愿以十五城请易壁翻译

愿以十五城请易璧翻译是:我愿意用十五座城池交换和氏璧。

愿以十五城请易璧出自西汉·司马迁的《廉颇蔺相如列传》,原文节选:赵惠文王时,得楚和氏璧。秦昭王闻之,使人遗赵王书,愿以十五城请易璧。赵王与大将军廉颇诸大臣谋:欲予秦,秦城恐不可得,徒见欺;欲勿予,即患秦兵之来。计未定,求人可使报秦者,未得。

翻译:赵惠文王时,得到了楚国的和氏璧。秦昭王听说了这件事,就派人给赵王送了一封信,表示愿意用十五座城池交换和氏璧。赵王和大将军廉颇以及各位大臣商量:如果把和氏璧给秦国,恐怕秦国的城池不可能得到,白白地受欺骗;如果不给,又担心秦国派兵攻打。尚未拿定主意,寻求一个能派去回复秦国的人,也未能找到。

《廉颇蔺相如列传》创作背景:

《廉颇蔺相如列传》是西汉史学家司马迁创作的一篇文言文,出自《史记》卷八十一。司马迁在搜集、整理廉颇、蔺相如的事迹后,通过塑造历史人物,反映历史事件,达到教育和感化世人的目的。本篇选取了《史记》中有关廉颇、蔺相如事迹比较完整的两篇,各有所侧重地加以剪裁和组织,用一系列的故事情节塑造两个人物的形象,使读者能够从中看出作者的倾向性。

司马迁通过复原历史事件,将人物置于一定的历史环境之中,表现了作者对历史的发掘和对现实的批判精神。文中作者将人物与人物所处的历史环境相统一,真实地再现了当时的历史风貌,理论联系实际,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对历史事件进行具体分析。

《廉颇蔺相如列传》所记人物是历史上真实存在的,所记事件也是历史上确实发生过的。司马迁以娴熟的叙述技巧,深入刻画了廉颇、蔺相如、赵奢、李牧等人物的性格特征,丰富的情感体验和深刻的人生哲理熔铸其中,作品不仅具有厚重的历史感,还渗透着作者对现实生活的深刻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