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电影还有改进的空间吗?未来的出路在哪里?

总的来说,中国电影现在正处于发展阶段,因此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

中国电影已经成为一个一切都为资本服务的舞台,所有的目的都是为了赚钱。鲜肉可以吸引粉丝带来票房,所以90%的资金都投入到演员身上,所以本该花在特效上的钱自然就消失了。为了符合演员的形象和资本的涌入,编剧在国外更不可能被视为第一。这首先是资本造成的。

但如果你说中国电影没有希望,那是不可能的!现在的中国好电影大多是在资金短缺的阶段创作的,票房和口碑完全不成正比。以去年上映的国产电影为例。在豆瓣国产电影top10中,只有《湄公河行动》破10亿,《百鸟朝凤》的惊人跪求只赚了8000万,毕赣的《路边野餐》只拿到了600万。

当然,你可以说是电影数量造成的,但我认为是观众自己对电影的品味造成的。归根结底,电影的票房是由观众决定的。没有人会看粗制滥造的电影,这自然会导致电影数量的减少,从而使好电影获得一定的地位。但我看到的是观众一窝蜂地涌入口碑和特效都不好的国产“大片”。观众的品味不是一朝一夕就能提高的。从观众通常观看的小屏幕中,我们可以看到大屏幕现状的原因。如何引导观众让他们自动抵制烂片?这是中国电影的出路。

我还想说一些关于电影类型的事情。因为中国电影技术不成熟,没有好莱坞电影工艺的积累,他不可能拍出媲美好莱坞的商业电影。只有慢慢向好莱坞学习,向技术投入资本,才能完成。但你说一部合格的商业电影,我想《猎魔人》应该是一个很好的例子。

“美国电影票房从6543.8+00亿人民币到6543.8+00亿美元经历了30年。在中国,2010年的票房为10亿人民币,2017年达到559亿人民币,因此预计2020年将超过10亿美元。”深创投执行总经理刘刚曾预测,我们只需要65,438+00年就可以走完美国30年的发展轨迹,因此中国电影产业的发展空间仍然巨大。

这块“肥肉”引起了包括VC/PE机构在内的众多资本的关注。2009年,伊一影视文化股权投资基金正式成立,号称是中国“首只以影视文化产业为主要投资方向的人民币私募股权投资基金”。2013开始投资影视文化的东方富海也成立了专门的影视文化基金。2015年,深创投联合北电共同发起北电红土影视文化投资基金,首期规模20亿元。如今,几乎所有大中型VC/PE都成立了影视投资部门,或者干脆成立了影视子基金公司。

目前,VC/PE投资中国电影产业的方式主要有两种:一种是单独投资电影或影视机构。2014年,经纬创投投资了韩寒耗资6000万元制作的《前途无量》。经过8个月的投资和制作,它实现了超过6亿元的票房回报,成为VC/PE机构投资电影的典型成功案例。另一种是针对影视文化产业链上下游的相关公司。2017年大火的《前任3》上映18天,票房累计超19亿。背后的营销推广人和联合制片人为媒体做出了很大贡献。值得一提的是,自由传媒背后的投资者是本土老牌PE机构同创叶巍。资本的进入让中国电影产业的每一个环节都充满活力。

粗略地说,中国电影业允许私人资本进入的时间只有65,438+05年,但它已经成为世界上第二大市场,这是传奇。回过头来看,这种市场化的力量并不强大,破坏性和席卷性都很强。如今,八一电影厂已经成为历史,中国电影正在创造属于自己的新历史。

从中国引进电影开始,中国的电影之路就一直在路上。出路还在于中国电影融入世界电影艺术,这是一个过程,也是一个过程。如果不是来自一个落后的国家,而是来自一个正在崛起或正在复兴的国家。随着中华文明的复兴,中国电影将立足于世界文明,但立足于世界电影之林。如果不用偏执的眼光来看,中国的电影一直在发展,好的坏的都存在,事物就是这样,阴阳并立。这符合中国这个有文化底蕴的国家。所有的起起落落都伴随着这个国家文明的起起落落,或高潮,或低谷。我们具有包容、学习、融合的特点,善于学习优秀文化、融入优秀文明。

中国的电影制作人一直在努力尝试和模仿。还有盲目追求电影和利益最大化的市场经济。这个怎么样?当下就是现实。你说有缺点,你说有缺陷,而且缺点非常明显。但这并不影响一些真正的电影人对中国电影的思考。那些追求市场经济效益最大化、善于炒作的作品终究是昙花一现,终将被影史淹没。如果你悲观地看待它,此刻有些悲伤。如果我们乐观地看待它,我们应该为中华文明的复兴做好准备并为之努力。我们不能对当前的缺点懈怠。为电影艺术的文化输出做准备。未来应该是光明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