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戏曲频道几没有秦腔?
秦腔的历史要长得多。对于秦腔的历史,有人甚至追溯到春秋战国时期的优孟,这个说法有点滑稽,还有人追溯到唐朝的李龟年、雷海青、公孙大娘,这都不可信。可信的是,“陕西省剧种介绍编委会“的《秦腔流派初览》一文中谈到:明初,曾有人带秦腔[同州梆子]入京,正德时,同州梆子曾为朝邑一代所重,明末,李自成练兵时,曾以同州梆子为军戏。这些都可说明,秦腔起码在明朝时就已形成了。另外,秦腔是所有梆子腔[山西的蒲剧、晋剧、北路梆子、上党梆子,河北梆子、山东曹州梆子、青州梆子,豫剧等]的鼻祖。京剧的西皮调据说还来自秦腔呢。京剧和秦腔都属于板腔体。而秦腔属于梆子腔,京剧属于皮黄腔。花音比较欢快,苦音比较悲伤。京剧唱腔分西皮和二黄两种。西皮音调欢快,二黄音调深沉。他们和秦腔的花音苦音的区别不同,西皮二黄各有反调,反西皮、反二黄的音调比较悲伤。京剧的西皮二黄也各有各种板式,如导板、回龙、慢板、原板、二六、摇板、快板、散板等。秦腔的板式是按照节奏分的,如,散拉散唱是箭板,一板三眼是慢板等。而京剧的散拉散唱又导板,还有散板。他的板式分得更细一些,类似秦腔从代板中又分出个双锤来。秦腔几乎没有流派。我说几乎,有还是有。如现在提任派,袁派,萧派。但承传差,研究差,重要流派学习人少。另外只是自己学自己院团的流派。即使学的人也未必能把前辈艺术家的好东西学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