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CTV年度经济人物是怎么评选的?
每年一度的CCTV“中国经济年度人物评选”已经运作到第十届,从2000年“经济半小时”栏目的特别节目发展到今天,有了较高影响力、品牌价值。这既有中央电视台的平台因素以及宏观经济、社会环境契机,更与活动操作者的视野、理念和创新素质密不可分。 靠专业属性建立影响力和权威性 2000年年底,“经济半小时”希望做一期特别节目以拉近栏目与企业家的联系。 中央电视台财经频道总监助理、当时的“经济半小时”制片人许文广想套用美国《时代》周刊年度封面人物的模式评选中国的经济人物。最初,“中国经济年度人物评选”特色不太明晰,后来有一家报纸将其誉为“中国经济界的奥斯卡”,此后活动组一度也这样自比。 而最近两年“中国经济年度人物评选”开始更多借鉴诺贝尔奖的评选模式,强调专业性、严谨性和权威性。为什么呢?许文广认为:随着活动经济的火热,各种人物评选,尤其是电视人物评选活动特别多,如果不能保持特色,难免最终被市场淘汰。 “中国经济年度人物评选”作为专业人物评选活动,最大特色和价值就是要提升专业属性,以此建立影响力和权威性。 “中国经济年度人物评选”采纳了网上投票等各种评选方式,但最终决定权由一个以获选经济人物、财经媒体老总、国内知名商学院的负责人、国内知名的经济学家和企业家等构成的百人评审团把握。 现在百人评审团名单已经延伸到大约200名。通过评审团成员的专业能力、权威性和认知水平来保证评选的专业属性,这是跟“感动中国”“超级女声”等大众属性鲜明的人物类评选最大的区别。 稳定完善评选流程把握评选走向 通过十年运作打磨,“中国经济年度人物评选”已经形成相对稳定、完善的评选流程。比如说每年的评选标准设定,四个标准词基本不会出现过多变动,责任、创新等标准词基本每年都有,只是每年会根据现实情况做微调。 “中国经济年度人物评选”通过百人评审团投票产生,央视作为承办机构怎样自我定位?怎样保证获选人物不受某些个人意志、甚至是央视作为媒体的偏好的影响? 经过实践摸索,活动组织者发现媒体可以通过两个手段来影响“中国经济年度人物评选”。 第一是评选标准由央视制定。在发给每位评委的材料中,四条入围标准置于最显要位置,这也是网上公示时的核心内容。第二是设置筛选环节。由于采取开放式提名,各方的推荐名单经过汇总达一二百人之多,但经过央视筛选,最后提交给百人评审团的名单是三十到四十人。 筛选过程其实就是央视媒体价值观的体现。比如说,有一年黄光裕被《福布斯》评选为中国新首富,但央视请专家座谈的过程中发现对他有很多质疑之声,因此这个名字就没有被提交给百人评审团。 “中国经济年度人物评选”控制风险的途径之一是和专家建立畅通的沟通渠道。每年评选要开很多策划会,有的是针对活动,更多的是针对候选人物不断讨论。很多专家会通过自己的渠道和信息对人物资质给予认定。 途径之二是进行网络公示,接受大众监督。应该说,“中国经济年度人物评选”是风险控制做得较好的,目前为止只有一个当选人物最后出了问题。 细节决定成败怎样做好人物评选颁奖晚会? 许文广认为首先必须有核心理念,这样所有细节才能围绕核心理念展开,具有价值和生命力。对“中国经济年度人物评选”颁奖晚会来说,核心理念就是仪式化,通过颁奖仪式的殿堂化效果来体现。 央视专门请研究民俗、仪式的专家来讨论怎样才能体现一个事件的仪式化。对电视类人物评选,专家的建议是尽量营造殿堂化效果,从而形成仪式感。比如从颁奖礼堂选址看,北京饭店有几十年历史的国宴厅、3000多平米的空间、大量的雕梁画柱,非常富丽堂皇,因此能很好地体现殿堂化的效果。 围绕殿堂化效果,主要工作就是细节的营造,所有细节都要服务于这一效果。 比如要不要走红地毯?每个获奖人物从起身到走上红地毯直到握住奖杯的过程大约需用40多秒,十几个人物就是十来分钟,中间再加上掌声等等,加起来大概一刻钟。有导演就提出颁奖活动才两个小时,能不能让获奖人物直接领奖杯,把这一刻钟时间节约出来发表演讲或者和主持人对话,这样能传递很多有价值的信息。 后来经过研究、思考发现,要营造殿堂化效果,走红地毯的过程必不可少,它没有传递话语信息,可是营造了仪式感,因此必须强化这一非话语的信息。 另外,颁奖词的长度应该怎样确定?宣读颁奖词的时间必须和获奖人起立到他手握奖杯的时间相一致。因此,“中国经济年度人物评选”的颁奖词都是由现场画外音来念,根据获奖人的步速来掌握宣读速度,以求时间吻合。此外,颁奖词必须要精准、适合朗诵,并适合媒介传播。因此,“中国经济年度人物评选”的总导演、总撰稿等人每年有相当一部分精力,尤其是最后一个星期多半时间花费在颁奖词撰写上。 推广品牌必须多渠道、全过程 “中国经济年度人物评选”是经济频道最具品牌价值的几个活动之一,却是最晚做市场开发的,直到2006年才开始接受企业冠名。之前有企业要冠名或做贴片广告,“中国经济年度人物评选”都会拒绝。主要考虑是:要提升影响力,就必须要牺牲一些市场利益。 许文广介绍,市场开发的目的是希望通过引入的品牌战略合作者的渠道,进一步推广活动品牌。因为一个品牌的推广仅靠央视的平台不够。“中国经济年度人物评选”相当一部分影响力来自网络和平面媒体,所以需要吸引这些品牌战略合作伙伴一起推广。 在市场方面,“中国经济年度人物评选”一是引入冠名方,最早是水井坊。2008年“中国经济年度人物评选”作为唯一的活动被央视纳入黄金资源广告招标中,最终郎酒中标。 据许文广介绍,企业不仅冠名,它们还积极参与策划。郎酒在自我宣传的同时也会在它掌握的网络、平面包括户外屏幕的媒体资源中帮助“中国经济年度人物评选”进行宣传,这样就把活动与郎酒的推介渠道嫁接到一起。郎酒每年的广告营销预算可能上亿元,对活动的品牌推广显然起到了加法的作用。另外,还会与一些平面媒体、户外媒体互换广告资源。 “中国经济年度人物评选”还通过优化评选流程吸收更多资源,促使活动进一步提升影响力。比如把一些优秀的平面媒体纳入到活动中。 过去这些媒体只是活动的旁观者,只能报道活动,现在这些媒体拥有人物的提名权,就从旁观者成为了利益相关者。据许文广介绍,这些媒体参与提名之后,会非常关心自己提名的人物最后能否选上,这样就激活了他们参与活动的兴趣,从而把平面媒体的资源和经济年度人物评选有效地嫁接到一起。参与媒体就会做大量报道,还会配评论。 此外,2009年“中国经济年度人物评选”和中欧等国内四大商学院展开合作,其实把这四大商学院纳入的过程,也就把这些商界最具话语权的机构所拥有的资源变成了自己的资源。根据计划,四大商学院将把获奖人物作为案例研究转化为教学内容,另外它们的介入会使最后出版的书籍既有学术性又有大众性。 此外,在活动过程中制造话题,能最大限度扩大活动影响力。许文广介绍说,市场调查结果显示一个活动关注度最高的时候是答案揭晓之前。“中国经济年度人物评选”一般在颁奖晚会之前一两个月制造话题。比如熊德明当选公益人物,以及某年郎咸平没能入选候选人物等,都引起了很大关注。受众的讨论、争议对活动影响力传播大有裨益。 创新与坚守 许文广认为,要把“中国经济年度人物评选”打造成中国最有影响力的人物评选,就要保证基本规则、基本流程、基本标准必须是在相对恒定的基础之上做调整和创新。创新不能学“猴子掰玉米”,必须在一个相对恒定的基础之上进行。 举例来说,活动组今年也曾经考虑过从哪些方面对活动进行创新,但后来决定还是沿着既定道路,用专业的评审来提升品质。所以今年除百人评审团这一专业评审机制外,还将第一次引入国内中欧等四家顶尖商学院作学术支持机构,新当选的年度经济人物要成为这些商学院的研究案例。颁奖词也将由学术支持机构和活动组***同撰写,从而对获奖人物一年来的各方面表现有最精准的评价。 另外,从2008年开始,活动组编写了《“中国经济年度人物评选”操作手册》,包含评选标准、流程,包括每年颁奖晚会做的舞美图、总导演做的策划方案等。这样,即使将来创作团队人员有变,但这一活动的核心、恒定不变的东西是明确的,足以保证相对稳定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