莱州市双语实验学校的莱州市双语实验学校

学校地理环境及硬件设施

立足于“省内一流,全国知名”的建设和发展目标,经过七年的努力,目前已建成17000平方米的2座欧式教学楼,8400平方米的高标准学生公寓和餐厅楼,新建10000平方米的初中学生公寓和餐厅已经竣工。

学校拥有2800平方米能同时容纳1034名学生的双语礼堂、并建有实验楼,同时,投资350万元的400米高标准塑胶运动场。学校注重内部建设、投资700余万元配备了微机室、语音室、多媒体教室、舞蹈室、科技室、实验室、图书室、阅览室(有图书142289册)、劳技室、校电视台、广播电台等具有现代特色的现代化教学设施。千兆校园网贯穿学校各个教学场所,成为资源***享及与外界沟通的平台。

校园内高楼林立、操场宽阔、草木竞绿、景色怡人,承载着巨大教育能量的科技长廊、艺术长廊、科技馆等宣传阵地为学生的全面发展提供了有利的平台,占地3000余平方米,涵盖上千个品种的植物园及劳动实践基地,为学生动手动脑、认识自然、探索自然和锻炼实践能力开辟了新的空间。“上通天文,下知地理”,投资200多万元的双语天文台及特设的地理园为学生打开了解宇宙、探求世界的新视窗。

高雅优美的学习环境与人本化的教育,保证了每一个孩子潜能都能得到充分挖掘。处处洋溢着现代化教育气息的双语学校,是学生生活、学习、娱乐的神圣乐园。

雄厚的师资力量

雄厚的师资力量是学校永葆活力和蓬勃发展的基础。学校现有在校教职工180余名(不含临时工),师资配备上广纳英才,教师主要是从省、地、市拔尖教师、优秀教师及莱州市“十杰”校长、教导主任、班主任和富有教学经验的教师中择优选拔。

为铸造一支“拔尖加特技”的创新型教师队伍,学校提出了不做教书匠,要做名师的目标和八张合格证从师标准,并利用星期六、节假日的时间对教师进行分层次的英语、微机、教育理论、课堂教学、特长辅导等培训。目前,60%以上的教师通过了国家英语、计算机二级考试,20人次在国家级、省级优质课观摩、比赛中获奖,160人次执教市地级优质课,一支“师德修养高、教学技艺高、科研水平高”的高标准教师队伍已初步形成。

优先的教育理念

学校遵循科学人本的思想,相信人人都能成才,坚持创造适合于学生个性化发展需要的教育,为学生的成才和生命的灿烂奠基,提出了“为学生终身发展服务”、“双语无差生”、“创建生态教育,提升生命质量”的教育理念,将学校教育的功能定位于既为未来社会发展培养现代化人才,更为人的生命解放、提升、发展进行最大程度的挖潜。

本着科学性与人本性相结合的原则,学校提出了“育优生、作名师、创名校”的管理目标,构建了管理思想、管理内容、管理主体、管理策略、管理评价为一体的学校创新管理的操作体系。特别是在学生管理方面,突出“双六”模式:即进入学校后必须形成六大常规,走出校门时必须具备适应未来的“六大特点”(创新能力、双语能力、合作能力、自学能力、口语表达能力、特长能力),为激励双语每位学生都具有这些特点,学校提出了“今天我以双语为荣,明天双语以我为傲”的口号。

优秀的德育工作

“学会做人”是学校德育工作的核心,该校形成了由“3层德育目标,3项德育内容,3条德育渠道,10个德育阶段”构成的“33310”德育体系,突出了德育活动特色(像月主题活动,周主题活动,校内外***建德育活动等),构成了学校完善的德育活动网络,学生在这些活动中学到了做人的常识,养成了做人的行为,陶冶了做人的情操,为今后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人格基础。

优良的寄宿教育

寄宿教育是双语学校的一大亮点。学校提出:“寄宿教育是学校发展的生命线”,并把“学会生活”确定为学校教育的重点,创建了富有特色的与教育教学并行的寄宿生生活管理模式。高大整洁的餐厅、温暖如家的公寓、科学配餐的厨师和能体现“母亲、教师、朋友”三重身份高素质的生活指导教师,使学生得到父母般的呵护和指导,在与同学+朋友的相处与独立生活中,学会了自理,学会了关心,学会了交往。

成绩与所获荣誉

11年来学校全员发扬“我与双语***发展”的精神,只争朝夕,开拓创新,将一个充满生机与活力的“双语”带进了山东省名校的行列。学校承担了十多项地、省、国家级实验课题,其中“情感教育”、“小学科技教育”等九五课题已通过了国家级鉴定。

学校先后被评为市教书育人先进单位、教学工作先进单位,烟台市教育工作先进单位、烟台市小学教育工作先进单位、教科研先进单位,山东省电化教育示范校、省少先队规范化学校、省“八五”、“九五”重点实验学校、省创新教育、英语、计算机、科技教育先进单位,全国目标教学先进单位,山东省规范化学校。

学校获省级以上表彰20余次,学生获NIT等级、少儿剑桥英语等级1200余人次,国家级美术大赛奖1500余人次,《人民教育》、《大众日报》、《烟台日报》、《山东教育报》、中央电视台、山东电视台、烟台电视台、莱州电视台等新闻媒介对学校的英语教育、科技教育、艺术教育、队伍建设、寄宿生教育和创新教育等给予多次报道,成为省内外实施素质教育的奇葩,实施创新教育的一面旗帜,前来参观的教育同仁络绎不绝,每年达上万人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