中小学幼儿教师培训中心、吉林省教育学院继续教育办公室)

2010年10月,论文《中小学学生心理挫折的预防和转化》发表于《教学与管理》2010年第10期;

2010年11月——12月,担任国培计划中农村骨干教师远程教育培训语文二班的辅导老师

2010年12月3日,在中央电教馆举行的国培计划(2010年)全国五省区视频会议上作为辅导教师代表发言;

2010年12月,论文《拿什么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获吉林省教育科学院“十一五”校本科研优秀成果一等奖;

2010年12月,论文《教育报刊中东北作者缘何少》获吉林省首届中小学教师优秀论文征集一等奖;

2011年2月,在“国培计划(2010)——吉林省农村骨干教师教学技能远程(中学)培训项目”中被评为优秀学员(中央电教馆);

2011年3月1日,在长春市中小学教师校本研修与培训课程建设行动中,荣获朝阳区优秀培训课程奖;(长春市朝阳区教育局)

2011年3月1日,在“国培计划(2010)——吉林省农村骨干教师教学技能远程(中学)培训项目”中担任班级辅导教师,工作突出,被评为优秀辅导教师。(长春市朝阳区教育局)

2011年4月,论文《“国培计划”中辅导教师的角色定位与管理策略》发表于《现代教育科学中学教师》2011年第2期;

2011年4月20日,在长春市中小学教师校本研修与培训课程建设行动中,荣获市优秀培训课程一等奖;(长春市教育局)

2011年4月22日,被聘为朝阳区第三届青蓝工程导师;

2011年4月22日,被吸收为朝阳区邵丽萍初中语文名师工作室成员;

2011年6月,论文《缺少生命的课堂不配谈质量》发表于《实践新课程》2011年第6期;

2011年6月28日,主持申报的课题《编演校园情景剧提升学生语文实践能力的研究》被立项为吉林省教育学会“十二五”重点课题;

2011年7月22-25日,在东北师大文学院参加长春市骨干教师培训班培训;

2011年8月,在朝阳区中青年教师法律法规知识演讲比赛中被评为一等奖;

2011年9月,被评为朝阳区课改新秀;

2011年9月,被评为长春市优秀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