嫔妃身体“不方便”时,遇到皇上宠幸该怎么办?
白居易《长恨歌》中的?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
唐代白居易《长恨歌》形容女子绝世容颜的诗句,意思大概就是一个女子的美貌程度比起皇宫里的妃嫔也是毫不逊色。
《礼?昏仪》则言周代后妃制曰:"古者天子后立六宫,三夫人,九嫔,二十七世妇,八十一御妻"。
说起皇帝的后宫,自然少不了皇帝的三宫六院七十二妃,从诸侯周朝时期开始,中国封建社会的后宫制度就一直沿袭了下来,皇帝的后宫三干佳丽虽然有点夸大的成份,但先不论数量的多寡,哪些妃子皇后以皇帝为中心,为他一个人服务却是不争的事实。皇帝的后妃既然很多,所谓僧多粥少,晚上侍候的时侯必然需要轮流来,那么问题就来了,妃子身体不方便比如说月信来潮的时候,遇到皇帝要宠幸怎么办呢?
皇宫里有专门侍候皇上饮食起居的宫女和太监,对于皇上的侍寝问题,他们是最有发言权的,总结出了以下几种方法。
描红
古人说话都是文绉绉的,不喜欢直来直往,喜欢拐弯抹角,很多事情比较羞于开口。皇宫里侍候皇帝的都是一些七窍玲珑的人,聪明如他们就想出了一些婉转的表达方法,后宫里只要哪个妃子遇上每个月一来的?不方便?,就会有人提醒她在自己脸上描红,把这个当作记号,专事负责的官人就会记录在案,具体就是这几天不方便侍寝,那么这个妃子就会暂时消失在侍寝名单里。久而久之,就这样成了一种习惯,描红就是不方便,大家都心照不宣了。
戴金银环。
这种方法和第一种差不多,以明朝为例,后宫的妃子们每个人都有一金一银两个手环,月信来潮不方便时,妃子就会在自己的手上戴上金环,反之就会戴上银环。
挂灯笼
和前两个方法也差不多,就是妃子在身体不方便的时候就会吩咐太监在她的寝室外面挂上灯笼,就算皇帝来到门口,看见门前挂着的灯笼也就明白了是怎么回事。不过这个方法有一种要皇帝老儿白跑一趟的嫌疑,有时候会惹恼皇帝也说不定。
撤绿牌子
以清朝为例,因为这种方法是从清朝的时候开始使用的,嫔妃们在自己身体不舒服的时候,一定得记得对敬事房的太监知会一声,这个妃子的绿色牌子就不会出现在盘子当中,等到皇上翻牌子的时候,就不会翻到她的牌子了。
冒名顶替
史书上曾经记载过一则后宫趣闻:汉景帝的宠妃程姬被皇帝宠幸时不巧正好身体?不方便?,于是用相貌相似于她的侍女唐儿顶包,代替她去服侍皇上
事也凑巧,当晚汉景帝喝了不少酒,也没有发现换了一个人。据说后来汉景帝知道这件事后,也没有责罚二人,更没有判她们犯了?欺君大罪?。后来唐儿更是籍此怀了龙种,飞上枝头变了?凤凰?。
这样的事当做趣闻看就好了,毕竟这可真的是欺君大罪,万一某一天皇上不高兴了,或者是给有心的后宫死对头给惦记上,给皇上上眼药那就麻烦了。意思就是这事的可信度真的不高,谁愿意拿自己和家族的身家性命去开这种玩笑。
晋朝有个奇葩皇帝司马炎
晋朝晋武帝司马炎,关于妃子侍寝的问题也感到很头疼,后来他突发奇想,每到晚上就寝前,他就坐上一辆?羊车?在后宫里转圈,羊车停在哪个妃子的门前,他就要谁侍寝。于是为了多沾?雨露?,她的妃子们绞尽脑汁想办法让那只拉车的羊停在自家门前,这也是调动了妃子们的?积极性?了。这种方法好处就是不用皇帝伤脑筋,但是有一点不好的就是,本来后宫就存在着一定程度的明争暗斗,这下子无疑于火上浇油,后宫有更容易?失火?的可能性。
结语:自古以来历个朝代的后宫或多或少都存在着明争暗斗,后宫争宠的根本原因是皇帝就只有一个。其它原因:有些妃嫔纯粹为了有个人多陪伴,毕竟古代的娱乐节目少之又少,寂寞空虚是常态;有些妃嫔是想着早点生下皇子,早日母凭子贵飞上枝头变凤凰;有些则单单是为了活下去,后宫之中明争暗斗暗箭难防,皇帝是她们最大的靠山也是唯一的靠山,傍上了才有安全感。另外在一些实行妃嫔陪葬的朝代,皇帝一旦驾崩,只有生了皇子公主的妃嫔才有可能幸免。归根结底,只要进入皇宫当了皇帝的妃子,大部分妃嫔都会选择争宠这条出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