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对《麦田里的守望者》这本小说有何理解?
我看的是孙仲旭译的版本。 ?
这本书读了两次,之前在大学读的时候,觉得霍尔顿真的很粗鲁,脏活连篇,典型的任性坏男孩,总之没有好感。最近这两天重读,算是认真的安静的读了一遍,算是读懂了。对霍尔顿的印象完全转变了。 ?
以下是我的个人看法,因为读完去豆瓣看书评,发现我完全非主流,希望能有人也与我有类似的观点,告诉我,我不是一个人。
整篇文章是霍尔顿第一人称的自述,倾诉了他在学校的遭遇,对世人的看法。他是个满口脏话的小孩,看什么都不顺眼,同学不够聪明、太虚伪、很差劲、招人厌,所以他在学校感觉格格不入,没有一个真正能懂他,就连老师也不能讨他的喜欢,所以他不认真学习,也不觉得学习重要,以至于多次被开除。可是他内心对自己认知还算清楚,他知道他的想法与同学不一样,但却没有随波逐流,比如他认为性应该是与自己喜欢的人发生的事,而不是随便的一个女生,他也算坚持做到了,再比如他会保护贫穷的同学的面子而把自己真皮的箱子收到床底,对修女也是愿意帮忙并捐助。
一开始很多人会对这个满嘴脏话,总是愤怒与厌恶他人的小男孩感到疑惑甚至反感,但在文中许多细节,我看到了造就他性格与态度的原因。 ?
在他眼中很聪明又善解人意的弟弟艾里,意外去世了,这让他很受打击,艾里那么聪明而且讨人喜欢的人竟离世了,而那些不聪明且虚伪的人活在世上,让他觉得愤愤不平; ?
另一个不相熟的同学詹姆斯·卡斯尔,被狂妄自大的几个同学欺负羞辱以致他跳楼自杀;卡斯尔是个老实人,却遭遇到这么不公的对待,尤其是那些作恶的同学没有得到应有的处罚,仅仅是开除了。 ?
在他最喜欢的老师安托利尼先生家中借宿时,结果醒来时发现老师在摸他的头,他对这很敏感,觉得是被侵犯,老师是同,“从小到大,这种事我遇到过有二十回,受不了”文中如是说。由此可见霍尔顿可能自己亲身经历了被侵犯的事,不过可能性比较小,但是可以推测,艾里和他自杀的同学受到了如此的侵害。但我相信安托里尼老师是不会做那种事的,他不是那种人。 ?
霍尔顿在经受了这一切之后,没有成熟的人来给他疏导,让他对人类的行为产生了困惑、害怕甚至厌恶,以至于他患上了抑郁症或其他心理疾病,我认为是这样。因为霍尔顿会无法集中精力,无法集中精神的来思考一件事;情绪起伏大,容易激动,在跟小女友约会的过程中,由爱到厌恶,完全没由来,而且他说话很大声却不自知,再跟另一个年长的朋友碰面的时候也是这样,他对现实与自己的认知有了偏差。他无法说出一件现实存在的他喜欢的事,他对什么都很讨厌。所以我想他一定是抑郁症。在文末,最后也说明了他是对一个”搞精神分析的家伙“倾诉了这些事,也跟文首呼应了。所以整篇正是霍尔顿对精神科医生的谈话,更准确的说是倾诉的内容。 ?
霍尔顿在街上听到一首歌“如果有人碰到别人在穿越麦田“,想到如果在弟弟艾里和同学死掉之前能抓住他们或拉他们一把,或许他的世界就会不一样,想法,生活统统都会不一样。这也是小说名称的由来。 总之,在经过安托里尼先生的分析开导,还有他可爱的妹妹菲比最终干预阻止了他,在回家之后经“搞精神分析的家伙“的治疗,让他开启了新的生活。 ?
其实菲比正是他想做的那个麦田里的守望者。多么可爱的妹妹。 ?
我相信现在的社会需要更多的麦田里的守望者。这本书让我真切的认识到许多青少年他的叛逆多是有原因的,家长与老师应该真心的去倾听,在孩子遇到重大事件的时候,去向他解释那些社会事件中的特殊行为,让孩子有正确的三观。如果真正要抓住他,拉他一把就要认真听他倾诉,不是以一个大人的想当然的想法去说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