边城主要讲什么内容?
边城》简介
那是20世纪的初叶,这苗蛮杂处的边城,尚未卷入近代中国社会的变乱,到处是一片宁静与和平。它是湘西的昨天,也是整个中国更为遥远的过去的象征。在这乡村凡夫俗子的人生里,还厚积着属于那片土地的古老风俗——一个根源古老民族原始而纯朴的人性凝结。同这世界上其它地方一样,因陈新代谢,老一辈正临近人生的终点——碧溪嘴白塔下摆渡的老船夫已年过70,而生命的新枝正在萌发。如新竹豁裂了外箨,老船夫抚养的女儿的遗孤翠翠,转眼间有了15岁。城里管码头的顺顺,儿子天保和傩送也已长成。这地方的阳光与空气,决定了新的一代与他们祖辈根连枝接。属于这地方男子的勇敢、豪爽、诚实、热情,在天保和傩送身上皆不缺少,他们是“自然”的儿子。
翠翠在风日里长养着,把皮肤变得黑黑的,触目为青山绿水,一对眸子清明如水晶,自
然长养她且教育她。为人天真活泼,处处俨然如一只小兽物。人又那么乖,如山头黄麂一
样,从不想到残忍事情,从不发愁,从不动气。平时在渡船上遇陌生人对她有所注意时,便
把光光的眼睛瞅着那陌生人,作成随时都可举步逃入深山的神气,但明白了面前的人无心机
后,就又从从容容的在水边玩耍了。
然而,自清雍正年间在这里实施“改土归流”以来,伴随对苗民反抗的武力剿灭,一种
无形的东西正慢慢渗透到这片准乎自然的人生天地里。当年翠翠的母亲——老船夫的独生
女,同一个清绿营屯防士兵“唱歌相熟”,肚子里有了孩子,却“结婚不成”。——黄罗寨
那片林子里,立着那可怜的嫡亲祖母,一个苗族妇女的假坟,一'g黄土埋藏着一个民族的
悲剧故事。——屯防士兵顾及军人名誉,首先服了毒,老船夫女儿待孩子生下后,到溪边故
意吃了许多冷水,也死去了。老船夫无从理解这悲剧的前因后果。
这些事从老船夫说来谁也无罪过,只应由天去负责。
翠翠的祖父口中不怨天,不尤人,心中不能同意这种不幸的安排。到底还像年轻人,说
是放下了,也还是不能放下的莫可奈何容忍到的一件事情。摊派到本身的一份说来实在太不
公平!
翠翠已经长大了。这一代人面临的,又将是怎样一种命运?——沪溪城绒线铺里的“小
翠”、杨家嘴那个爱好、怀着某种期待的夭夭、沅水流域吊脚楼上的牛保和妓女……,正各
自接受着摊派到他们头上的一份命运。
正因为翠翠长大了,证明自己已真正老了。可是无论如何,得让翠翠有个着落。翠翠既
是她那可怜的母亲交把他的,翠翠长大了,他也得把翠翠交给一个可靠的人,手续清楚,他
的事才算完结!
然而,人的良好愿望却不免与事实冲突。边城已不是“改土归流”前的边城,那时,这
里的婚嫁,还保留着充分的自由形式。爱情需要的,不是门第,不是金钱,而是从心里流出
的热情的歌。而眼下,固有的风俗虽没有完全消失,一种新的变异已经楔入(这种变异在都
市现代“文明”的畸形发展里,已占据了主导地位,人已经沦为金钱的奴隶),“常”与
“变”在这片土地上,交织成一种复杂的人生形态。老船夫不曾料到,早在两年前的端午
节,翠翠与傩送二老在河边第一次相遇,傩送已爱上翠翠,翠翠下意识里已朦胧生出对傩送
的爱恋。不巧的是傩送的哥哥天保大老也爱上了翠翠。更严重的,是一座新碾坊又加入了这
场竞争——团总将它作女儿的陪嫁,正托人向顺顺放口风,要傩送作女婿!…………
另有一个女人便插嘴说:“事弄成了,好得很呢。人家在大河边有一座崭新碾坊陪嫁,
比雇十个长年还得力些。”
有人问:“二老怎么样,可乐意?”
又有人轻轻的可极肯定的说:“二老已说过了——这不必看,第一件事我就不想作那个
碾坊的主人!”“你听岳云二老亲口说的吗?”
“我听别人说的。还说二老欢喜一个撑渡船的。”“他又不是傻小二,不要碾坊,要渡
船吗?”
“那谁知道。横顺人是‘牛肉炒韭菜,各人心里爱’,只看各人心里爱什么就吃什么,
渡船不会不如碾坊!”在这同时,天保想到翠翠,托杨马兵向老船夫探口风。老船夫回答
说:
等他来时你说,老家伙听了笑话后,自己也说了个笑话:“下棋有下棋规矩,车是车
路,马是马路,各有走法。大老若走的是车路,应当由大老爹爹作主,请了媒人来正正经经
同我说。若走的是马路,应当自己作主,站到渡口对溪高崖上,为翠翠唱三年六个月的
歌。”一切由翠翠自己作主!
——走“车路”与走“马路”(托谋说亲与唱歌求爱),要碾坊和要渡船(追求金钱和
忠于爱情),两种不同的民族文化形态发生着强烈的碰撞。具象为婚姻的不同生命形式、不
同的义利取舍,金钱变异人性与人与自然的契合(封建买卖婚姻与原始自由婚姻)在发生着
冲突。人类文明的进步,似乎正与道德的退化作代价!这不仅是湘西,而且是整个中国乃至
全人类深感痛苦又无法规避的历史进程。——天保当真请了媒人,走车路向老船夫提亲。老
船夫要让翠翠满意,问翠翠对这事的意见。翠翠却不做声。
翠翠弄明白了,人来做媒的是大老!不曾把头抬起,心怦怦地跳着,脸烧得厉害,仍然
剥她的豌豆,且随手把空豆荚抛到水中去,望着它们在流水中从从容容的流去,自己也俨然
从容了许多。
老船夫思前想后,明白了翠翠的心事:隐隐约约体会到一件事情——翠翠爱二老不爱大
老。想到这里时,他笑了,为了害怕而勉强笑了。其实他有点忧愁,因为他忽然觉得翠翠一
切全像那个母亲,而且隐隐约约便感到了这母女二人***同的命运。
事实证明了老船夫的担忧:端午节龙舟竞渡,团总女儿随母亲来看热闹。“其实是看
人,同时也让人看”。而且,这母女二人被安排在顺顺家吊脚楼上“两个最好的窗口”——
老船夫自然明白一座碾坊对翠翠的威胁:“十六岁姑娘多能干,将来谁得她谁福气!”
“有什么福气?又无碾坊作陪嫁,一个光人!”
为了翠翠的幸福,老船夫愿意让翠翠自己作主,因此没有直接答应天保的提亲。待天保
明白傩送也爱翠翠,同意傩送提出的公平解决办法:兄弟俩轮流对翠翠唱歌,谁唱动了翠翠
的心,翠翠便归谁。结果,天保自知不敌傩送,赌气乘船下行,不料不小心被竹篙弹入激流
淹死了。顺顺家以为这事与老船夫有关,傩送也以为他做事“弯弯曲曲”,不爽快,面子上
对他冷淡了许多。为了求得人对自己命运的自主,老船夫陷入了不为人理解的孤独。——提
及这点时,一颗受伤的心仿佛被狠狠刺了一下,重复起了隐痛。十多年前,自己的生命处于
沉睡状态,一任它在人生浪涛里沉浮,不曾想到自主,也无从自主,任何一种偶然的事变都
会将自己带向不可知的方向。为摆脱人身的依附,求得自己支配自己的权利,才走出湘西,
进入都市。然而,这“乡下人”的一点愿望,却不为人理解。当自己从深处思索这一生命独
立的意义时,终不免与习惯相冲突。自己所属的民族命运,正与自己的相同。千百年来,为
争得民族自主的权利,血染红了湘西的每一条官路和每一座碉堡。可是,即使甘愿成为附
庸,却不免被视同“化外”。
老船夫说着,二老不置可否,不动感情听下去。船拢了岸,那年轻小伙子同家中长年话
也不说,挑担子翻山走了。那点淡淡印象聚在老船夫心上,老船夫于是在两个身后,捏紧拳
头威吓了三下,轻轻的吼着,把船拉回去了。
傩送父子的冷淡,中寨人关于傩送决定要碾坊的谈话,翠翠外柔内刚的脾性,当年女儿
悲惨的死,全都综合在一起,“命运”仿佛给了老船夫当胸一拳,他终于无力再抵抗,在一
个雷雨交加的晚上,伴随白塔的坍塌而死去了。——“偶然”协同“必然”在兴风作浪,它
不仅阻碍着人与人心的沟通,而且还隐蔽了事变的内在逻辑。“一切都是命,半点不由
人”!“天命”思想障蔽了一个民族理性的进一步觉醒,耗损尽人们抵抗忧患的能力。——
老船夫终于再无力继续启航,静静地躺倒在与他一生休戚相关的古老土地上。
——难道翠翠与傩送这一代人,不可避免地重演父辈的命运,任凭必然与偶然带向一个
不可知的方向?不!他们应当有主心骨,在关系到自己命运的选择上,自主地把握生命的航
线。决定一个民族明天的,与其说是“命运”,不如说是“意志”。——
中寨人有人来探口风,把话问及顺顺,想明白二老的心中是不是还有意接受那座新碾
坊。顺顺就转问二老自己意见怎样。
二老说:“爸爸,你以为这事为你,家中多座碾坊多个人,你可以快活,你就答应了。
若果为的是我,我要好好想一想,过些日子再说吧。我尚不知道我应当得座碾坊,还是应当
得一只渡船;因为我命里或只许我撑个渡船!
两人每个黄昏必谈祖父,以及这一家有关系的问题。
后来便说到了老船夫死前的一切,翠翠因此明白了祖父活时所不提及的许多事。二老的
唱歌,顺顺大儿子的死,顺顺父子对于祖父的冷淡,中寨人用碾坊作陪嫁妆奁,诱惑傩送二
老,二老既记忆着哥哥的死亡,且因得不到翠翠的理会,又被逼着接受那座碾坊,意思还在
渡船,因此赌气下行。祖父的死因,又如何和翠翠有关……凡是翠翠不明白的事情,如今可
全明白了。翠翠把事情弄明白后,哭了一个晚上。
翠翠终于独自守在渡口,等待傩送的归来。然而,这最终的结局将会怎样?这个民族的
未来将会如何?时代变动的巨力沉重地压在心头,想将它挪移开去,却终于无从移开。我想
呼喊,却不知向谁呼喊!……当年,为寻求独立,自己独自来到北平,在不堪想像的困境里
挣扎。信守着自己的选择,在任何情况下都不气馁,依靠一点今天没有希望、明天还可望解
决的信念,让时间来证实生命的意义,终于走完了十余年挣扎的历程,摆脱了人身依附,赢
得了生命的自由,在与命运的较量中,自己终于赢了。唤醒一个民族重新做人的意识,实现
人与人、民族与民族间关系的重造,不仅是必须的,而且应当是可能的。在时间的作用下,
生命必然循着向上的路程,迎来新的发展机运。——到了冬天,那个圮坍了的白塔,又重新
修起来了。那个在月下唱歌,使翠翠在睡梦里为歌声把灵魂轻轻浮起来的年轻人,还不曾回
到茶峒来。
这个人也许永远不回来了,也许明天回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