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版本的三毛剧
张乐平的爱人冯在主编的《永远的三毛》一书中写道:本片最引人注目的是饰演三毛的小演员王龙基。在摄制组撒网搜寻未果后,他被偶然发现。在选择三毛演员的时候,按照张乐平的动漫形象,演员应该是因为营养不良,脑袋比较大。三毛是一个吃了很多苦,从不屈服的小战士,所以一个演员一定要可爱,要聪明,要有灵性。
当时负责挑选演员的导演龚燕花了几个月的时间,连续找了几百个孩子,也没找到“三毛”。正当龚燕为选不到合适的演员而发愁时,突然有一天,他一走出电影公司的大门,就看到三个孩子在玩弹球。小的赢了两个大的,两个大的不肯承认输了,先出招了。那个小个子不顾自己的弱点,举起拳头打了他,最后打败了两个大孩子。
这种倔强不屈的性格就是三毛的特点。龚燕走过来,仔细地看着这个孩子。他是一个小个子男人,头很大,脖子很细。他有一双又大又圆的眼睛。他幼稚中敏感,迷茫中热切,表达中漫不经心。他总是准备好为自己辩护,并有战斗意识。他只是一个小三毛。那时,王龙基只有八岁。后来,龚燕带他去了工作室。王龙基扮演三毛。
王龙基的演艺生涯:
王龙基出生在龙口市叙府街王家村。1940 6月13出生于四川郫县,高级工程师。1947年初,王龙基第一次出现在银幕上是在石东山先生执导的新《永远在我心里》。此后,王龙基在上海昆仑电影公司和文华电影公司出品的《未开盖的春天》、《乌鸦与麻雀》、《人间希望》等十余部电影中饰演角色。其中,他在石慧导演的电影《母亲》中扮演了他的儿子妞妞。
在杨涵生、陈、李天际编剧的电影《三毛流浪》中饰演三毛;在赵丹导演的电影《祝福孩子》中饰演主角张;在屈白音导演的电影《春天的两家》中饰演小女婿肖勇。
1949-1950期间,为庆祝上海解放,主办上海话剧演出,王龙基在《母亲》、《千户灯火》、《咆哮中国》等话剧中担任角色。解放初期,王龙基参加了电影《农村女教师》和《巴甫洛夫》的配音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