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为什么叫上海

上海得名,归纳起来有两种说法:

一是源于《弘治上海志》,该志称“其地居海上之洋”。“居海上之洋”是什么意思?无法理解。

二是言吴淞江(苏州河)南岸有两条支流,一为上海浦,一为下海浦。宋元时,于上海浦设“上海镇”,元朝据此设立上海县,由此一直沿袭到现在的上海市。

第二种说法,看起来很“权威”。但是,“上海县”偏偏置于元代,而元朝恰恰又是最没文化的朝代,命名的严谨性很让人怀疑。再佐之以史料,元代之前,根本就没有吴淞江南岸有上海浦、下海浦的记载。“上海县”的命名,应该另有原因。

“上海”之名,由“上”与“海”二字构成。“海”,当然是指大海。“上”,似乎应作方位解。以“上”“下”命名的情形也是有的。东汉建安年间,吴析余汗县东境置上饶县,“上饶”的“上”,一作方位解,一作“上乘”解。“上海”的“上”,是否也有这两层意思呢?历史上的上海是普通小县,没法江南富饶地区相提并论,谈不上“上乘”。

上海的“上”,到底是什么意思呢?《说文解字》:上,高也。《康熙字典》:丄,《广韵》《集韵》《韵会》《正韵》时亮切,音尙……又与尙通。

“上”的引申义是个动词,表示连接、会合。如:上刺刀,把刀与枪连接上;上鞋,亦作绱鞋,是指将鞋底与靯帮子连起来,熟悉手工鞋制作的人都明白这道工序。所以,“上海”意思是指江海、陆地相连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