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字成语千山暮雪
1. ''千山暮雪''是成语吗
1.是成语2.这句话出自于"问世间、情是何物,直教生死相许。
天南地北双飞客,老翅几回寒暑。欢乐趣,离别苦,就中更有痴儿女。
君应有语,渺万里层云,千山暮雪,只影向谁去。 横汾路,寂寞当年箫鼓,荒烟依旧平楚。
招魂楚些何嗟及,山鬼暗啼风雨。天也妒,未信与,莺儿燕子俱黄土。
千秋万古,为留待骚人,狂歌痛饮,来访雁邱处。" 这首词作于金章宗泰和五年(1205),当时元好问年仅十六岁。
在赴并州(今山西太原)应试途中,他被一只大雁殉情的事深深感动。他买雁葬于汾水旁,并写了这首词。
后又据[摸鱼儿]词调加工改定。词作高度赞美了大雁殉情之可贵,谱写了一曲坚贞爱情的颂歌。
"千山暮雪"的字面意思是指夜幕下,冰雪覆盖在连绵无尽群峰之上,是作者借周围景物衬托大雁殉情后的凄苦.它不是特定的成语,没有特定的含义,得放在特定的情境下才有其特殊的含义,应该表现的是一种消极的意义,即景物的凄清或暗指人的孤独无助凄凉无比。
2. 求一个带雪的寓意情深意重的四字成语:网名没必要非用成语!不用显摆你的文学功底!好好带人家女生就是了!网名不重要!叫个洋气的LOVE 雪!很好!呵呵
风雪情缘!恋雪无痕!……………………自己想的比较好!自己满意!祝福你们幸福!
程门立雪 ,雪中送炭傲霜斗雪 傲雪凌霜 傲雪欺霜 白雪皑皑 报仇雪恨
抱怨雪耻 冰魂雪魄 冰肌雪肠 冰天雪地 冰天雪窑
冰雪聪明 蝉不知雪 程门立雪 担雪塞井 鹅毛大雪
飞鸿印雪 风花雪月 风雪交加 洪炉点雪 以汤沃雪
如汤沃雪 孙康映雪 挑雪填井 洗雪逋负 雪窖冰天
雪泥鸿爪 雪虐风饕 雪上加霜 雪中送炭 阳春白雪
映雪读书 粤犬吠雪
各人自扫门前雪,莫管他人瓦上霜
选一个吧!!!!!!!!!!!!
3. 千山暮雪什么意思千山暮雪意思是指:夜幕下,冰雪覆盖在连绵无尽群峰之上。
“千山暮雪”出自金、元之际著名文学家元好问的《摸鱼儿·雁丘词》一词中。原文: 摸鱼儿·雁丘词 金朝:元好问 问世间,情为何物,直教生死相许?天南地北双飞客,老翅几回寒暑。
欢乐趣,离别苦,就中更有痴儿女。君应有语:渺万里层云,千山暮雪,只影向谁去? 横汾路,寂寞当年箫鼓,荒烟依旧平楚。
招魂楚些何嗟及,山鬼暗啼风雨。天也妒,未信与,莺儿燕子俱黄土。
千秋万古,为留待骚人,狂歌痛饮,来访雁丘处。 译文: 天啊!请问世间的各位,爱情究竟是什么,竟会令这两只飞雁以生死来相对待?南飞北归遥远的路程都比翼双飞,任它多少的冬寒夏暑,依旧恩爱相依为命。
比翼双飞虽然快乐,但离别才真的是楚痛难受。到此刻,方知这痴情的双雁竟比人间痴情儿女更加痴情!相依相伴,形影不离的情侣已逝,真情的雁儿心里应该知道。
此去万里,形孤影单,前程渺渺路漫漫,每年寒暑,飞万里越千山,晨风暮雪,失去一生的至爱,形单影只,即使苟且活下去又有什么意义呢? 这汾水一带,当年本是汉武帝巡幸游乐的地方,每当武帝出巡,总是箫鼓喧天,棹歌四起,何等热闹,而今却是冷烟衰草,一派萧条冷落。 武帝已死,招魂也无济于事。
女山神因之枉自悲啼,而死者却不会再归来了!双雁生死相许的深情连上天也嫉妒,殉情的大雁决不会和莺儿燕子一般,死后化为一抔尘土。 将会留得生前身后名,与世长存。
狂歌纵酒,寻访雁丘坟故地,来祭奠这一对爱侣的亡灵。
扩展资料:
这四句是对大雁殉情前心理活动细致入微的揣摩描写。当网罗惊破双栖梦之后,作者认为孤雁心中必然会进行生与死、殉情与偷生的矛盾斗争。
但这种犹豫与抉择的过程并未影响大雁殉情的挚诚。相反,更足以表明以死殉情是大雁深入思索后的理性抉择。
从而揭示了殉情的真正原因:相依相伴,形影不离的情侣已逝,自己形孤影单,前路渺茫,失去一生的至爱,即使荀活下去又有什么意义呢?于是痛下决心, “自投于地而死”。“万里”、“千山”写征途之遥远,“层云”、“暮雪”状前景之艰难。
此四句用烘托的手法,揭示了大雁心理活动的轨迹,交待了殉情的深层原因。 作者介绍: 元好问,字裕之,号遗山,太原秀容(今山西忻州)人;系出北魏鲜卑族拓跋氏,元好问过继叔父元格;七岁能诗,十四岁从学郝天挺,六载而业成;兴定五年(1221)进士,不就选;正大元年(1224 ),中博学宏词科,授儒林郎,充国史院编修,历镇平、南阳、内乡县令。
八年(1231)秋,受诏入都,除尚书省掾、左司都事,转员外郎;金亡不仕,元宪宗七年卒于获鹿寓舍;工诗文,在金元之际颇负重望;诗词风格沉郁,并多伤时感事之作。其《论诗》绝句三十首在中国文学批评史上颇有地位;作有《遗山集》又名《遗山先生文集》,编有《中州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