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钱的男朋友》这部电影是如何在北美走红的?
最近北美有一部电影,撑起了半边天。不仅票房大卖,还占据了北美各社交媒体上的焦点。
没错,就是疯狂的亚洲富豪,被香港翻译成我的超级男友,被台湾省翻译成疯狂的亚洲富豪,被豆瓣翻译成疯狂的亚洲富豪,不知道是谁翻译的。
坦白说,我一开始也没想到这样一部电影会在北美这么受欢迎。阵容里没有好莱坞大咖,但是有一些很多人连名字都叫不出来的亚洲面孔,海报有一种南洋风味。
而且就是这样一部电影,让人卖的很火,也是大热!
嗯,就是这样一部电影,在北美连续两周获得票房冠军,在故事发生地新加坡,也创下了喜剧开场最高纪录。
目前,这部电影在IMDb获得了7.7分。
烂番茄新鲜度93%,7.7分。收视率更恐怖,爆米花达到89%,收视率4.5分(满分5分),也就是9分。
对于一部言情喜剧来说,口碑还是相当不错的。
其实《疯狂的亚洲富豪》的故事很简单,是一部套路相当的浪漫喜剧。有评论说是亚洲版的灰姑娘,是流星花园的加强版,但是没有问题。
女主角瑞秋是来自中国的移民后裔,土生土长的华裔美国人,现在是纽约大学年轻的经济学教授,她还获得了一个同样优秀的亚裔男友。
有一天,男朋友突然提出带她回新加坡参加朋友的婚礼,顺便见见他的家人。瑞秋以为这只是一次普通的旅行,但从出发时极其奢华的头等舱待遇来看,一切都朝着意想不到的方向发展...
就像英文片名的直译,“疯狂的亚洲富人”,影片也用一种非常炫目的方式展现了这个疯狂的亚洲富人的致富之道。
夸张的豪宅,公海上的奢华狂欢,更不用说价值百万的珠宝,以及口耳相传、堪比小国的财富...
原来瑞秋平时默默无闻的十大男友都是新加坡富豪的继承人,这也让瑞秋踏入了一个完全不同的富豪世界。
之后的故事其实很简单。总之,女主角在克服重重歧视和阻碍后,用善良和智慧征服了男方家庭,获得了幸福。
嗯,全世界的观众都喜欢看轻松浪漫的爱情故事,尤其是对于电影塑造的“上流社会”生活。
但如果疯狂富裕的亚洲人能征服美国观众,获得这样的票房和口碑,单靠这个老故事肯定不行。他有些特别,会引起如此惊人的反响。
首先,这是一部有合格人物和故事线的浪漫电影。
以女主角瑞秋为例。她年纪轻轻就在纽约大学教书,在学习和工作出色后,变得更加明朗大方。
面对男友家庭的困难和人生经历的突然质疑,她能很快认清自己的内心,没有退缩和抱怨。她因为爱妈妈而选择相信和沟通,因为爱男朋友而选择理解和放下。
也许是因为我太优秀了,才会赢得同样优秀的男朋友的心。除了家庭背景,她完全配得上这个男朋友。
此外,影片中的异国风情也同样突出。
从邓丽君到各种中文金曲,从中式糕点到中国人熟悉的鲜花和麻将,也偶尔有粤语、普通话和新加坡城市景观的展示。对于北美观众来说,《疯狂的亚洲富人》有一种独特而清新的异国情调。
再加上典型的好莱坞经典剧本模式,影片保持了快节奏的冲突点和强烈的剧情,两个小时的故事情节饱满,再加上轻松的设定和有趣的配角,确实很容易吸引观众。
更重要的是,《疯狂富裕的亚洲人》把他的关注点从简单的“施虐受虐狂”转移到了文化和族群的讨论上(虽然不太深入)。然而,这是影片的第二层。
在一个场景中,主人公杨紫琼的母亲告诉瑞秋,她“不够好”,配不上她的儿子。
这里我指的不是家庭背景的不对称,而是因为瑞秋的二代移民身份,我觉得她本质上还是一个美国人,无法认可传统亚裔家庭的牺牲和付出,永远不会是“自己人”。
就像瑞秋的妈妈调侃的那样,虽然瑞秋会说几句中文,长得像亚洲人,但她是一个外黄内白的“香蕉”,从生活到价值观都已经是美国人了。
瑞秋代表了与普通美国人无异的第二代亚裔移民。她的母亲是第一代移民,杨紫琼的角色仍然是植根于本土的传统亚洲人,尽管她也曾留学海外。
正是这三种人构成了影片中的笑料和戏剧冲突。这些讨论不仅仅是关于贫穷和富裕,更是关于不同阶层和地区的差距,甚至是同一种族但不同文化的生活观念的冲突。
众所周知,美国是一个移民国家。将近一百年前,中国人和更多的亚洲人因为各种原因来到美国定居。如今已形成3-4代。就像在美国土生土长,从未去过祖籍所在国家的女主角瑞秋一样,认同自己是美国人而不是来自中国的中国人,这无可厚非。
但是现在,亚裔美国人也面临着身份和文化认同的问题。
一些英语不好的老人和文化程度略低的移民还生活在中国,中国人在那里生活,说中文,过着与美国社会脱节的生活;即使像瑞秋这样能融入主流社会的人,也夹在美国文化和出身家庭之间。如何为自己和整个族群找到一个平衡的位置,是这些新美国人需要解决的问题,也是电影能获得如此多关注和名气的原因之一。
此外,《疯狂的亚洲富人》在美国如此受欢迎的原因是,这是近年来第一部全亚洲演员阵容的主流好莱坞电影。
特别是这是一个当代的爱情故事,并不是像中国神话和日本武士那样的东方文化冒险。这个平凡又生活化的东方故事,也是很多人激动的原因。
《速度与激情》的导演温子仁在推特上兴奋地表示,电影中的许多角色就像他们自己的家庭,他们对这部电影的诞生感到非常高兴。
在电影首映时,亚洲观众的比例远远超过了其他电影,许多生活在美国的亚洲人和电影制作人将这部电影比作他们自己的黑豹。
在此之前,亚裔,或者说华裔,在好莱坞的地位如何?有的是大片中的经典配角,承载了一些笑点;有的在演小成本的剧,服务的是少数亚洲人;更有可能的是,没有机会出现在镜头里,只是因为黄皮限制了角色的发挥;有影响力的亚洲明星就更少了...
与非洲裔和墨西哥裔相比,亚裔并不那么擅长为自己说话,这进一步导致了边缘化。
作为好莱坞的主流电影,这部电影《观星》很少使用全亚裔电影,人物和故事地点也与亚裔息息相关。
票房和口碑的良好表现给了北美本地人一个信号:亚裔的主流故事可以很有市场,几千万亚裔需要更多的关注,这才是电影真正受欢迎的原因。
但影片确实面临一些非议,比如夸张的财富展示,不切实际的解读等等。
但归根结底,需要认清的是,这是一部华纳兄弟出品的好莱坞电影,主要目标市场是美国,演员的选择取决于美国人的审美,服务的价值观也符合美国人所看重的家庭和情感。
这样的产品如果用不同的观众来衡量,比如中国观众,肯定会造成完全不同的印象,就像这部电影在豆瓣的评分一路降到了7.0。相信以后你看了之后,分数还会再降。
毕竟这样的电影对于我们这些真正的东方人,尤其是中国人来说,会觉得不真实和别扭,反而会让人生疏。
真正让我好奇的是,这次之后,亚裔是否真的会被好莱坞主流电影认真对待。比如近期会不会有更多类似的电影,包括官方公布的刘亦菲版花木兰在北美能做什么?
对于很多北美观众来说,疯狂的亚洲富豪的诞生就像电影第一幕中的发泄一样:杨紫琼的母亲一开始在伦敦受到大堂经理的歧视,要求他们回中国城,但后来她通过电话买下了酒店,这是一个看似很小但很关键的转折点。
而这部疯狂的亚洲富豪,不管你后来怎么评价,也不管你是不是真的喜欢,都会成为今年的现象级影片,而且是话题,不能错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