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来的我们》:走着走着就分开了。

我的影评目录

本片改编自刘若英的散文《回家过年》。

这部电影很容易让人联想到刘若英后来的歌。

后来终于在泪水中明白,有些人一旦错过就不会停下来。终于,我学会了如何去爱。可惜你早已远去,消失在人海中...

刘若英后来怎么样了?

她会给观众呈现怎样的故事?

01

影片以林建青和方小小久别重逢为开头。林建青事业有成,在北京有房有妻有子。方小小情况不明,坐飞机选择了经济舱。因为暴风雪,飞机不能飞行,所以他们有机会单独相处。

肖骁和剑卿曾经是恋人。他们历经艰难,却没有在一起。曾经他们抱团取暖,在北京打拼。他们一起度过了最艰难最尴尬的时光。

看到清大毕业后,创业艰难,一贫如洗。他卖过电脑零件,卖过光盘,做过客服,送过快递,勉强糊口。不管生活有多苦,他一直在开发自己的游戏软件。正是因为他的坚持,才成功开发了自己的游戏软件。他的游戏软件受到许多人的喜爱。他的收入猛增。一家大公司向他伸出了橄榄枝。他成了名人,并接受了电视节目的采访。

肖骁在哪里?还在底层工作。

影片留了个悬念,不说笑笑后来过得好不好。当剑卿问她过得怎么样时,肖骁给了剑卿两个答案。

一是她命不好。她没有遇到对她好,能给她想要的生活的人。她仍然居无定所,厌倦了四处奔波的生活。

一个是她生活很好。她过着自己想要的生活。她打算结婚,住在美国,在最豪华的地区买最大的房子。

有人说,影片中没有关于晓晓晚年生活的信息,这是这部影片的失败之处。在我看来,这恰恰体现了这部电影的原创性。后来我们怎么样了?玩得开心吗?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答案。

后来就算过上了曾经想要的生活,事业有成,房子大,那又怎么样?我们不再是曾经的自己,也不再是原来的自己。世界失去了颜色。我们不笑也不乱跑。

后来终于在泪水中明白,有些人一旦错过就不会停下来。终于,我学会了如何去爱。可惜那个人早已远去,消失在人海中。

后来我们渐渐得到了想要的生活,渐渐失去了自我。

后来的世界渐渐失去了色彩。

02.

当初我们互相关心,斗志昂扬,全力以赴,给心爱的人最好的生活。即使受委屈,受折磨,我们也不在乎。

击垮我们的不是困境,而是绝望的生活。

在这部电影中,剑卿被生活摧残。他在街上和人打架,骂他的客户在工作中被打。满身伤痕的剑卿逃到了游戏世界。晓晓绝望了。但不像那些曾经一起贫穷的人所知道的那样。给对方留半碗泡面有多难?最让人受不了的是看到青完全沉浸在游戏中,无视的存在。小房子里的空气令人窒息。晓晓除了痛苦和沮丧,看不到未来。

与其在乎对方,不如忘记对方。甚至当肖骁要离开时,她仍然生气,不理她。

如果她想走,就走吧。不挽留,不关心。只见清眸盯着电脑屏幕,一脸冷漠。

离开后,她才知道自己的遗憾,直到她看到了清。追到地铁站后她能做什么?他只能看着笑笑不停地走。

后来,在他们团聚后,肖骁说,如果她能坐上地铁留住她,她会和她在一起。可惜伊藤没有留下来。就这样,他们走开了。

年轻人都是喜欢相亲的吗?像个孩子,任性又脆弱。当那个心爱的人离开我们时,除了破釜沉舟,别无选择。

03.

如果他们在一起并且结婚了,会发生什么?

晓晓说她可能会过得很好,也可能会离婚。如果在一起,他们事业不会成功,可能还会生活贫困,整天颓废,沉迷游戏。

肖骁离开后,她看到了她所爱的人的损失,从痛苦的经历中吸取教训,并努力工作以取得成功。

不管生活有多苦,我们受了多少委屈,年轻人都可能忍得住。慢慢走出来,生活越来越红火,过上我们想要的生活。

我们也可能渐行渐远。你越来越不在乎我想要什么和我。就像看到了青和,距离越来越远。看我知不知道晓晓到底想要什么。

事实上,肖骁想要的生活很简单。她只是想要一个家,不是一个大房子。只要有爱,就有家。没有爱,房子再大,钱再多,也留不住人。

有些观众不理解为什么离开去见青,认为太能干了。看清这么在乎她,能给她想要的生活,给她在北京买大房子,让她成为北京人。她为什么离开他?太好了!

她想要什么样的生活?她能遇到比剑卿更好的人吗?

后来,肖骁和剑卿重逢后泪流满面,哭着说:“我想你了!”“晓晓,既然你这么爱我,为什么要选择离开?如果我们再等一会儿,也许能等到苦尽甘来的那一天。可惜晓晓没有耐心再等下去了。她选择离开并忘记这件事。

肖骁离开后的生活怎么样?我不知道不同的人在电影里看到不同的结果。

当她哭着说自己是个春风得意的男朋友时,很多人都流下了眼泪。晓晓,找了这么多年,最后不还是孤独悲惨吗?一个人?自始至终,她没有接到一个电话,感觉孤独而又充满沧桑。坐飞机还是经济舱?飞机停飞,连个休息室都没有,只好和剑卿合住一个房间。看到清儿想看房间的全方位视频,她只是躲在床底下,或者一直躲着。

晓晓的处境极其尴尬。再见面的时候,她已经不是最在乎的那个人了。她只能再次选择离开。

一切都结束了,都过去了。缘分尽,难留。短暂的重逢,只能说再见。最后两个人互相道别:

“再见,林建青!”

“再见,方小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