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沉默的羔羊》从头到尾都没看懂电影?
汉尼拔是个中年人,智商很高,思维敏捷,有些心理变态。他有吃人的可怕嗜好。他沉着冷静,学识渊博,足智多谋。克拉丽斯的思维能力不是医生的对手。汉尼拔让克拉丽斯讲述自己的亲身经历,以换取他的帮助。克拉丽斯对医生的智慧印象深刻,对他产生了一种既同情又憎恨的奇妙感觉。她的真诚和天真感动了医生。在多次接触中,他断断续续地向克拉丽斯提供了一些线索。在他的指导下,克拉丽斯开始有所收获。
另一名妇女被绑架,这次失踪的人是参议员的女儿。汉尼拔向另一名美国联邦调查局成员提供线索,条件是将他转移到一个能看到自然风景的监狱,但他被骗了。
愤怒的汉尼拔设法获得了离开监狱的机会,从戒备极其森严的铁笼子里逃了出来。与此同时,受汉尼拔指使的克拉丽斯开始接近凶手。经过惊心动魄的接触,克拉丽斯最终拍摄了《野公牛比尔》,救出了议员的女儿。
“蛮牛比尔”被杀,但更危险的人又出现了。庆典上,克拉丽斯接到了汉尼拔的电话。更危险的杀手是自由的。这次会有多少人遭殃?
象征——丛林中的现代建筑,地下监狱
电影开始于一片丛林,见习特工克拉丽斯在那里训练跑步。丛林是文化符号中代表人性的潜意识,因为这里面似乎隐藏着很多未知。每年春天,许多植物可以从中生长出来,但是在冬天,你不知道它们在哪里。尤其是黑泥的丛林,象征着潜意识的深处。
然后她通过跑步像现代写字楼一样走路,这也算是一种意识层面的东西,一种可以控制的东西。问题总是在意识层面被解释,却发生在潜在层面。这是精神分析的基本点。
然后,克拉丽斯被派去和一位以前杰出但后来变态的心理学家汉尼拔谈话。这个场景来自一个地下监狱。根据荣格心理学,这些地下房间总是代表着集体无意识中的很多东西,我们可以把这些东西看作是我们每个人在象征层面的影子。
当我们晚上去一个气氛很恐怖的地方,我们感受到的恐怖其实来自内心而不是环境。这是内在无意识的气味。
荣格曾经提出,影子并不总是坏的,它是我们本能中智慧的象征。如果你和它交流得当,它可能会告诉你一些具有智慧老人性质的事情。我们从这里开始。
整部电影非常复杂,这部电影的复杂程度远比《心灵捕手》复杂。因为涉及到三个角色的分析。所以,我只能从三个人说,一个是见习特工克拉丽斯;第二个是变态杀人犯“野牛比尔”;第三,变态精神病医生汉尼拔博士。
兰姆-实习探员克拉丽斯
实习女特工克拉丽斯和精神病汉尼拔医生的交流是克拉丽斯老师给的,之前也给过她细心的提示。所以她在交往中的防范之心比较重。不管她怎么装,防着的人其实是藏不住情绪的。
在与汉尼拔接触之初,克拉丽斯反击了汉尼拔的一些挑衅性挑衅。暴露了其防御的凶猛本质。她不想被人看不起。这当然和她小时候的经历有关。汉尼拔博士在交流开始时给了克拉丽斯一些有用的指导。有一些交换条件。作为交换,汉尼拔治疗克拉丽斯。他们的互动是不正常的。因为这种情况在实际咨询中是不可能遇到的。这说明汉尼拔心里可能有某种未释放的情结。当然,影片并没有给我们更多的线索。
至少克拉丽斯的诚实给了汉尼拔一些刺激。这当然也可能与精神病医生在监狱里没有接受病人治疗有关。分析心理学指出,很多心理治疗师本身就有一定的原型和情结。这意味着他们的个性使他们接近他们的职业。但这并不是说他们都有病。但是理解他们喜欢这个职业本身是可以分析的,因为这涉及到一个心理治疗师反共情的可能性。
克拉丽斯在与汉尼拔接触后产生了共情,有缺陷的东西总是需要得到满足。但是,这需要每个人都仔细品味影片,才能感受到。从某种意义上说,克拉丽斯和汉尼拔有着密切的关系。这种潜在的亲密关系被心理治疗师汉尼拔感受到了,这个女孩需要帮助。于是,在这里,克拉丽斯的内心问题开始显现。这与她童年时作为一名警察的父亲被谋杀有关。当我们在童年失去亲密感时,我们过早地与亲密对象分离,会产生性欲的不完全释放。但似乎这种力量在这里升华为另一种建设性的东西。这可能与克拉丽斯的心理和间谍生涯有关。一个人对自己内心的关心,可能反映出她内心有问题需要关注。
汉尼拔接着问了第二个问题,也就是克拉丽斯的父亲被枪击后的经历,这个问题被精神分析学家汉尼拔抓住了。然后他没有马上指出来,而是给了克拉丽斯的潜意识一个浮现的机会。当然,最后几次接触,指出了问题,回忆起了作用。是我在农场试图拯救的羔羊的失败。这直接构成了她没有完成的事件。所以有时候睡觉会出现噩梦般的情况。克拉丽斯似乎已经从这个问题中恢复过来了,因为她的意识接受了她错误抑制的东西。这是潜意识的一种冲动。
但问题远不在这里。克拉丽斯对变态杀人犯“野公牛比尔”一案的执着,其实也反映了她未竟的情结。那只小羊其实象征着那些生命受到“野牛比尔”威胁的女孩们。因为这是沉默的羔羊的象征。多年前,克拉丽斯在农场试图拯救的小羊的失败,直接导致她现在去拯救小羊——那个可能被杀死的女孩。这种冲动直接出现在她的行动中,完全是无意识的。当然,她最终完成了这个事件,从心理和情感两方面成功释放了自己的力比多固着。这样受害者就可以被拯救和治愈。
但从荣格的分析心理学中,我们可以看到另一种象征意义,这可能与圣经中亚伯拉罕为了感谢上帝而试图杀死自己的儿子有关。据说这孩子最终得到了没有被杀死的幸运结果,是因为上帝的仁慈。
变态杀人犯“野牛比尔”
从精神分析的客体心理学分析,变态凶手“蛮牛比尔”杀人剥女完成女装最有可能来自于他童年的冲动,即“蛮牛比尔的母亲大多在育儿方面有很大问题,甚至可能是精神分裂症患者。”《野公牛比尔》在被照顾和性别分化方面存在严重问题,导致他的心理发展还存在于婴儿期,试图通过一种幼稚的行为来引导他内心的冲动满足。
他放在受害者嘴里的蛹充分显示了他成为女人的希望。其实成为女人是他自己渴望获得母亲的爱的象征。他通过自己变成女人来满足自己的自我形象。这就假设了作为女人的自我形象来自于更早的心理发展到成熟。
他的冲动以一种不正常的方式出现。如果他的童年能得到罗杰斯式的无条件关怀,他就不可能有那种病态的后果。在他的形象中,他和受害者是一体的或者至少是无法区分的。所以当他杀死那些受害者的时候,他可能主观上觉得他是在处理自己的问题。他反社会的外表必然导致他的转化只有死亡,没有死后复活。
汉尼拔医生,一个精神病患者。
这是一个象征影子的人物,他有拯救世界的情结。至少最后他逃跑的时候,把一个警察像耶稣一样粘在那里能反映点什么。
据说他的食人行为可能与一种原始的力量感有关,这种力量感类似于之前在南太平洋流传的甘露信仰的象征。当一个人试图获得力量时,那些原始人杀死另一个强壮的人。这样他就可以获得那个强者的力量和智慧,这在宗教上叫做吗哪。
这里我想到了李连杰的电影《救世主》,其实也反映了这个原创主题。这种力量的获得并没有给我更多的分析内容。但从电影来看,精神病医生汉尼拔之前可能有强烈的治疗病人的冲动。作为一个过于急于治疗他人的心理医生,或许有必要反思一下。因为它有两面性。可能有一个魔鬼站在治疗者的背上。
怎么理解呢?一个过于渴望帮助另一个人的人,如果他的帮助行为没有实现,那么他的负面情绪也是巨大的,有时甚至是可怕的。