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上最重的轻机枪

史上最重的轻机枪

轻机枪的主要作用是为班组提供支援火力,需要枪支火力凶猛且轻巧,射程方面可以略为让步,不过历史上却有这样一款轻机枪,它的尺寸不太大,重量却快赶上重机枪了,这就是马克沁-托卡列夫轻机枪。

马克沁-托卡列夫轻机枪

苏联成立之初,轻机枪在军队中的地位已经获得认可,各国都开始相关技术的探索研发。与轻机枪一样,当时的航空机枪也是研发的重点,苏联因为一时难以拿出可靠的型号,于是在马克沁机枪的基础上简单改进了PV-1航空机枪。

PV-1直接取消了水冷套筒,安装一个多开孔的气冷套筒,调整助退器适当提升射速,又安装同步装置,成为战斗机航空机枪。

轻机枪在PV-1的基础上,取消同步装置,增设两脚架,将原来握把结构改为步枪枪托样式,方便士兵持握,子弹供弹改为100或250发的帆布弹链供弹。

严格来说马克沁-托卡列夫轻机枪就是一挺去掉水冷套筒的马克沁机枪,自动原理没有改变,连机匣结构都和马克沁机枪基本一样,是一款笨重的机枪。

机枪重12.9千克,装上100发弹带后重15.5千克,长1.33米,枪管长655毫米,射速约600发每分钟。?

该枪的生产从1925年到1928年,在DP-27型轻机枪问世后就停产了,总产量只有2450挺,是一款比较少见的轻机枪。

马克沁-托卡列夫轻机枪之所以得不到重用,其原因是多方面的,首先就是该枪顶着轻机枪的名字,实际上重量并不轻,是最重的轻机枪之一。与取代它的DP-27机枪相比,后者重量9.1千克,比它轻了将近4千克,而同时期另一款著名机枪ZB26重量也只有9.6千克,过大的重量不利于士兵携带。

因为继承了导气式原理,枪械零部件磨损更严重,承力部件更多,没有导气式轻机枪结构简单,维护保障比其他轻机枪更麻烦,同时这种结构也导致机枪无法继续瘦身减重。

苏军将产出的两千多挺马克沁-托卡列夫轻机枪封存,以为备用。在30年代后期,这批机枪已经封存了十年左右,为了抵消东方的威胁,苏军将其中一部分机枪援助我国抗日军民,对于缺少武器装备的我国来说这批机枪能解燃眉之急,它们被装备于精锐的中央军,总***约1400多挺。除了我国,西班牙也在战争中获得苏军剩余的机枪,并在二战中发挥了一些作用。

从技术层面来看,马克沁-托卡列夫轻机枪不过是应急之作,是为了暂时满足苏军轻机枪需求的产物,如果其他国产轻机枪项目长时间不能取得实质进展,至少士兵们手中有一款勉强可用的武器。

它那采用7.62毫米口径的前身PV-1机枪,作为航空机枪已是勉强,改装成轻机枪后性能也不怎么样,已经落后于同时代产品。只有当时急缺武器装备的国家,才对这些机枪如获至宝。

也正是该枪的缺陷明显,苏联此后没有再继续研发类似枪管短后座原理的机枪,而取代它的DP-26则在二战中成为苏军的主力轻机枪,经过实战检验被认为是一款合格的轻机枪,马克沁-托卡列夫轻机枪就成了轻机枪史上昙花一现的产物,过低的产量导致留存至今的实物也非常稀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