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绍功:治外感病的方法

外感病呢,争了2000多年。一派是伤寒,一派是温病,争论不休。现在从临床出发,不必争论。见了伤寒就按照伤寒六经来治;见了温病,就按照温病来治,卫气营血,上中下三焦。一切从临床出发,就不要那么争论了。中医的特点就纸上谈兵,为此写了几百本书,都是误人子弟。当年我这么讲了以后,有位老前辈就问我:“老沈你说的容易,外感病你怎么分呀”?我早就准备了,准备人家的质疑。说:“你外感病怎么辨别呀”?我说:“好弄”。四个指标。

辨外感风寒风热,四个指标:

第一个就舌和脉,这是关键。

苔薄白的,脉浮紧的,那就是风寒。这是关键的关键。一看,苔薄白,脉浮紧,那就是风寒;苔薄黄的,脉浮数的,那就是风热,这个最好的辩了。一看外感病,一号脉,浮数的,一看舌苔薄黄的,那就风热;苔薄白,脉浮紧的,那是风寒,这第一个指标。

第二个指标:根据咳痰。

因为外感病首先犯肺呀,病人肯定表现咳痰。当然咳痰上午讲了:不能按照颜色来分,按照质量来分。咳嗽稀薄的或者有泡沫的,那就是风寒,甭管黄的白的就是风寒;痰粘稠的,不管黄白它也是风热,这很好分呀!病人咳嗽你问一下,稀的稠的,稀的就风寒,稠的就风热,很好鉴别。

第三个,从汗和疼来分。

汗和疼啊!没有汗的,头痛的或者关节痛的,这个是风寒;有汗的,嗓子痛的,咽喉痛的,这是风热。这也很好分呀!病人疼痛部位不一样,出汗不出汗,一问就知道了。

最后一个,根据寒热来分。

寒和热:怕冷重的,发热轻的,就是38.5度以下,这肯定是风寒;怕冷轻的,就是怕风,但是发热很厉害,高烧,39度以上,那就是风热。这四条,就把风寒风热分得清清楚楚。尤其是舌苔和脉,外感病鉴别的清清楚楚。是风寒的,按照伤寒辛温解表;是风热的,按照温病卫气营血,三焦,辛凉解表。这治则不就出来了吗?

辛温解表现在不用麻黄汤。我就说了: 用荆防败毒散 。

辛凉解表还是 桑菊饮、银翘散 。

这就把风寒风热都分得很清楚了,但是治疗外感病还要三个配合:

第一要透表。

因为外感病从口鼻而入,从肌表而入,外邪侵入,你不给他透表,这个外邪发不出去,要透表。透表用什么药呢? 川芎、桔梗、薄荷、蝉衣、桑白皮。 这些透表药根据风寒风热来辩证用药。像 川芎你就用在风寒,蝉衣你就用在风热 。一定要透表!加一两个透表药,疗效大不一样。防风也可以呀,因为荆防败毒散里面肯定有防风啊,也肯定有荆芥呀。就用了这个以外,还要想到治疗外感病根据风寒风热要透表。透表就用我刚才讲的那几个药,这第一个提高疗效的措施。

第二要分利。

外邪要分利。怎么叫分利呢?利尿润肠。这样外感的邪,甭管风寒风热,抬不起来。透了以后分利,就利尿和润肠。利尿用什么药呢?主要用: 车前草、泽兰、白花蛇舌草、生薏苡仁 ,这些利尿药,通过利尿排邪。润肠用什么药呢?用: 莱菔子、草决明、全瓜蒌、桃仁 。这治疗外感病的第二个办法叫分利。

第三个办法就是扶正。

这是古人教我们的。外感也罢,邪,解除外感得扶正,最代表的方子就参苏饮,当然我就喜欢不用党参。为什么?党参就是补气,还不如生黄芪。生黄芪既能补气又能固表又能托毒。补气、固表、托毒,生黄芪比党参的作用更全面。就加一味,不要加多了,再加多了你就利邪了。或者用仙鹤草。 生黄芪15g、仙鹤草10g。

这是治疗外感病总的原则。然后根据是细菌感染还是病毒感染,在辩证的前提下,进行辨病加减。

假如是细菌感染,你加一个 蒲公英 ;

假如病毒感染,你加入一个 板蓝根 。

第三类就是暑湿。

这个季节的感冒,风寒风热都不明显,就是外感病人舌苔腻,甭管白腻、厚腻、黄腻。苔腻,你要考虑湿为主。不要一味的风热,一味的风寒都不行。有湿,这个时候祛邪,你要用三焦的理论。

第一个三仁汤。上焦用杏仁、中焦用蔻仁,下焦用薏苡仁。杏仁、蔻仁、薏苡仁,三焦分利。

第二个,你必须加清暑的药。清暑的药两个: 一个就是藿香 。藿香这个药,就季节性的用药,就6、7、8三个月才用藿香,平常很少用,就季节用药,就清暑呀。我很少用佩兰,因为不如藿香,用一味藿香就行了。第二个清暑的药用什么呢?就 六一散 。知道六一散吗?滑石和甘草6﹕1。但六一散你必须拿荷叶包。荷叶呀,夏天不是荷花的荷叶吗?用30g的六一散,用一角荷叶给它包起来,用线捆上,但荷叶外面用针给它扎空,这个也是非常好的一个清暑治外感的一个药。所以整个外感病讲明白了,大体上就分清风寒、风热。加上透表、分利和扶正,注意暑湿,治外感病,基本上就行了。

临床就这么回事,而且特别灵验。但是绝对不要按照西医单纯的抗病毒,你不行。尤其是苔腻的,抗病毒更不行。抗病毒加个板蓝根就行了,绝对不要用贯众,用了贯众特别苦寒伤胃。当然还有一个就我刚才讲了小孩,小孩感冒,甭管暑天、冬天、春天,小孩感冒你别忘了用保和丸,消导和胃,这是提高疗效的诀窍。这样你外感病、内伤病、虚实、风寒、风热、暑湿,你还难什么?就不难。所以中医啊让我一讲特别简单。舍证从舌,苔薄的调肾,苔腻的痰瘀同治。外感的分清四个主证。透表、分利、扶正。你能说是百分之百,70-80%疗效。但当医生啊,你一定要注意,别脑子发热,别以为自己疗效好,那错了。病人来复诊都是有效的,没有效的病人不来了,你早就想到没有疗效,不来的那一部分病人,说明你的功夫不是百分之百的,还得钻研。另外不要炫耀自己,要谦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